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集邮》(英)从1982年1月创刊到1992年12月止,共出版64期。1985年春,原中国集邮出版社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并,《中国集邮》杂志转归邮电出版社领导。到1987年底,中国邮票总公司在经济上停止了对《中国集邮》杂志的支持,全部费用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承担。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集邮》进入了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1996年8月,笔调离编辑部,由本刊老编辑王安军任主编主持工作。第二年夏天,即1997年7—8月份传出消息,《中国集邮》于1997年底停刊,后又决定1998年延办一年。1998年春夏之交,在本刊编辑部的建议下,在新一任社领导的支持下,经原邮电部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批准,决定从1999年1月起把《中国集邮》改为以中出版的月刊,以宣传集邮化、传播集邮知识、报道市场情况、促进邮品交流为主要内容。中版的《中国集邮》月刊,从1998年下半年起开始筹备,1999年1月正式出刊.至今又出版了整整36期。为了充实骨干力量,笔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外国最佳邮票年度评选活动顺利进行的第3年,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和集邮爱好者,使我国集邮的这一崭新的品牌逐步受到重视,稳步得到发展。 一、评选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我国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对外国邮票进行评选在一些集邮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却从未有人敢于问津。进入新世纪后, 《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仿效一些集邮发达国家的作法,在《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和《集邮报》社的支持协助下开办了  相似文献   

4.
《集邮》1955年1月创刊,至今走过了50年的历程。为纪念50华诞,《集邮》杂志社于1月28日,在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礼堂召开了《集邮》杂志创刊5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简朴、热烈、务实。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对外友协会长陈吴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及首都各界的集邮家,在《集邮》杂志工作过的老编辑等共100多人齐聚一堂,回顾《集邮》杂志的峥嵘岁月,畅谈杂志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
2012年是《集邮博览》而立之年,是中国集邮界的一件大事。杂志社的朋友希望我能为此写点什么。作为与《集邮博览》相伴30年的集邮者,动动笔理所应当。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的集邮活动逐步走上了发展、繁荣的道路。1982年《北京集邮》的诞生及至走过的30年,不仅使其成为中国集邮活动的见证者,也成为集邮活动的推动者、促进者,它作为集邮媒体所做的贡献,应当在集邮史上记上一笔。  相似文献   

6.
我国集邮文献的发展是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以及各省级集邮刊物、论文集等为研究对象,参考了数千篇集邮文章,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论述新中国成立后集邮文献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完成邮票选题的名录,即《邮票选题参考资料》之后,我大概又用了一年多时间,对中国邮票选题的资源分类与系列化,进行探讨、论证,写成了《中国邮票的选题》那篇长文。《集邮》杂志希望在该刊发表,经邮票发行局领导同意,便在1983年《集邮》杂志第5、6、7、8、9、10期上连载发表了。这在中国邮票史与集邮史上,可能是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邮票选题的长文,在集邮界  相似文献   

8.
查阅《中国集邮史》、《中国邮票史》和集邮词典等资料,都明确记载着: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于1982年1月30 日成立。但在当时,广大集邮者和普通群众是不知晓的。当天既无发行纪念邮品,也没公开召开会议。直到1982年 8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集邮联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报告和章程,选出领导机构,才公之于众,广为人知。有些  相似文献   

9.
《中国集邮》2001,(12):9-9
11月8日上午10时,《中国集邮》创刊20周年及停刊纪念会在人民邮电出版社会议室隆重举行。人民邮电出版杜肤生社长、吕晓春总编辑和李长海副总编辑出席了纪念会。《中国集邮》主编王安军向与会简单汇报了20年来的办刊情况,并向与会、并通过他们向全国读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整理《中国早期集邮组织与会刊》文稿时,查阅《中国集邮史》(上卷)71页和《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本)55页,均记为:“北平邮票交换会”。并记该会1926年3月19日成立,发起人是环球邮票社店主施秉章,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26年9月创刊,出版第二期后停刊。而在《中国集邮百科全书》497页,“施秉章”条目中写道:1926年在其筹组下,成立了北京第一个集邮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出版过两期中英合刊的《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在《集邮博览》1996年第8期29页,刘肇宁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6,(6):6-6
本刊讯 南京市集邮协会、献集邮研究会,《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集邮博览》杂志社,《上海集邮》编辑部,《天津集邮》编辑部等七单位主办“我心目中的2005年‘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办法:在下列10种省级集邮报刊内,挑选5种(其中报纸型至少1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在下列30种其它集邮报刊内,挑选10种(其中报纸型至少2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  相似文献   

12.
常增书 《中国集邮》2001,(12):43-43
我是《中国集邮》的忠实读和作,在《中国集邮》结刊前,我想谈谈我心目中的《中国集邮》。  相似文献   

13.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14.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陪伴中国集邮的《上海集邮》杂志,居然已经在庆祝她的二十岁生日了!她已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美少女,住向中国,以至世界的集邮,介绍上海和中国集邮界的盛况,以及上海日新月异的大变化。《上海集邮》真的长大了!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我依然徜徉在自己的集邮世界中,乐在其中,享受其中,快乐集邮。邮文写作在我的退休生活中,写邮文成为一大乐事,这一年我沉浸在邮海文山中,不亦乐乎。2017年,我在专业集邮报刊《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和内部发行报刊《生肖集邮》、《洛阳集邮》《百川集邮》(洛阳)、《夕阳红报》(洛阳)、《化工邮苑》(上海)、《西游记集邮》(河北)、《麒麟集邮》(南京)上共发表集邮文章45篇,内容着重在邮票图案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资讯     
《集邮博览》2008,(10):8-8
《中国集邮大辞典》将修订出版本刊讯2008年9月5日,《中国集邮大辞典》(第三版)编撰工作会议在北京河南大厦举行。会议由全国集邮联副秘书长张国华主持。全国集邮联秘书长刘佳维对修订《中国集邮大辞典》的工作提出要求。他说,《中国集邮大辞典》第三版的修订既是为我国建国60周年献礼,也是为迎接2009年世界邮展而做的一项工作,在这  相似文献   

17.
他的个人集邮史不长,1988年离休后才正式开始集邮。但是,在《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邮政周报》、《极限邮讯》、《极限集邮者》、《极限集邮》、《哈尔滨集邮》等约20家报纸刊物上发表邮文达300多篇。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施慧中先生的《试论文献集邮》(参见本刊2002年第8期)之后,也想说说我对“文献集邮”定义的一些看法,供同好参考。首先看《中国集邮大辞典》给“文献集邮”下的定义是“收集、研究与邮票、集邮、邮政史有关的文献资料的集邮类别。”同时,该《辞典》还对“集邮文献”做出了如下的注释:  相似文献   

19.
华东师范大学集邮协会成立于1 983年5月23日(原名华东师大集邮协会教工分会)。图为成立纪念封。 华东师大邮协“集邮者之家”建成于1999年12月16日,收藏各种集邮图书、期刊、报纸供会员阅览。 华东师大集邮协会在校工 会领导下,紧密团结会员,不断 探索高校集邮活动方式,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 献。2002年荣获上海市“集邮先 进集体”光荣称号。 阅华东师大集邮协会已举办了16届集邮展览,让高雅集邮文化进人校园。图为市邮协领导在观看“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集邮展览”。 华东师大集邮协会从1 993年起开设公共选修课《集…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中国知网”(http:// www.cnki.net)检索本社编辑发表的论文,笔者在《集邮博览》2005年12 期发表的《完善邮文索引服务集邮研究》也在其中。原来《集邮博览》的文章已经“上网”了。就此检索,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月初已收录《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至2006年第2 期刊发的集邮和收藏文章(含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