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科呈梯形结构,即学科基础平台深厚但并不刻意追求高尖端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二是不取研究型大学的狭义的"文学"概念,而取广义的"文学"概念。由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与职业的具有"对称"与"非对称性"的双重特性,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既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专才",也非高职高专的"职业匠才",而是"职业专才";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不是培养"有用的工具"。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改革猜想有三:首先是以"泛文学概念"改造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加以改造;其次是建议国家高校学科目录中增设"汉语言文学写作",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第三是建议高校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文学"之下设置"汉语言文学与企业文化"专业,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  相似文献   

2.
钱伟长提出了大学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学科研要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应用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办学理念上,要办应用型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施开门办学;培养目标上,要培育应用型人才,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培养方法上,要立足实践应用,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习和研究钱伟长的应用教育思想,对于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交际型的语言,如果想要学习并运用好它,学习英美文学文化知识,拥有正确的英美文学文化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将英美文学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增强英美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前,应用型大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应用型大学要有国际视野、质量意识和人才特色定位,在当前国际化、全球化教育语境中,教育部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开拓视野和创新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学转型与大学文学教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文学转型对大学文学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大学文学教育存在过度技术化和客观的倾向,忽视对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意义的尊重和思考。当前,应在文学教育过程中确立新的文学教育观念,改进文学教育的方式和改善文学教育的内容,更多的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灵因素,真正体现文学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启蒙价值。第一,文学转型对文学教育意义的影响一个美好和谐世界的建立,大学责无旁贷。大学存在的意义,是让人更理性地看待世界,但人类的理性不可能认识和把握整个人生。在人的理性的后面,还存在着心灵的世界,它所关注的是生命与意义的世界。因此,…  相似文献   

6.
向区域性应用型大学迈进的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21亩。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开设有4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陈琳  苏艳芳 《教育与职业》2006,(15):120-122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办学方向和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要求有不同的教师素质结构与之相适应,它既包括教师队伍素质结构,又包括教师个人素质结构。应用型大学要重构并深入探讨应用型大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结构,这不仅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而且对其他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院校办学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处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教育之间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办学类型。本科教育的目标随着社会和大学职能的变化而分化。市场导向、学生导向、职业导向是应用型本科多元教育价值选择的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以服务地方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主等内涵特征,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能。  相似文献   

9.
当前,无论文科专业还是理工科专业,都在提倡要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力求能够在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也是为了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受到过去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观念的影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假如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话,则很难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围绕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归纳和总结出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以求能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也称博雅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与通融识见。文学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发挥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辅助专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进行思政理论教育,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对人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是做好思政理论教育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思政理论教育应该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展和创新理论教育法,真正实现思政理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其核心是创新。创新离不开教育,创新是大学的灵魂。民办高校的创新教育应该真正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创造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学生工作本来就是高校各项工作之中最重要工作之一.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学校因学生而存在,忽略了前提去谈其他,或者不重视高校学生工作的效能,其他事情就好比没有地基的高楼大厦,根基不稳.提高学校的效能是近年来教育管理领域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对其效能问题的研究与应用应该成为提高学校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学校效能的研究视角出发,将其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之中,旨在探寻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效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美育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与美学教育、艺术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培养“审美的人”是其根本任务。大学美育不能简单套用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模式 ,而应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 ,构建和完善大学美育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国家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图书馆事业已经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对实施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图书馆必须利用其良好的社会性、公益性声誉,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文献资料和较好的设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社会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为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她担负着教育计划和课堂教学不能完成的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她提供了"环境育人"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她的馆员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信息"导航员";她的文献信息资源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了"文献信息育人"的知识源泉.高校图书馆在其成长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自身的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文献保障、传递文化信息、思想教育四大职能.这些职能使得她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得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以适应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马现诚 《高教论坛》2006,(4):111-113,120
本文从分析当前民族高校扩招后文学教育和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民族高校文学课程的教改应当在于大力张扬文学性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想像力作为文学课程教学的核心基点,通过实施课堂内外的相关教改措施,达到提升学生文学审美和创作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儿童文学教育意义重大.本文首先论述了儿童文学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情育、催化、取向等三个方面的独特功能.然后论述了儿童文学与幼儿情感发展的密切联系,即情感教育离不开儿童文学教育、情感熏陶离不开儿童文学渗透、情感发展离不开儿童文学接续.最后,论述了儿童文学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优化策略,即泛灵原则:开发幼儿潜在天性;游戏原则:叩响幼儿情商之门;互动原则:指引幼儿审美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要想和谐发展,就必须与社会相适应。因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从系统论看,社会应该是一个大系统,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离开了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觉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理念看通识教育的方向与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对大学本科教学所发生的就业导向,引发了当代大学的理念危机,通识教育问题遂成公众关注之焦点。两种不同涵义上的“通识教育”,使中国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步入了十字路口。本文从树立大学理念的要求出发,反对对于通识教育概念的功利主义理解,主张大学通识教育的真实目标是为培养有高尚人格的创造性人才奠定独立思想和精神感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