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围城》的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 ,其喜剧艺术具体表现为运用“围城”名篇 ,形象而富有哲理 ,以及精心选择讽刺对象 ,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力于幽默俏皮的语言 ,运用比喻、通感、活用典故等手法也增强了喜剧色彩。而《围城》的喜剧艺术主要渊源于古代喜剧性作品特别是《儒林外史》 ,鲁迅等人的讽刺艺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讽刺幽默的语言、反讽手法的运用、悲喜剧因素的融合三个方面对《天堂消息》喜剧特征进行探讨,从理论来源和创作实践两方面阐述了戴维·洛奇喜剧小说风格的形成,从而认识作者对喜剧性本质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3.
哈罗德·品特早期的“威胁喜剧”展现了饱受外来威胁的人类生存状态.剧中人物语言、行为、性格的矛盾性和狭小、封闭空间传递的威胁感构成了“品特式”戏剧的主要元素.品特以喜剧手法传达了强烈的社会悲剧感,阐释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感悟,开创了全新的戏剧风格.  相似文献   

4.
葛晓芳 《文教资料》2008,(32):40-42
<休吉>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后期剧作之一.文章认为,该剧因其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描绘异化的人际关系,以喜剧表现悲剧的创作风格等特点而具有明显的荒诞色彩.本文拟以荒诞剧的文学特征为基础,解读<休吉>中的荒诞色彩,帮助读者从另一角度欣赏奥尼尔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新美南吉(1913.7~1943.3)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以悲剧的手法描绘童话的作家。他在《狐》中描绘了现实所带来的悲伤以及母与子的悲伤共存,透过日常生活运用简洁的语言形式刻画塑造人物,作品中暗喻的自我既是现实中的自我情感挥发,这些直接揭示了新美南吉及其作品的"恬淡忧伤"倾向,打破了童话故事喜剧结尾的固有观点。  相似文献   

6.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7.
小品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短小精悍、幽默风趣、雅俗共赏、针砭时弊的语言风格。本文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探析喜剧小品《不差钱》的语言特点及其幽默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石琳 《海外英语》2012,(23):201-203
文化和交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以表征。该文运用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的理论,从文化背景对个人会话风格产生的影响出发,结合Tannen的会话风格理论,分析美国人的会话风格特点。文章认为,就美国情境喜剧生活大爆炸而言,其会话风格主要有四个特点:幽默,直接,自信和好争辩以及高介入。  相似文献   

9.
李渔是个喜剧型作家,其喜剧手段主要有戏剧化情节和喜剧型人物,以及"俗中求雅"的语言风格。其小说虽云"无声戏",实可看作"无声的喜剧"。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林中之死》体现了清新质朴的文体风格,其语言流畅、自然、简洁有力,字里行间飘散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他运用心理分析、动作描绘、重复技巧等使形象栩栩如生,如临眼前。语言特色和文体风格的体现当然也离不开小说巧妙的叙事视角。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风格和语言等几个方面对《林中之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小说的创作从叙述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表现了其所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叙述语言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语言提示;用动、名词写作;使用情绪语言,让作品情景诗化;对叙述语言进行选择与限制等。而在人物话语(包括对话与独白)方面,海明威用人物话语替代传统小说中的描写、叙述、议论和说明,创造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陈德云 《教育学报》2003,(10):46-49
别具风格的整体语言教室 ,是充满让学生使用语言的情景的特殊环境 ;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语言学习 ,使整体语言教学帮助学生通过课程去感知和理解自己的世界 ;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统整 ,让语言作为一种媒介 ,一种载体 ,在利用语言探究其它学科知识的过程中 ,使语言技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品的崇高美,是指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激动的情感、雄奇远大的意象、激越高昂的格调、慷慨激昂的旋律、跳跃夸张的结构、恢宏阔大的场面、饱满奔放的语言。中国古典音乐中崇高美质的最大作用是振奋人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旅游英语教学中引入职场化训练的模式,采用话题教学、语段场景实训等方法,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旅游接待的职场化情景中,习得专业基础知识,砺练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从鲁迅故乡的民间文化来看,鲁迅的小说具有亲切、自然的乡土背景和遥远、迷离的民俗事象,从而浸润他的小说创作风格。鲁迅小说所吸收的故乡绍兴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是绍兴典型的“鲁镇”环境与典型的乡土人物风貌以及多样性复杂性兼备的绍兴语言、特产、场所、习俗的文化特性。鲁迅小说中的民俗事象在客观上具有精神启蒙的价值目标和表现人、发现人、认识人的社会功能。他在民俗事象的描述中去发现人自身的命运及其人性方面的极大偏离,由此建构人的个性得以健康自由发展的新的文化观念。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鲁迅的小说,即可认定它对于蒙昧的人的个体担当的精神启蒙的历史使命和它以人的灵魂为基点所建立的现代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6.
灵均先生的散文用诗意盎然的灵动叙事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字里行间蕴涵着深沉博大的哲学意蕴,其行文叙事透露出粗犷雄奇的大家风骨,其对古典田园风光的怀恋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动人心弦,其对历史的追溯矫正,体现出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士大夫情结,其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文思贯穿全文,语言力透纸背,颇具文学张力,形成了一种淡定精美、舒缓从容的鲜明文风,蔚为大观,俨如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7.
简洁凝练是鲁迅小说艺术一个富有特色的风格特征。该风格表现为:精炼传神的生活细节,只字也惊人的语言艺术和速笔绘就的背景勾勒。其特征为:真切,形象和蕴藉。此外,简凝之美的渊源来自古典文化的渗透,民俗文化的熏陶以及外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是其再贬柳州时,在公务之余创作的一篇优秀的作品,同被贬永州后写的山水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一样,<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也是他山水游记中的优秀作品.这篇作品脉络清晰,结构合理,短小精致,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再现形象特征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电视媒介的运作方式来阐述社会混合场景的形成,这种新的社会场景的变化,促成了大众以中性气息为关的审美方式以及相应的特定行为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小说创作,借鉴吸纳了诗歌的创作技巧,故而其作品蕴含了浓浓的诗意,使小说平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其具体体现是:小说具有天然脱俗,诗的语言;和谐有致,诗的韵律;水乳交融,诗的情景;含蓄淡远,诗的意境,为此,茅盾先生、胡风先生都对萧红小说这种独特的追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萧红小说的诗蕴品位,对文体间的渗透创新,亦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