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学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主要重视的仍然是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致使本应当极富有情感的艺术教育变成一门纯粹技能、毫无情感的教育,与初中音乐课程教育初衷相悖。本文结合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实际,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研究,探析初中音乐教育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最直接有效的课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为了学会一些音乐技能.而是增强学生的音乐爱好与兴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懂音乐、爱音乐的良好情操。但是在现实的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只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既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形成音乐审美态度的过程。节奏作为音乐的骨骼、音乐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音乐之美,展现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而节奏感对学生学习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得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呈现出内容和形式上的单一性以及评价结果的主观性。笔者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知识和技能获取的多少,这应该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最根本的区别。因此,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是让学生学会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非音乐教学的目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与表现力以及对歌曲或乐曲的情感体验。一、中小学音乐考评现状考核评价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不仅通过唱歌、欣赏等教育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少年儿童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力与鉴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教  相似文献   

7.
音乐、舞蹈技能,是培养高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及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该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的重要表现。形成技能的普遍性要求和学生入学时音乐基础几乎为零的矛盾,决定其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存在着与艺术类专业学生不同的特殊性。认识到这种特殊性,就会更有效地有目的地认识学前教育专业训练音乐、舞蹈技能的特殊规律,以指导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等音乐学院学生的弹唱技能训练是保证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课程内容,但是由于各大高校的扩张,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然而在教学更加多元、多层次的时代,对音乐教学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本文主要立足于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微格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弹唱技能方面的实际教学运用。  相似文献   

9.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前每年的音乐期末考评时,我十分关注对学生演唱、演奏、识谱、表演等音乐技能的成绩测定,因为我深知音乐技能的获得与提高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关键。但万万没有想到,这种评价方式所带来的难度与效果大出我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专音乐专业的技能考核成绩,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众多用人单位衡量人才水平的重要依据。音乐技能考核是学生音乐学习的显性体现,其中包含了很多音乐理论知识。如何更好的发挥隐性课程在技能考核中的作用,使这种技能考核更全面。更有特色,更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是现代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陈星 《教学与管理》2006,(4):139-140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唱歌、欣赏等教学活动来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能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在近年来的素质教育工作中,音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节奏训练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途径。通过对当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技能,提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音乐教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在歌曲、欣赏、乐器等教学中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积累音乐常识和音乐技能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必须遵循学生自身认知特点,音乐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留下识谱教学痕迹。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对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培养过重,忽略提高学生的识谱技能,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识谱教学过程,只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而忽略音乐技能培养,不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掌握音乐;不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程是幼师生在校学习的重要技能课程之一,但目前在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技能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他们对声音和音乐情感的探索与理解。学习共同体这一理论,可很好地帮助教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终身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音乐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对音乐的知识技能有所忽视,甚至似乎已谈忘了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和歌唱技能的培养。“轻声唱法”曾经是针对喊唱而提出来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正确认识和运用“轻声唱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艺术表演在音乐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发展其个性,提高鉴赏力,培养合作精神等,对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音乐表现力是演奏者对音乐的感觉力、理解力、想象力能以及创造力,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弹奏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本文对音乐表现力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性,进而总结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注重对音乐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音乐意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感知太过死板,缺乏情趣。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除了对音乐技能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和追寻,通过感受音乐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上体会音乐的意境美?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廖卫芳 《教师》2011,(26):53-54
参与式教学是近年来教学改革探索的结晶,在音乐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音乐魅力,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和掌握音乐技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索在音乐课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实现途径,阐释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