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它是在语言实践中所获得的。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一、诵读吟咏触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积累,读是语言积累的第一步。教师要搭建朗读平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本、品味语言,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在解读经典作品时,我们发现不少作品包含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这些句子的感悟并非教师传授就能达到,而是需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中6处涉及语感培养的表述浸润着中国语文教育传统的关键词语:积累、诵读和体验。语感的培养与语言积累的增加和丰富密切相关,而诵读和体验为语言积累的两个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抓住积累,通过诵读和体验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表达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到了中段,更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感受优美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学生学习语言。从这一观念出发,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变以训练为主为以积累为主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地当成是语文训练,而这种训练的简单化、试题化,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反而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诵读积累远比语言训练重要得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变以训练为主为以积累为主。  相似文献   

5.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多彩,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短优美的课文,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不断积累语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善于优化课堂教学,丰富学生语言;加强专业积累,厚实学生语言;注重日常诵读,拓宽学生语言。引导学生将语言积累转化为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黄秀莲 《广西教育》2012,(25):16-17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积累与运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具体来说要从诵读、品悟、运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职校语文教学效果?本文从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语言训练要有目的、针对性,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语言运用技能训练要有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创意说明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多彩,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表达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到了中段,更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加受到重视。高中阶段,应该使学生打下深厚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必须高度重视语言知识教学。一方面要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直观感受能力,这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基本手段。另一方面,积累文言文词汇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但目前,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远不能适应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张志功先生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诵读优美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语言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阅读进行积累并提出很多具体措施予以保证落实。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相似文献   

14.
王向春 《中国教师》2009,(Z2):467-468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里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目标里谈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吟诵的诗歌。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鉴赏”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歌,这些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诗的诵读、积累等教学,还要能够从审美视域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笔者以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能力培养,要从"积累"和"运用"着手,抓好"读、听、说、写"四大训练.首先,要把好语言积累关.强化诵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重视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其次,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素材,将之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用良好的语言环境熏陶学生.加强作文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能够得意,更需要得言。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重在引领学生在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中习得语言;在精读感悟、品词析句中理解语言;在诵读积累、迁移运用中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19.
刘春梅 《教师》2012,(31):96-97
一堂有实效的课,一是要有突出的品词析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理解与欣赏能力:二是要有突出的朗读积累,着力培养学生语言诵读内化能力:三是要适当说写。学习语言的组织概括.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并能借助想象、比较、写作等手段加以培养和训练。所以,在平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还应在课外强化训练。从抓住课文优美词句启发学生体会语感、结合文中优美的插图指导学生品味语感;教师要多指导小学生读写结合强化语感;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感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