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爽 《体育博览》2008,(2):82-82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人们尽情地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运动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一个叫董守义的保定人——被公认为中国篮球之父。当今,CBA的日益火爆和姚明、易建联在NBA的成功,更是把国人对篮球的热情推向了极致。乔丹、麦迪、科比、奥尼尔等篮球巨星们成为众多球迷心中的偶像,但是当铁杆的球迷们特别是青少年球迷们在一起争论卡特穿多大码的  相似文献   

2.
篮球,自从1891年问世到进入2001年,已经跨越了三个世纪;NBA自从1946年开创以来,也已经进入第二个世纪。在这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时间点上,的确有太多的事情值得一提。篮球的发明者来史密斯早已乘鹤远去,也许他还在为自己的这项发明做着泉下美梦,但他绝不会梦到这项游戏在经历了100多年以后能够风靡全世界,每一年至少有千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在以篮球为主轴而运转,更有以千万计的人在关注篮球或以篮球为业。荣史密斯更不会想到,当他在1939年溘然长逝时,他的妻子追偿还房屋贷款都生困愁城,而在新旧世纪相交之际,…  相似文献   

3.
为篮球而生     
进入21世纪,为某某而生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土里土气的词,不过,在NBA的世界里,提到为篮球而生,还是不免令人热血沸腾。 最先令人想到的自然会是乔丹,一个在篮 球场上无所不能的神;然后是奥尼尔和 艾弗森,离开篮球他们俩也许就是两 个废人;再有就是科比,如果不是 篮球带给他数以亿计的金钱和人 气,科罗拉多州的案子最少会判 他20年;至于加内特、邓肯还有姚明,想象一下,没有篮球他们将会活得多么蹩脚。 小而言之,上帝赋予了他宠爱的孩子一种对篮球天生的冲动。大而言之,能够进入NBA的球员、从事篮球职业的球员、乃至喜爱篮球的天下苍生,哪一个又不是为篮球而生。  相似文献   

4.
生命无常而又轻淡如飞絮。年关难过,就在2006年底,费城失去了两位城市英雄。一个是被交易的艾弗森,另一位是素有“基石保罗”之称的保罗·阿里金。12月14日他在家中因哮喘病去世,享年78岁。在那个篮球远不如棒球和橄榄球受欢迎的年代,在联盟成立的早年,保罗·阿里金,他的名字属于篮球先驱的行列。他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他是第一个使用跳投技术的人,江湖人称“跳投之父”。  相似文献   

5.
裁判虽然不会打球,但他们比球员还历害,在篮球赛场上历来都是裁判和哪位球员过不去,而没有球员敢和裁判叫板。有些球员有时也会耍耍脾气,但一想到腰包里的钱以及日后的上场资格,他们也不得不在裁判老爷面前有所收敛。 但是,有一个人不怕裁判,他就是达拉斯小牛队的当家老板库班“库二爷”,他有的是金钱和胆量,小小的  相似文献   

6.
朝旭 《新体育》2010,(8):29-31
“像会永生一样学习,像明天即死去一样生活。”这是美国传奇篮球教练约翰·伍登教导第于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在美国大学联赛中,约鞠·伍登奖与奈·史密斯(篮球运动发明者)奖齐名,是NCAA联赛中至高的荣誉,而他本人则是以运动员和教练员双重身份进入美国篮球名人堂的第一人。在他辉煌的年代,曾率领UCLA大学在12年中10攻夺冠,并且创造了88连胜的神奇纪录,许多篮球人都后悔与伍登生活在同一时代。  相似文献   

7.
Jessie 《当代体育》2007,(1):7-47
生命无常而又轻淡如飞絮;年关难过,就在2006年底,费城失去了两位城市英雄。一个是被交易的艾弗森,另一位是素有“基石保罗”之称的保罗·阿里金。12月14日他在家中因哮喘病去世,享年78岁。 在那个篮球远不如棒球和橄榄球受欢迎的年代,在联盟成立的早年,保罗·阿里金,他的名字属于篮球先驱的行列。他最突出的贡献,莫过于他是第一个使用跳投技术的人,江湖人称“跳投之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规则引发的思考高健排球运动的创始人威廉·摩根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他在1895年发明的排球游戏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时的排球是在室内的篮球场上拉起一张网球的网,用篮球胆在网上来回地托。参加游戏的人数不受限制,网高定为1.83米,击球...  相似文献   

9.
费城的3号已成历史,丹佛的3号又成记忆,底特律的1号继续奋战,如果在这12年中你有关注NBA的变迁和发展,那么你就绝对不会忘记这个穿梭在长人丛林中的小个子。他就是阿伦·艾弗森,从开始触摸篮球的那一天起,战胜那些与自己为敌的大个子就是他的工作,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读者,也许您还记得本刊曾经介绍过美国的一个篮球之家,说的是在美国雅祖三角洲密西西比河畔,有一位叫卡德威尔詹斯的老人,他有七个身高在2米以上的儿子,其中有兄弟六人都酷爱篮球,并且功绩显赫。无独有偶,在首都北京,也有个五兄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