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学校德育不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而且要求学校德育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学校德育不断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又要求德育活动社会化;同时德育管理要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使我们必须全面反思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应从单纯的社会教化功能转向社会教化和个人发展功能并重。社会化和个性化既是个体发展的目标,又是学校德育的双重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在德育过程中相辅相成。学校德育的使命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融合。要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就要将学生看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主体。指导学生的社会交往是促进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学校德育使命与学校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德育功能等概念相互混用,比如说"学校德育的文化使命、精神使命等"是指学校德育在某一方面应该承担的任务,再比如说"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使命"是指学校德育应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代同步。所谓学校德育使命,是指学校德育活动所肩负的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道德、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引导建构"的任务和责任,是德育主体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而自主确立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学校德育不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而且要求学校德育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学校德育不断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又要求德育活动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学校德育要与时俱进,必须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在学校实施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在实践工作中围绕德育跟进网络这一时代要求,在探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方法、新途径中进行了几点有益的尝试,从中收到了传统德育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是学校德育的继续和延伸.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从德育目标的定位、德育内容的设计、德育环境的优化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品德课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德育实践基地是在中小学校德育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德育主体,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场所。它拓宽了学生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的时空,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育德作用,营造德育大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突出实效性,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本人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认为重点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更新、丰富德育内容;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必须符合时代的特点,必须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如何构建学校德育内容,使之能符合学校德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浅论基础教育校本德育培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校本德育培训 校本德育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以解决学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实践问题,以提高教师德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促使学校德育教育良性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以中小学校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式的教师、家长、学生德育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作为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新产物,是学校德育的有效补充,为学校建设“大德育”环境奠定了基础;区校德育共建,为德育社会化、生活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德育由学校单一渠道逐步走向社会化德育的多种途径;有利于高职专业优势的转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道德转化开辟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促进成人道德社会化是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道德社会化面临着诸多困境,如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存在偏差、道德取向趋于功利化、道德情感有所缺失、道德标准和评价主观性增强。通过鼓励成人参加道德实践、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加强道德宣传、利用微课等网络课程配合传统学校成人教育课程、构建灵活多样的道德评价机制等策略,促进成人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中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注重学生某项技能的学习,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要求较低。思政教育工作关系到中职学生的发展,是人才培养和全民素质提高的关节环节。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政教育是其他教育教学的基础,中职学校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为目标,同时应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主要对中职学校学生思政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学生个体潜在道德价值观的构建基础。德育课程既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的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体现出多元化和良好发展的趋势:在内容结构和选择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编排的逻辑思路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从道德到政治到哲学大体符合学生个体社会化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鲜明的政治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指导保证了德育教材思想的统一性。但课程在教材编排形式上缺乏变化,在传统文化上不够深入。如何在传统文化上深入和提高德育内容的艺术性,是德育教材需要改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Education for multiculturalism, founded on liberal-democratic values, is a frequent topic of educational discourse that has not been ignored by Muslim Arab schools in Israel. In general, Arab society is undergoing change processes, in transition from a traditional to a modern society; traditional values are challenged, engendering social cri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whether the multicultural approach can be successfully imparted in a society with preexisting structured values. It focuses on the school’s role as a socialization agent that needs to adapt itself to a changing sociocultural reality, discussing the school’s involvement in creating a value crisis, since it transmits the Islamic perception of the principles, foundations, and goals of education for multiculturalism. It is concluded that education for multiculturalism in Arab schools lacks internal logic, conflicts with and even undermines the Arab society’s sociocultural values system, is inappropriate as a means to supervise the necessary change processes, and thus contributes to a values crisis.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我省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做了分析,从更新德育教育观念、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德育教育与实践并重、改革德育教育运行机制及创新德育教育内容等方面做了分析与研究,为改进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凸现。单亲家庭教养方式的错位,学校教育的误区,社会关爱的不足,导致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中健全人格缺失。对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单亲家庭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书法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求现代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着眼于长远的观点,站在更高的高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内涵,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书法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社会实践的内涵、意义,分析了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德育的有效补充,多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日益受到学校、社会和大学生的重视,但是就其目前状况而言,还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旨在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扭转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所面临的这种差距,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认识,转化观念,建立现代科学的德育观;二是研究社会变革时期人们道德、思想、政治观念多元的状况,找准德育的战略位置;三是构建学校与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的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