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新的课程资源观,它要求教师从社会中、生活中、教学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存在着错误,有时是教师的,有时是学生的,有时是教材的。“错误”也是一份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会使我们教学相长。一、“错误”让人性流露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的过程诠释为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核心提炼:教育应当充满诗意,把学生带到一个宽容、刚健的人文地带;教育应当充满机智,把学生心中的智慧和自信唤醒;教育应当充满激情,以永远年轻的心跳把生命的未来点亮……从美育着力引动素质教育,丰厚生命行走的力量。寻找学生、教师、学校联动发展与美育的内在机理,将“和谐、求美”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学全程和学生生活领域,展开“儿童生活美育”、“学科教学审美化”、“美育校本课程”、“尚美教师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学校美育的研究实践……美育先行、导引及其柔性光辉润泽,开启素质教育之门及其纵深图景,开启生命潜能、生命个性及其幸福美景,开启美育学校特色及其个性化发展走势……成华小学十余年潜心、虔诚而智慧的美育探索,找到了一条优化生命成长的素质教育新路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对学校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体会到职业生命的幸福,焕发出无尽的教育激情,师生在共同经历中体验成长快乐,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年前,黄浦区政府在加强初中建设的过程中,依托百年老校——光明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了光明初级中学。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倡导“有效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自主发展之路,聚焦课堂,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自己的教学效益,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倡导“有效教育”理念,整合办学思想“有效教育”是指通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在品德、知识、个性诸方面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1]这一理念来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融入,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为学生追求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以“新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展开对于科学教学的创新思考与实践,以期实现生命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科学的真谛,而且还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生本教学的界定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的教育,生本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的教学,它主张教育向学生本体的回归,通过科学的艺术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生命发展,提升生命价值。认为教学活动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依据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这是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相对立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大核心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这与当前我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走过了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的金秋九月, 走过了为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播洒和煦阳光的“民族精神教育月”。在“民族精神教育月”里,我们采撷和收获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精神“果实”:通过“民族精神教育进课堂”活动,努力使课堂成为“树魂立根”教育的主战场;通过“学会感恩”主题活动,把一个大写的“爱”字铭刻在了学生的心坎上;通过“生命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抗挫抗压能力,使他们懂得了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珍视生命;通过  相似文献   

9.
“生命写作”是王君老师早年“青春语文”教学理念中提到的作文教学理念,包括阅读、写作、生活三个方面,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提供了许多借鉴经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教师应该如何教写作,学生如何学会写作的问题,其教学理念强调通过“生命写作”,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与生活激情。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如何借鉴王君“生命写作”教学理念促进初中生写作课堂的发展,这也是语文教育发展领域较为关注的一点。对此,本文力求通过分析“生命写作”的教学启示,从而探索出“生命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宋波 《辽宁教育》2022,(3):32-36
“为孩子的阳光人生奠基”是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从建校开始一直秉承的办学宗旨。多年来,学校坚持“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充满阳光,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充满阳光,让学校的内涵发展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围绕“阳光文化、阳光队伍、阳光课堂、阳光生活”四个系统工程,创建阳光校园文化,建设阳光教师队伍,构建阳光课程体系,丰富阳光校园生活,让“阳光教育”遍布校园,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充满阳光,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植入“阳光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表现”自己,人们会说教师在“做秀”。如果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呢,大家会赞赏课堂的活跃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就是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针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尊严,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出了表现教育的课题研究,进行了表现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鼓励学生表现”和“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准则。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小嘴常开、小手高举、身体常动”使课堂焕发着学生生命的活力。一、表现教学法的内涵(一)“表现教育”基本理念1.…  相似文献   

12.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强调把教学与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尊重学生的天性,注重学生的发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模具专业外语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学”来设计。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体验性、互助式活动中获得知识、感悟知识。  相似文献   

13.
“自得”学习理念既体现了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中的精华,又切合了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自得”式语文教育实践,意味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和感受,倡导“自得”式学习理念,需要教师对教育理念进行自我更新和重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独白”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大专层次的实用型人才。由于实行非学科教育,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为度,而更加注意实践能力和市场需求,最终使学生达到“有知识、有技能、能就业”,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计算机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教学应以此指导思想为基准,使学生们学过网络课后,能够达到能动脑、更能动手,更适合社会各基层网络应用的需求。1.转变教学理念在高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转变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尤其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提供各…  相似文献   

15.
孙锋 《生活教育》2015,(7):29-30
陶行知先生“敬畏生命”的教育理念,理应成为教育活动中的“焦点”,但现实的教育与之大相径庭,学生“失联”事件屡屡出现,迫切需要教师做有生命力的教师,从文字本身、细节描写、单元主题,再到拓宽延展与生活实践,多元发掘文本中的关于生命教育的隐形元素,逐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感知到生命的美好与其中的艰辛。  相似文献   

16.
"心理诊所":让孩子在倾诉中学会心理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倾诉是学生学会生存的重要心理品质,也是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于2007年申报立项了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现代城市小学生‘生存教育’的实践研究”(A0713),课题组长为恽瑾,副组长为陆少明。课题组把“学会生存”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把“生存教育”作为办学的教育理念,并赋予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以新的活力。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已初步在“饮食教育”、“保健医学基本常识教育”、“适应社会环境教育”三方面形成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新华社2008年10月17日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次走进小学课堂》为题报道了该校的饮食教育。本期专栏刊发该校部分教师在课题专项“适应社会环境教育——学会倾诉,学会心理调节”中的实践探索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生命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幸福的教育是“生命在教育中的诗意栖居”,这里的生命不只是学生的生命,也包括教师的生命。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而忽视了教育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忽视了对教师生命幸福的引导。实际上,幸福教育不仅要追求学生的幸福,而且要追求教师的幸福,要创造师生共同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命题,说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各自所处的地位和应扮演的角色。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在克服了我国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和西方的“儿童中心”论的片面性而提出来的。如何使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广大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毋庸讳言,在我国许多中、小学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确立,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课程教材体系陈旧、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着弊病等),但教师、学生的观念、意识不到位,不能不说是重…  相似文献   

19.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教育"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是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关键在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在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人才素质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和谐教育”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形象而富有哲理,高度概括了细节的重要性,昭示了细节不容忽视。重视教学细节,这是精细化管理时代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教学细节虽小,却不能小视,在我们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我们忽略和漠视的地方,常常隐藏着非教育和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有的教师对可能出现的细节和如何把握这些细节心中无数,寄望于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结果只能是与“精彩”擦肩而过;有的教师忽略了对细节的关注和挖掘,课堂的“美丽”因此而打了“折”;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向不明,“误导”学生;有的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足,眼睁睁看着教学“脱轨”而无能为力;有的教师认为“拖堂”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学生原本享受到的美好体验被消耗殆尽……这是师生共同的遗憾。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细节无法成就完美,反而成了“败笔”!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和人生发展的基石。须知,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演绎而将其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想的可接受力量,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比如,有的教师走出文本局限,引导学生在辨别与批判中张扬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