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手机可以看电影、看新闻、聊天、玩游戏等,手机几乎无所不能,因此现在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于是,人们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坐车玩手机,更有甚者开车也在玩手机……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工作与生活似乎也被手机“绑架”了。同样,被“绑架”的还有我们的学生。学校将手机视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毒品”,而我们的学生却视之如“宝贝”。那么,中学生到底应不应该使用手机?在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融合的当下,学生们又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2.
拇指一天     
如今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造型越来越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了。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中学校园里也出现了“手机一族”、“拇指一族”,中学生朋友的学习生活也在因此而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中学生是否应该拥有手机?也许这个问题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无论如何,手机的流行在校园里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时有出现。不久前,上海一中学正式下达了手机“封杀令”,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论。记者在济南几所中小学中了解到,小学高年级里手机“小贵族”约占一成,而部分重点中学带手机的学生占到1/3多。记者还了解到,“没有手机老土”的观点在中学生中也颇有市场。追求时尚,满足虚荣是中学生买手机的一个动因。采访中,绝大多数老师对学生持有手机表示反对。“不提倡学生带手机,也不禁止,但上课时决不允许打开。”某中学教导处一位老师说,现在很多学生拿手机并不是作为通讯工具来…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之快,似乎已经无法用“白驹过隙”来形容了。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中学生是否该用手机”而纠结;而眼下,随着手机功能的日新月异,手机早已不仅仅是中学生用以通话和发短信的工具了,中学生中热衷于手捧手机刷微博、发微信、看视频、玩游戏的“低头一族”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很多时候,人们成为“低头一族”并不见得出于本意,而是身边一旦有人对着手机傻笑,或有意无意地用手机表达自己的“时尚”与“社交繁忙”时,那些打算开口攀谈的人在讨了个没趣之后只得也打开了手机“随波逐流”——这样的恶性循环无疑是在传递负能量,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6.
高校新生入学已有月余,贫困生认定工作也在紧张进行。越来越多的高校规定,新生拥有手机就不能认定为贫困生。这使得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因手机而“落选”,一些家境不错的学生则因没有手机成为令人争议的假贫困生。拥有手机到底能不能“当”贫困生?高校到底该如何认定贫困生?这确  相似文献   

7.
有一款朴实的游戏经常游走于手机和电子词典里,它犹如一条小蛇,在屏幕上不停地摆动,吃着不同方向出现的“食物”。随着吃的“食物”越来越多,小蛇的尾巴也越来越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正成为越来越普及的通讯工具。其带来的方便、快捷以及时尚,同样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然而,在这个特殊消费群体中,小学生持用手机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小学生持用手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小学校园。在某省会城市几所小学,笔者对四、五两个年级8个班的调查数据显示:8个班的380余名同学中,拥有呼机的学生竟然高达19%,而拥有手机的也达8%,另有14%的同学欲购呼机,越来越多的同学正准备购买手机。在孩子中,“有事呼我”已不再时髦,“有事打我手机”才会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是越来越普及,“短信文化”也以其或幽默或抒情,或含蓄或直白的特点成为“手机一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营养大餐”,而且已呈向校园渗透之势。对此是“禁”,还是“导”?成为摆在我们教师眼前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手机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困扰,因学生使用手机而使高校“课堂失守”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本文从管理、心理、发展的角度探讨如何使这种智能工具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拇指王”成为一个新的群体标签。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而解决此症,也有不同的“良方”。  相似文献   

12.
可怕的手机     
《八小时以外》2011,(9):65-65
从作为身份与地位象征的只有通话功能的“大哥大”,到今天人手一个、功能越来越齐全、堪称掌上微型电脑的手机,在平民化的同时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一部分人对它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电脑》2008,(6):12-12
6月号“手机”热点解读: 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工具.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手机的功能也不断更新和升级.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用来听音乐、照相、录像、玩游戏乃至炒股等。  相似文献   

14.
滕朝阳 《教育》2006,(11):18-18
高校新生入学已有月余,贫困生认定工作也在紧张进行。越来越多的高校规定,新生拥有手机就不能认定为贫困生。这使得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因手机而“落选”,一些家境不错的学生则因没有手机成为令人争议的假贫困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手机作为一种时尚的通讯工具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宠儿”,“手机一族”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对待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成为学校在信息时代下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妈妈的手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讯科技的日新月异 ,手机在生活中也如“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曾经是“成功”人士才能拥有的东西 ,现在一般“平头”也越来越多地掌握于手中了。这不 ,我妈妈也一时兴起 ,今天要我与她一道上街去买手机。其实 ,她买手机有什么用呢 ?纯粹工薪一族 ,既无工作需要请示和安排 ,又无业务往来可联系 ,手机对于她来说 ,也许只是一种新潮的饰品 ,装点着时尚的虚荣。不过妈妈既然十分想买 ,那就支持她买吧 !到了手机专卖店 ,面对各种形色的手机 ,问题就产生了。妈妈看上的手机 ,我不是觉得式样过时 ,就是认为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通讯手段,越来越多人已经离不开它了,而且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甚至有些学生已经玩手机成“瘾”。如何合理利用手机,已成为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任务,已经担任多年班主任的我,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对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让手机成为提升班级管理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通过手机教养孩子。“手机教养”由“手机依赖”发展而来,它的出现与流行不仅与客观环境因素有关,更与父母的人格特征、教养压力和生活压力等个体因素有关。“手机教养”貌似缩短了亲子间的沟通距离,但它实际上限制了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为孩子逃避与父母的沟通提供机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和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而损害其心理健康。为减少父母“手机教养”行为,社会应合理分配资源,让父母尽可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父母也要学会缓解自身的教养压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事半功倍的方式教养孩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固本强基。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学生拥有手机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中学生带手机的趋势正逐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了“手机一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手机在方便联络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的管理、以及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学校园里,由手机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然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吃饭时看手机,睡觉前看手机,甚至走路时也在看手机。边走路边看手机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因走路看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在德国的奥格斯堡市就发生了这样的惨剧:一位15岁的女孩在穿过一个有轨电车的路口时,由于低头看手机误闯红灯而被电车撞伤落下了终身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