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虽然消极抗日,但对美英等国的外交却取得了重要成果———废除“治外法权”。近代中国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对外一贯奉行妥协投降政策,蒋介石国民政府也不例外,何以在抗战相持阶段能废除美英等国在华的一些特权呢?1940—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野心急剧膨胀,太平洋风云紧急。为了确保美国在亚太的利益,美国启动了旨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外交程序并取得了英国同意。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完成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  相似文献   

2.
汉密尔顿与《杰伊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密尔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的特殊背景下,理性地指导并助产了美英《杰伊条约》的签定。条约有美国向英国做出重大让步的条款,遭到美国民众和反对党民主共和党的强烈反对。汉密尔顿认为国家独立后最需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在美英贸易问题上适度妥协是必需的。为此他向上至总统,下至百姓进行广泛的宣传工作。在华盛顿的支持下,国会最终批准了条约,美国人民逐渐理解了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的立场。事实表明,汉密尔顿的主张是英明的,《杰伊条约》使美国的“得”大于“失”美国国会的传统作用主要局限在内部事务上,在外交决策上基本处于从属地位。随着1973年《战争权力法》的通过,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国会在外交决策中的地位显著上升。美国国会权力的复兴,是冷战后美国国内背景与国际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国会权力复兴日益明显的时代,其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是双重的。我们应对此进行权衡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在加深中美之间相互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力求扩大积极因素的影响力,把消极因素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对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939年平沼内阁的对美外交试探,力图说明:(1)平沼内阁虽为政时短,但在企图结束对中国的战争问题上,有其特点;(2)平沼的对美外交试探,基本上贯彻了日本政界、财界稳健派与美协调避免与美交恶的外交路线;(3)平沼内阁的命运,早在美国单方面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时,就已经决定了走投无路的结局,而非决定于《德苏条约》的签定。  相似文献   

4.
1884年12月,日本侵略分子和朝鲜开化党人借中法战争之机在汉城发动了甲申事变,随即被驻朝清军平息。此事引起中日两国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经过外交谈判,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解决了两国争端。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17-121
二战结束以后,美苏逐渐从战时的盟友走向了相互对立的敌人,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逐渐从对抗走向了缓和,又从缓和走向了对抗,核军备竞赛使得美苏双方疲惫不堪,《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签署的。《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能够成功签署,国际因素、美苏两国的国家因素、以及卡特和勃列日涅夫的个人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维也纳会议,两国增强了理解,交流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原则和指导方针的联合声明》以及《条约拟定草案》,对世界核裁军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研究《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有助于更好地认识70年代后期美苏关系。  相似文献   

7.
二次大战期间,苏日之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是两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两国在战时一段时间内避免两线作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条约签订的动机,谈判的中心议题乃至条约的内容而言。都是围绕着中国问题展开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国内的现实情况,各自推出了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政策,以推进世界一流学校教育体系的创建。《改革蓝图》和《教学的重要性》是目前指导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蓝图。通过分析发现,美英两国基础教育改革采取了一些共同的策略:突出教师的重要性,推行教育的问责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革课程内容与评价方式,关注弱势群体学生,赋权学校自主自治等。美英两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突显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及追求教育卓越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新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边倒”方针以及“联苏抗关”的国防战略。“一边倒”是面向以苏联为核心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其着眼点是意识形态的一致性,目的在于明确新中国外交的重点方向。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带有明显的军事结盟性质,着眼点在于国家的安全利益.目的在...  相似文献   

10.
在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条款之一“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美双边投资法律协定对美国对华投资的影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政府为保护和促进美国对华投资,在1980年10月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投资保险和投资保证的鼓励投资协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同外国政府签定双边投资条约。以后,中国还同美国签定了《中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对中国扩大利用美国资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中国已经同许多发达国家签定了双边投资保证协定,但由于中美双方存在着分  相似文献   

12.
在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会议上,日、美两国从其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围绕双方主力舰的比例问题大做文章。最后达成的妥协——《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日、美两国的大平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直接导致了日美两国在战争初期阶段所处的不同境遇。“条约”对日本有利,仅从主力舰比例上得出的对美国有利的提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打开拉丁美洲的地图,辽阔的北美洲和南美洲被一条狭长的陆地———巴拿马地峡连接着。地理学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北美洲原来是分开的,地理运动使两块大陆连接在一起。巴拿马运河便是它们的维系点,这条水道也将大西洋和太平洋连接在一起,因此人们称它为“世界桥梁”。19世纪上半叶,美国发现了著名的加利福尼亚金矿。为了加强东西海岸的联系,美国急需一条便利的通道。1903年11月18日,美国迫使刚独立15天的巴拿马共和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明确规定:未来的运河及其沿岸16公里宽、1432平方公里的地带作…  相似文献   

14.
美国首任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Burlingame)是在中国实施“合作政策”的关键人物。由于他在实施“合作政策”中,“遇有中国不便之事,极肯排难解纷”,从而赢得了清政府愈来愈多的好感和信任,以致委派他“充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出使美、英、俄等国。蒲安臣出使欧美各国及《蒲安臣条约》的签定,标志着“合作政策”取得了“成功”。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对“合作政策”的成果、《蒲安臣条约》进行研究,而对蒲安臣实施的“合作政策”背景、情况及实质却论述甚少,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国内几乎所有的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教材都明确记载:华盛顿会议《五国海军条约》确定的美英日法意主力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但根据条约规定的五国主力舰吨位的具体数字计算,却只能得出5:5:3:1.67:1.67或者5.25:5.25:3.15:1.75:1.75。这与前面那个比例关系显然是不同的。查相关原始档案等资料,发现在《五国海军条约》的文本中,根本就没有出现有关比例的明确表述。5:5:3:1.75:1.75只是美国有关人士在会议初期的一种设想,但在后来达成的协议中,美英日三国主力舰吨位却超过了原来设想的限额,这个微妙变化最终使五国主力舰吨位固定在5:5:3:1.67:1.67或者5.25:5.25:3.15:1.75:1.75的比例关系上。可惜,对于这个变化,当时的一些新闻媒体并未理会,仍旧以5:5:3:1.75:1.75的比例关系加以报道,这对后来有关华盛顿会议的历史研究起了一定误导作用,中文著作关于五国主力舰吨位比例关系的错误记载,即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16.
在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朝阳市统一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问答题:“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道光帝。认为签定《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评述董宗远的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一、长期的屈辱外交1.近代外交机构的设立。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主管外交中央机构,标志着清政府最终放弃了闭关政策。之后清政府陆续向欧美等国派出驻外使节,同时通过创设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外交人才。1901年《辛丑条约》将总理衙门改为外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36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分析论证题,该题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6幅图画(分别是签定《南京条约》、洋务运动、签定《马关条约》、新文化运动、中美建交、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切入点,要求考生依据这些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内容自行确定  相似文献   

19.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11月8日,由于“三国干涉还辽”,中日两国又签订《交还辽东半岛条约》及《议定书》。1896年7月27日,中日两国再签《通商行船条约》。  相似文献   

20.
自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清朝、北洋军阀、国民党历届反动政府统治时期,曾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的条约,其中绝大多数是丧权辱国的.仅就《中外旧约章汇编》所载的条约统计,在1842-1919年期间,与26个国家签订各种条约、合同、规定等662个(包括与两个国家合订的条约36个,计算时只计算一次),另与各国共订的有68个,总计是730个.其中和英国签订的条约最多,有163个(包括两个国家合订的29个).在1919-1949年9月期间,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各种条约、合同、规定等383个(其中与两国合订的7个,计算与上同,另与苏联订立条约30个未计算在内);与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