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核心思想,以开放的眼光,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线,探索出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在实践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修养,使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需要,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宇 《内江科技》2010,31(9):73-73,7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国家经济、政治、教育诸多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们带来了国家强大、社会的发展,但带来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面对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需要采取正确的策略与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次艰巨复杂的杜会系统工程"。它所引起的变化是全面的、深刻的。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企业必须继续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因此,明确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子,实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快、信息网络化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新形势下,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得到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优化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根据时代精神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是新媒体时代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人们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出现了多样化的新情况。作为塑造人们灵魂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展开的。因此,要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因此,明确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子,实现新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刘羽平 《科教文汇》2011,(11):18-19,26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其中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为"以学生为本"。高校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下,创造性地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企业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国有企业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更加迫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理性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法制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系统化的建设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着眼,动态地将中国划分出三大区域带:珠江南贸带、长江产业带和黄河经济带。同时指出,建设黄河经济带是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北移西进的必由之路,而搞好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与关键技术的研制,则是搞好黄河经济带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程叶青  张金萍  陈妍 《资源科学》2021,43(2):229-240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党中央科学谋划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中国深化改革创新、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持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政策解读和理论逻辑分析,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探寻应对区域变革、资源约束、经济全球化挑战和面向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目标及实践需求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转型路径,为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认为:①海南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资源基础,但面临地理“邻近效应”欠佳、资源利用不合理和高端人才资源短缺等约束。②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重点产业支撑能力增强,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专业化程度偏低和新兴产业支撑乏力等问题突出。③应正视海南地理区位、资源短板和经济增长质量,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地理区位优势、资源保障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有效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建设。  相似文献   

13.
研究渔业公共信息化建设与渔业经济效率相关性,有助于分析渔业公共信息化建设与渔业经济效率内在联系,辨识渔业公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利用基于熵值法的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采用我国28个省区(市)2006-2018年的相关数据,分别计算各省区(市)的渔业公共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渔业经济效率,并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综合分析渔业公共信息化建设与渔业经济效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渔业公共信息化建设与渔业经济效率存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且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秀梅 《科教文汇》2011,(23):201-20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本文剖析农村文体阵地建设的存在问题,探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求利用和依靠文化建设力量,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晓莉 《科教文汇》2013,(3):203-2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式下,市场经济这个无形的手在工程建设领域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作为中国工程业,如何通过在业务上实现“金过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加强项目的造价管理.高效利用和分配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在工程的起始阶段就应该牢固树立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一成本管理为中心.以及挖潜增效、精耕细作的经营理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工程业中造价(成本)管理方面普遍的模式。提出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实现方式,随时纠正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的实现,以促进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科学化.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与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与经济协调目标下的郑州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用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目前中国土地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借助LANDSCAPE模型,开展生态与经济协调目标下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①在满足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以2008年为基期,模拟2020年土地利用布局时,优化情景下比规划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0.3亿元和49亿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②两种情景下的模拟结果显示,建设用地配置向经济发展较快、生态效益较低的区域聚集。其中,优化情景下建设用地配置较多的区县为荥阳市、新密市及登封市;规划情景下建设用地配置较多的区县为金水区、惠济区、中牟县。优化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布局更符合目前郑州市经济发展走向,对区域生态保护更为有利。③LANDSCAPE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传统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空间异质性考虑不够等问题,进而实现区域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凌翔  韩杰  陈竹 《资源科学》2021,43(10):2081-2092
如何高效配置利用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已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增长和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问题,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的经济贡献量是进行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的基础依据,但两者尚未得到很好的区分和量化。本文结合土地要素性质和地方政府行为特征,构建和对比了基于不同要素替代率假定的两种土地生产函数,识别了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的要素特征,并比较了两者的数量差异及时空变化。研究表明:①投资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地方政府的土地引资行为导致了中国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利用偏好的差异。②中国各地区增量和存量建设用地之间具有固定的要素替代率,增量和存量用地的经济贡献比不随两类用地配置比例的多少而变化。③中国增量和存量用地的经济贡献具有显著的数量差异,2003—2016年增量建设用地贡献约为同期存量建设用地的2.82~10.40倍。④增量建设用地指标和经济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内生性关系,忽略这种内生性关系,会导致对增量建设用地贡献的低估。在用地效率相关的绩效考核量化中统筹考虑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有助于激励存量用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经济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能源消耗的产业碳排放强度模型和建筑业碳足迹模型,核算了我国建筑业1995~2009年期间碳排放的分布特征;运用Kaya恒等式,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4方面分解了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变动趋势,探讨了我国建筑业未来实施减排的途径和对策。研究表明,建筑业能源结构强度和规模产业能源强度的进一步降低是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