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班杜拉认为,人的思想和信念对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这些信念中,他又强调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班杜拉强调,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够  相似文献   

2.
自我效能理论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直接影响个体自我调控的关键变量。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班杜拉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于成就的选择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效能感可以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可能会逃避学习,认为自己有实力的学生则会比较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效能感还会影响个体的付出、坚持性以及学习行为。在班杜拉看来,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发…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为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自我效能感对调节自己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4.
正一、自信心的理论解读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在我看来,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  相似文献   

5.
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为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自我效能感对调节自己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感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自我效能:关于人类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动作之前对自己能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学业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测。作为对自身学习能力判断和估计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它实际上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一种自信和期望。中学作为人生求学的一个阶段,是社会、学校、家庭正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和…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研究方案郭占基,路海东,刘晓明一、问题的提出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评价.所谓学业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试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能力的知觉与判断,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形成及作用,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实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实验研究报告①路海东刘晓明郭占基一、问题的提出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评价。所谓学业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能...  相似文献   

10.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1986).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能力的知觉与判断,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对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形成及作用的概述之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黎君 《广西教育》2009,(11):21-22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研究是近年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对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和批判并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班杜拉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体系中起主要作用,由此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13.
王晓棠 《考试周刊》2012,(12):166-167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或行动能够达到某种水平的信念。本文尝试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模式,对学前儿童在健康行为养成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但实践证明,这种主观感受对能力的提升有促进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目标达成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的,是其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自我效能感就是人们对自己产生特定水准的,能够影响自己生活事件的行为之能力的信念。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对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成人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丽丽  冷泽兵 《华章》2007,(11):172
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是否有效地作出某一行为的判断.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动的决定因素.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归因方式、学生的学习坚持性、能力程度和身心健康.因此,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Bandura,1986),也有人把它界定为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b,1990)。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本文就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功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并就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因此,作为人类主体因素的一个方面,自我效能感不同于能力本身,它是指个体应对或处理环境事件能力的一种主观推断.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它是指学生对自己具有成功完成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能力的判断.当一个学生觉察到能够运用一种策略改进学习时,他就会产生一种效能感,这种效能感激励他继续运用策略去改进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