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概述了在“近化学类”专业如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等专业设立“检测化学”以取代“分析化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检测化学”的试用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材中的"伴随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冰 《化学教学》2004,(12):4-6
从内容上来讲,科学素养包括学科内容以及学科内容所蕴含的哲学、社会和文化等意义。前者称为“科学含义”而后者称为“伴随含义”。鉴于科学素养是当前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概念,伴随含义应该同学科内容一样成为化学教材评价的重点内容。在回顾伴随含义的一般界说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化学教材的伴随含义应包括以下5个主题:日常应用、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技术、化学史和科学探究。结合实际研究,文章对如何分析化学教材中的伴随含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以京师大学堂为开端。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立,1912年随着国体的改变而更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至今已届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北京大学的文理各科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均具有代表性。1909年前后,京师大学堂已由中国学者开出了现代数学(高等数学、微积分等),现代物理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等),现代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等课程。1910年大学堂分科大学(相当于后来的学院)开学,其中格致科大学(相当于理学院)设有化学门、地质学门等,当时的门  相似文献   

4.
<正>中学开设的课程中有"化学"这门课程,其实,"化学"这个词语在1868年之前的中国是没有的,更不用说化学这门科学了。1868年,英国人傅兰雅口译,中国科学家徐寿笔译了《化学鉴原》等科学书籍,"化学"这个名词才诞生在中国,然后又漂洋过海到了日本。今天我们对化学这门科学都非常重视,但是未必知道这门科学是和近代科学家徐寿密不可分的。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徐寿出生于江苏无锡县。成年后生活的磨难和务农经商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20,(1):F0003-F0003
徐寿,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生于江苏无锡。幼时学过经史,研究诸子百家,亦曾参加科举,但未能通过。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加之明清以来"学以致用"思想的影响,徐寿"专究格物致知之学",苦习化学、物理、机械、数学等学科,"穷源究委","皆通其奥",成为当时非常著名发明家,被清朝同治皇帝赐予"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在当代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杰出开拓者,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中国杰出国防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教育先驱。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区普通师范专科学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和“三基”教学方案修订和实施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7.
1 活动的背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迎接 2 0 0 0年秋季我省高中一年级全面使用新教材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因此 ,去年暑假中 ,我校在 99级高一 ( 3)班开展了化学“研究性课题”的试验活动。2 “研究性课题”的试验活动研究方法文献法和调查法3 步骤“研究性课题”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叶永庚 《南平师专学报》2002,21(2):84-85,88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见增多,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使传统的化学教学实现新的飞跃。我们在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两主’’课堂教学(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发展)之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反思型化学日记"培养学生化学元认知能力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费伦猛 《化学教学》2001,(12):12-14
元认知概念 (metacongnition)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 (J.H .Flavell)提出 ,近年来 ,随着终身教育、实践与创新等一些新教育观念的提出 ,元认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是利用“反思型化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实验探索。化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 ,记下他们自己对每次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 (包括自己在化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 )。化学日记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体差异的工具 ,能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 ,降低忧虑 ,有效地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化学目前是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计算机的应用,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分析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分析化学教学的内容方法、仪器技术开始发生变化。正如美国分析化学家所说的:“分析化学已由单纯地提供数据,上升到从分析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也就是说,经典的分析化学仅能完成下列过程的第一步: 试样(?)分析数据(?)信息而现代分析化学则包括了全过程。可以说分析化学正  相似文献   

11.
化学概念是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因此 ,化学概念的复习是化学复习的首要工作 .在复习化学概念时 ,抓好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将会事半功倍 ,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1 冗长概念抓要点有的概念语句冗长 ,内容繁杂 ,不便记忆 .在复习这些概念时 ,切莫死记硬背 ,而应抓住反映某一概念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 .如对于“催化剂”这个概念 ,要抓住“一变 ,二不变”这两个要点 .而对于“溶解度”这个概念 ,要抓住“1 0 0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这三个要点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2 特殊概念抓字词对…  相似文献   

12.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和具体实例,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教学艺术,即建立和谐气氛,创设问题情景,分析问题要素,沟通新旧联系,优化教学策略等,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计算事实上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运用所掌握的数学方法,通过分析化学变量之间关系,建立一定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化学问题。中学化学中常用到的数学工具有:1 利用数列极限知识计算同系列物质的通式以及原子个数比(或质量分数)的极值例1:在沥青中存在下面一系列有机物:  ……(1)从萘开始这一系列有机物中第25种化合物的分子式是什么?(2)该系列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值。解:先写出上述有机物分子式:C10H8、C16…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学教育始于 19世纪 60年代。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兴办学堂、设立机器船政局,以培养懂外语和科学技术的人才。 1865年设立的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堂,讲授有关制造方面的科学常识,化学便是讲授内容之一。因此一般认为,中国的化学教育开始于 1865年。 1867年,江南制造局增设了翻译馆,翻译西方书籍,化学方面的书大部分由英国人傅兰雅口译,而后由我国学者徐寿执笔成书。在此期间,徐寿创造了中文化学名词术语,因此,徐寿当之无愧是中国化学教育的启蒙者。   在 20世纪初的前二十年,中国化学教育深受日本的影响。教材…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和具体实例,阐述在化学教学中巧用“设问教学法”的教学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从初中开始接触化学(chemistry),读的书多了,知道还有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甚至高分子化学,说来你也许不信,英语里还有一门鲜为人知的“化学”,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看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组成、结构信息的科学 ,是测量与表征的科学 ,也是研究分析方法的科学。分析测试是科技与生产的眼睛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标志。分析化学的发展依赖于理论、技术和对象 (问题 )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进入 2 0世纪以来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邻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分析化学的发展又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1] 。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以及其它科学的发展 ,对分析科学在 2 1世纪科学进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分析化学正成为一门建立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精…  相似文献   

18.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渗透浅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正林 《化学教学》2001,(11):18-20
“绿色化学”可诠释为环境友好化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自然、和谐、生动地渗透“绿色化学”意识教育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以“双基”教学为主,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则贯穿了“STS”教育。通过对“双基”教学和“STS”教育的对比,对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材"现代世界中的化学:概念和应用"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材“现代世界中的化学:概念和应用”值得我们在编写化学教材时参考。该教材课程目标及学习活动设计合理,注重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学习,强调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课文辅助系统丰富,语言通俗流畅,并有配套的《教师手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