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作家张倩的散文,显示了新一代文学滇写的创作实绩。她的散评议内容丰富,写亲人,叙亲情,展示内心独白;发掘平凡人生中的美好情操;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她的散文艺术特征是真实、自然、形象、亲切。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以"凡人"的眼光去写普通人的日常世俗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她创作独特性的所在.她徘徊于雅与俗、古典与现代之间,从而使她的创作具有丰厚而瑰丽的魅力.不管是散文中对俗事俗趣的描写,还是小说中对世俗人生的展现,都蕴含着她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方方是以《风景》而引起文坛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的,并因此被冠以"新写实"作家的称号。尽管如此,她并不像其他"新写实"作家那样,在描写生活事实形态的同时,忽略对事实中价值意义的寻求,在她的创作中,既有描画市民阶层生活的叙事努力,也有在此生活中寻求道德、理想意义支撑的价值诉求。通过对方方创作过程的变化,重点探求她对人生存困境的揭示,及由此所表现出的强烈知识分子使命感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4.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5.
段淑芳是湖南专注于小小说创作的"80后"优秀青年作家之一。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关注底层生活,通过"含泪的微笑"等多种形式表达内蕴的深沉,诗意散淡的语言,使她的小小说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罗兰 《中文自修》2012,(6):12-14
我高中时,邂逅了《罗兰小语》,感觉好像邂逅了一个朋友,她与我对话交流,让我能够用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得到点化。她写景写生活写情感写人生哲理,都是那么真诚自然,从容优雅。读她早期涉足"爱"的散文,感觉她对爱情的"舍"看得比较达观,后  相似文献   

7.
胡晓姝 《职业技术》2007,(19):62-63
她是一个聋哑女孩,却考上了维也那国立艺术大学;她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却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她勇敢勤奋,乐观开朗,为追求理想付出了太多;她自己写自己的留学故事,并对我"说"——"我是一个挥着翅膀的女孩,正朝着心中的梦想展翅飞翔……"她就是维也那国立艺术大学视觉设计系留学生——胡晓姝。  相似文献   

8.
孟瑶是带着关注女性命运的创作意识,正式步入台湾文坛的,她先后写了五十多部长中篇小说,创作风格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演变过程,其中较重要的有《心园》、  相似文献   

9.
毕淑敏集医生、心理咨询师和作家三种身份在创作中,以"大我"的姿态关注生命旅途中无数同路人心灵的真实、身心的和谐和对幸福的追寻,写了大量心理散文,传递心灵的正能量。她悦纳生命,爱语暖人;洞幽烛微,妙语警人;语言灵动,美语怡人。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6,(6):27-30
"华裔美国女作家"是谭恩美经常被提及的身份标签,体现了她作为华裔、女性和作家的三重身份。谭恩美的多重身份意识在《我的缪斯》这本散文集集中体现,并可在她的虚构类作品中得到印证。谭恩美在创作中带入了"我从哪来?我写什么?我为何而写?"这类问题的思考,让她的创作更贴近人类普遍诉求的希望和爱的主题,成为美国华裔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表情"是范小青创作中的一个关键词,写过《城市表情》、《现实表情》的她的确是捕捉世情的翘楚,能够通过叙事的精微、情感的细腻和语言的绵密书写出当下的现实以及人类生存的处境。她创作过二百多部短篇,还有大量的中长篇小说,令人咂舌称赞。其实,她的作品特别打动我的是变与不变,变的是世情流转,不变的是安然恬淡的"苏州情怀",那么敏感的触角能用那么淡定的语调讲述,也因此,在她个人创作的"时间简史"之中,她能不断拓展,使得作品的精神体积越来越大,内在的品质也越来越丰沛。近几年来,范小青又写出了一系列的短篇精品来记录当下生活。《我在哪里丢失了你》讲述了名片的尴尬故事,主人公王友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学生写好作文,不能不关注生活。而关注生活,首先应立足于身边的人、事、景物等。学生生活看来较单调,实际上他们身边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校园内的读书声、大街上的人流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等等都是活生生的创作材料,这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库。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时期丁玲的创作思想充满了矛盾与混杂:在理论层面上她仍然强调和重视人的个性、人性和生活的复杂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她仍然不能避免主题先行、以先验思想决定人物刻画的弊病;在创作本能层面上,她重视对人和生活的熟悉与体验,强调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人物,质疑对题材和生活的等级划分,但在理性认知层面上,她又主张作家要争取下去生活,改造自己的思想.通过对丁玲创作思想的个案分析,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不同文学理念的纠结与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创新的领军人物,一生经历了影响整个20世纪的几乎所有历史事件.而阿赫玛托娃又是这一代人中受难最重者,终其一生,厄运如影相随一般跟随着她,但她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移创作.她从少年时代开始创作,诗歌创作生涯达60多年,横跨20世纪前60年,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她的作品主要是爱情诗,除此之外,她的诗歌还涉及生活、死亡、忧伤、缪斯等,在她之前俄罗斯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她的诗可以与萨福的作品及莫扎特的音乐相媲美.经历坎坷,创作成果颇丰,在人民心中,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在文艺官眼里.她却是"荡妇兼修女".然而历史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阿赫玛托娃在逝世后却迎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以道德哲学和小说创作而闻名,但她在哲学思辨和文学创作之余也一直在思考有关小说的种种问题:小说何为?小说该怎样写?小说应该关注什么?小说该往哪里去?本文选取默多克的经典文论和相关访谈,参考国内外前期研究,结合当前语境重新探讨默多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而提出默多克的小说观与其整体哲学观、文学观相呼应,致力于对"善"和"自由"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和阐释。她表示,小说创作应以"自由"为导向,宣扬自由言论、塑造自由人物、揭示人的本质、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成人教育》2009,29(6):90-91
待字少女的李清照,闺中多暇,总是喜欢把惜春思春的愁,写得朦朦胧胧、轻轻淡淡,抒发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研究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渡前后李词变化以及词人的生活、创作和心路历程,关注古代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处境,进而可以更好地评价李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待字少女的李清照,闺中多暇,总是喜欢把惜春思春的愁,写得朦朦胧胧、轻轻淡淡,抒发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研究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渡前后李词变化以及词人的生活、创作和心路历程,关注古代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处境,进而可以更好地评价李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5,(4):10-13
《富矿》、《后土》是新时期乡土题材创作的代表作,作品的"骨头"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两种文明的冲突,"肉"是苏北农村的社会生活。两部作品明写农村的现代化,暗写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活的暗流、潜流,同时书写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生活的"常"与"变",以叶炜为代表的苏北乡土文学创作标志着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正在邵丽的创作中,《蒋近鲁的艺术人生》当属于"挂职小说"或曰"官场小说"之列。她的这一系列作品历来受到关注和研究,被称为是通过官场来呈现多元化经验的现实主义书写。这种独特的写作既来自于她的生活经历,也来自于她对自我经验的艺术提炼。与传统的"官场小说"和20世纪90年代"新现实主义"涉及这一  相似文献   

20.
池莉的小说创作从1987年到今天有了很大的变化.池莉小说创作由关注笔下人物"物"的困境到致力于开掘精神的困惑的嬗变.当下的池莉已不再是那个执著于武汉小市民的生活琐事的新写实作家了,她开始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关注社会转型并运用自己的敏锐的洞察力去看待社会并分析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