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  相似文献   

2.
冯萍 《视听纵横》2007,(4):32-33
电视“播出季”的“季”并非传统意义上季节的“季”,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台根据电视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所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的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安排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播出季源自美国,它是指电视播出机构依据观众收视习惯和市场变化表现出的季节性特征,是对电视频道节目设置、播出时间作出的一种独特的应对性的编排和播出方式。在电视业高度商业化的美国,播出季已成为观众收视、广告商投放广告的基本平台。  相似文献   

4.
纵观2015年的电视市场,在"互联网+"政策指引下,在媒体融合深化发展进程中,在"电视+"的融合实践中,传统电视依然是受众消费的第一媒体,实际观众收看电视时长251分钟,超过网民的225分钟,彰显了电视的力量。在"一剧两星"等电视新政实践中,上星频道份额明显下降,地面频道获得了显著提升,省级地面提升幅度接近5%;在节目内容竞争中,综艺节目成为省级卫视破局的重要突破口,季播真人秀集中爆发,一年多季、一季多播、明星素人混搭等新形式不断涌现,同时网台联动、打造"互联网+"的超级综艺节目成为创新典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有过去激烈,随之而来的是频道与频道之间的角逐。  相似文献   

6.
播出季:电视媒体运作新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光和 《视听界》2006,(6):54-55
一、何为“播出季”“播出季”的“季”(season),并非传统意义上自然的“季节”,而是指播出季节。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根据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节目配置、播出安排进行应对性调整。按季播出是源自美国颇为流行的电视编排方式。这里的“季”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按照观众的收视作息和收视习惯,以及收视波动而划分的电视播映季节。在美国,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这段时间是无线电视网所划定的一个黄金播映季节,也就是所说的“季”。映“季”的划分主要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自9月秋季开始,天气转凉,…  相似文献   

7.
在创造电视军事节目品牌中,加强节目编排,进行电视播出季运作,是吸引约会更多受众,培养受众收视习惯,达到有效传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播出季的"季",并非传统意义上自然的"季节",而是指播出"季节",是电视播出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中国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在这种激烈竞争中,电视台如果仅仅抱着传统的只靠节目内容和形式争取观众,提高市场地位,将很难在电视收视竞争中取得较好成绩。从2005年开始,中国部分电视台从自身的节目资源、频道定位和品牌特色出发,通过对电视受众收视习惯的考察,在节目编排上大力创新,提出并实行了“编播季”的节目编排策略,如中央电视二台(经济频道)、湖南卫视、安徽卫视、重庆电视台等。本文以重庆电视台为研究个案,来看看“编播季”的实行及其特点,以及在电视节目与传统节日结合、频道推广、品牌提升等方面提供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邰子剑 《东南传播》2018,(1):104-105
在当下"娱乐至死"一度甚嚣尘上之际,中央电视台一档原创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给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让电视荧屏另一端的观众重温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古典雅韵之美。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并获得相当热烈的反响。随后,《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二季在2017年元月开播,这档节目在形式变革、文化传播以及价值导向上值得去学习探究。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亦再次"圈粉无数"。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诗词大会》所呈现出的节目形态与文化价值进行解构、分析,以文化传播的视阈,对我国这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电视原创节目进行阐述,以期对电视节目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从事电视节目的创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一些经过精心策划,并且获得专家、领导充分认可的节目研发方案,播出后反响平平,收视率疲软,却总是找不到其中的原因。这大多源于我们对观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的不得要领。比如,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对观众收看电视产生吸引力的因素有哪些?"很多人的回答也许会如雾里看花般模糊不清。有学者把观众分为"正常观众"和"特殊观众"。从事传媒研究的专家、节目管理和创作者,以及少数被电视机构邀请来座谈的"热心观众",他们都属于"特殊观  相似文献   

11.
电视包装全称电视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它是对电视台的频道和栏目的整体形象进行外在的形式要素上的一种强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体过剩的背景下,电视进入了品牌时代,频道包装已经成为频道参与品牌竞争、增加广告收益、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频道包装被视为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为适应电视媒体发展规律和观众收视需求,根据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鲜明的节目形式,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电视包装主要分为频道整体包装、频道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还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音  相似文献   

12.
王磊 《东南传播》2013,(7):117-119
本文通过笔者亲历主创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经验与思考,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和"视觉传播"理论,分析得出:因电视成为家庭休闲品,其"娱乐功能"最为显著,故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上多下功夫,运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才能获得观众的依赖,保障收视率,从而更巧妙地实现并完善"教育"功能、"资讯提供"功能,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力。这需要电视新闻人打破惯性思维,向"电视剧"取长补短,在把握"真实"、"及时"两张王牌的同时,于表现手法上充分挖掘叙述效能,运用动态视觉传播规律,架构富有张力的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13.
2012年6月29日,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第三季落下帷幕。这一节目以公益为诉求、以真诚为基本、以梦想为依托、以现实为动力,让全国观众从节目中找寻到了快乐和公益的本质。《中国梦想秀》第三季节目收获了高收视率、高网络点击率和全社会的好评,引领了电视综艺类栏目的新风尚。第三季节目播出常规节目11期,平均收视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互动,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与电视的联姻体现在传播中电视通过对参与节目进程的观众行为即时做出反馈,并最终影响节目成品.这种"以电视为中心,呈现出'中心扩散'与'观众回馈'的方式,可以看作一种'点对面'的'电视-观众'互动方式"①.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湖南卫视《星剧社》的播出,"电视话剧"成为了一个全新概念。将有着良好口碑的话剧作品搬上电视荧屏,这种话剧与电视真人秀相结合的方式很新颖,普及戏剧艺术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是在节目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细节处理问题,以及引发观众与业界对此的诸多质疑,使得我们必须正视"电视话剧"这一新的电视产品的创新与缺憾,如何使"话剧"这一高端艺术更好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广大观众能真正领略话剧魅力,是下一季《星剧社》节目要思考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男:观众朋友,你们好!女: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欢迎您收看《观众与电视》节目。男:这是1987年度《观众与电视》的最后一期节目了。我和余晖代表《观众与电视》节目组祝观众朋友新年好。女:今天的节目是这样安排时,首先是《市场巡礼》栏目,播放我们随市场物价检查所对一些菜场的采访纪实。男:观众朋友,您到商店买东西时,是否注意到商品的价格单有红、蓝、绿三种颜  相似文献   

17.
陆康 《视听纵横》2005,(6):96-97
多年来,广大电视艺工作为了使荧屏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的电视观众的不同需求,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改进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提高节目的化品位,创作出不少新颖别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艺作品。但是.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曾有着“新花招”的电视艺节目又慢慢成了观众眼里的“老套头”,观众没兴趣看.当然影响收视率,这样.又逼着你对节目、栏目进行改版.推出更适合观众“口味”的“新花招”,以赢得电视市场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电视读书节目与其他娱乐类或谈话类节目相比,有其独特性,相应地对主持人的素养要求也就更高。电视读书节目主持人究竟应该具有何种素养才能胜任该节目,我们可以从境外品牌电视读书节目"奥普拉图书俱乐部"中窥豹一斑。一、美国"奥普拉图书俱乐部"中的奥普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创办于1996年,由奥普拉与观众互动讨论,并不定期向观众介绍新书,有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电视评委"却成了新生事物。《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的学员之争让受众发觉电视评委已经变味。此篇论文旨在借助《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在节目播出期间始终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现象论述当今社会文化中的批评批判体系面临的尴尬窘境及其形成的原因。受众的意识中电视评委一直是权威、公正的象征,但是选秀节目的日新月异使得电视评委坠落于更"接地气"的地位。及时行乐的"社会土壤"让娱乐快速生长。娱乐适应观众市场,批评就必须符合受众市场要求,电视评委就必须符合受众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媛 《今传媒》2011,(9):105-107
"编播季"概念是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介新兴的节目编排理念,本文介绍了编播季的由来、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应用编播季的基本类型,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分析了这种理念在西安电视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