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从报业市场化成长起来的都市报被"倒逼"进媒体融合大潮.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都市报经营陷入困局,面临着生存与转型的双重压力.特别是近年来,都市报广告呈现"断崖式"下滑,对其经营体系造成重创.如何走出经营困局,实现经营体系重构,是当下都市报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体发展趋势和都市报经营体系重构面临的问题出发,以《半岛都市报》经营体系转型为例,探讨都市报经营体系的重构,以期对我国都市报的转型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温州都市报自2013年开始全力打造全媒体平台,在提升“温都”品牌影响力的前提下,把温州都市报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内容供应+版面营销的经营模式,向全媒体经营的媒介运营商转型.  相似文献   

3.
《新闻三昧》2008,(1):17-17
1997年1月1日零时,广州新年出生的第一个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南方都市报记者刘晨按下快门.这张母亲目光温柔爱怜地望着孩子粉嫩小脸的照片,成为同一天涅槃新生为日报的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头条.在激情洋溢的发刊词中,南方都市报豪气冲天地宣称:"我们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比好的更好.我们承诺,在追求真相的路上我们争先恐后.如果说责任,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对社会的理性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市级媒体,《温州都市报》的日子长期以来过得十分滋润.即使是在全国的都市报收入开始整体下滑的2012年,《温州都市报》依然处于高枕无忧的巅峰状态.根据2012年度的财务数据显示,报社营业性收入达3亿多元,在全国地市级都市类媒体中名列第一.但正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的高峰期,2013年初,《温州都市报》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全媒体转型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笔者认为,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与经营能力正在逐渐下行,这一趋势日渐明晰并将成为业内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尽早转型、主动转型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是市场的产物.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市场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迟到的市场释放出的超大能量,在都市报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都市报创造了中国媒体产业,特别是报纸产业的奇迹.但是问题往往是两面的:市场既成就了都市报的崛起和辉煌,也给都市报带来了不能承受之重.市场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陈浩 《新闻前哨》2010,(10):40-41
都市报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宏观环境政策的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社会阶层的形成是都市报发展的内在动因。都市报的发展彰显了传媒的社会功能,培育了发行、读者和广告市场,为我国报业经营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丰富了报业研究的市场理论。都市报在发展过程中降低报纸品格的危险让以落实传媒社会责任、发挥舆情疏导作用、坚持受众中心论为核心的主流化转型正成为都市报差异化发展、理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牛牧  马宏世 《传媒》2006,(7):33-34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都市报都是靠厚报打天下,发行无论亏损多少,唯一可以捞回"血本"并寄希望于生存发展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广告的回报.广告盈,则报社荣;一旦广告经营出现问题,报社的生产链条就可能断裂.由此,都市报目前面临的问题,首要的应该是如何拓展发展空间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都市报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思路进行产业化实践,从而走出单一依靠广告经营维持局面的困境.如果说都市报的发展遭遇"拐点",必须探究的正是都市报经营方式与产业化实践的趋势问题.  相似文献   

8.
去年的新闻纸涨价和全球金融危机,让报媒不同程度地出现厂广告收入下滑、经营态势疲软的现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已经市场化的都市报,特别是处于都市报第二集团的报纸.  相似文献   

9.
众多大众化传媒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特别是都市报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对广告市场的蚕食,党报广告经营受到严峻的挑战.党报具有二元属性制约,即党报一方面肩负党和国家舆论导向宣传的重任,另一方面报纸又具有商品属性,必须参与市场的检验才能生存和发展.立足于党报自身的定位,审视传媒竞争的新态势,党报如何打破常规,走出广告经营的新路,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尝试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都市报的特点和财经新闻的内涵 1.都市报及其特点.都市报是区域性的、以市民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在内容上突出服务性、在经营上高度市场化的综合性新闻纸.都市报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面向市民的读者定位特色,二是在版面内容上鲜明的新闻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1.
省会城市党报竞争需要大信息量、高信息值 福州除两张党委机关报<福建日报><福州日报>外,还有<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和<东南快报>等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竞争之强不言而喻.对此,福州日报社编委会结合实际,扬长避短,突破重围,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经过反复研究,多次改版,提出"大信息量、高信息值"的办报理念,参与差异化竞争.  相似文献   

12.
8月12日至17日,中国都市报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青岛召开,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会长席文举及来自国内22家都市报的总编辑出席会议,就都市报如何创品牌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都市类报纸作为新闻媒体的一支生力军,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与会代表认为,都市报正从如何打拼市场的初创阶段进入到塑造品牌的成熟阶段,从单一的“广告经济”发展过渡到多元的“产业链条”,对于都市报和生活类报纸具有战略和全局性的意义。代表们认为,都市报要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塑造响亮的品牌,利用品牌的吸引力实现多元化发展。此次会议由半岛都市报主…  相似文献   

13.
经济权力对都市报价值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直 《新闻界》2006,(2):27-28
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经济权力越来越深刻地制约与影响着媒介的价值取向。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角色常常产生冲突与错位。本文对都市报的发展战略定位、新闻选择、议程设置等方面的分析,揭示经济权力对其价值取向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燕赵都市报成功了,一纸风行燕赵大地!其精神、理念、机制、运作都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早在1998年,燕赵都市报编委会便英明决策,向除省会的全省十个市地还有北京,全方位派驻记者.如此超常规式设置,果然出奇制胜.在都市报崛起发展过程中,驻市记者掌控着"辖区"里信息资源,以强势传播之势,成为燕赵时空间一支控股的新闻力量.而2003年后,随着"哑铃型"燕赵都市报以其独特的报纸结构和经营理念在燕赵大地运行和发展,两个"哑铃"越有分量,作为脊梁的综合版的承受力越要有力量,这就更突显了派驻记者到各市地之战略要义了.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近十年也是都市报由兴盛到衰落再到转型突破的十年.近年来,每年都有多种都市报因经营和发展问题而休刊甚至停刊,探讨都市报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寻求突围是其必然出路.文章以山西《生活晨报》为例,探讨其符合自身特色的定位策略、传播策略、商业策略,为地方都市报的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2年4月16日《燕赵都市报》C2版《质疑“学生奶”》一文,在论述了一所学校因饮用某定点厂生产的“学生奶”,致使喝奶学生集体中毒事件后,作者开出了治理这种弊病的“处方”。并下了结论:“对此应一查到底,是谁的责任处理谁。只有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7.
以责任意识践行主流化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流化是都市类媒体的责任担当 早在1999年,第二届全国都市报总编辑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上,就有代表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概念.之后,包括<华西都市报><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一些都市类媒体,率先开始探索主流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8.
邵羽西 《出版广角》2016,(19):50-51
在互联网媒体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都市报面临巨大的挑战.《华西都市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打造华西传媒集群、实施"i战略"、寻求跨界合作的转型方式,为都市报转型指明了新方向.文章以《华西都市报》的转型为例,梳理其转型战略,为都市报未来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2013年传统纸媒经营形势吃紧,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在传统经营和内容建构上,纷纷探索新媒体转型之际,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发扬平媒优势,紧扣潮流脉搏,在2014年2月下旬改版之时,以16个常规版的大手笔,打造时尚生活消费周刊《I尚周刊》,践行了"责任媒体百姓情怀"、"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提升了楚天都市报的时尚度、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广告吸纳能力和造血机能,同时也为《I尚周刊》成为都市报新的报道品牌、活动平台、盈利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韩晓宁  王军 《青年记者》2017,(19):21-23
都市报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成为中国报业市场化经营的主力军;近五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纸媒受众流失,都市报的经营收入和社会影响力出现较大下滑.在政策支持和自身生存发展需求推动下,全国都市报加快媒体融合转型的步伐,其中部分优秀者在渠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涌现出一批新产品、新项目、新模式.本文在探讨都市报转型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梳理都市报转型的可行性路径,并对其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