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动作形态 单鞭是传统拳术中动作招式象形化的通用式名。单鞭的动作形态是一手钩手,另一手拂面后向前挥出,犹如跨马扬鞭之势,故名单鞭。有人解释为“单鞭”是依据向后一上钩的手形如“催马加鞭”而拟其名,此说法是否准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2.
雷!师泰 《武当》2008,(5):20-22
五十、单鞭 五十一、右通背掌 左脚向里扣的同时,左掌随着身体右转抬起到额头处。身体继续右转,右手不动,重心仍在左脚上,停住。该式与“三通背”中的左式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3.
杨式太极拳整套拳架由三十七个可以互为衔接、各具用法 ,又可单独习练的招势编排而成。“云手”动作是杨式太极拳中的典型动作之一。因两手在腰背的带动下作上下交替的环形盘绕 ,就象天空中连绵不断的行云而释名。“云手”动作在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 ,在各大流派中 ,均有以“云手”命名的动作 ,虽外形略有区别 ,但同样遵循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有独特的健体价值及技击功用。在杨式太极拳中 ,除单鞭外 ,共出现3次“云手”。因此 ,在教学中钻研“云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云手”动作要领剖析1 身法中正不偏、支撑八面、上下一条线“云手”有…  相似文献   

4.
胡克禹 《武当》2009,(10):12-14
杨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变“单鞭”是虚脚转还是实脚转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杨式传人中一直争论不休,甚至杨家门人、亲族传人说法也不同,各执其辞。主张虚腿转者认为,“实脚磨转法”久练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造成膝关节疼痛,并说“虚转实不转”的练法是杨家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精研习拳之道,每练习一个单式,在手、眼、身、步、心、神、意、念的四法四功中讨分寸。一个拳式有8种练法。通俗解释为8种技艺,从起始习拳到上乘功法,一个拳式有8个层次的功夫,十分精妙。 1.粗练 所谓“粗练”,指初涉拳场,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知之甚少,或粗知或浅知。导师无须深讲开合、虚实、阴阳、动静……只教授动作,先学会“划道”。为了便于记车每个动作的起止点,不要照葫芦画瓢。要一招一式做准确,不要落人“学拳容易改拳难”之境地。如果有时间,可以先学练“定式”,势熟练后,再练“连式” 2.严练 严练是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6.
“出发”是各项游泳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速度在整个赛程中最快,利用下面被逻辑和实践都已证明了的技术来发挥“出发”的最高速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出发是“一点”式入水。所以称其为“一点”式入水是因身体在起跳后至最高点时上体下潜,全身伸直如同矛头刺向水中的动作而言。入水后运动员由弓背变伸背做一个类似海豚式打水动作,使运动员获得水中的前进动力。完成“一点”式动作的难点之一,是身体在出发台上要向两个方向快速运动,即向上和  相似文献   

7.
跳远是一个集速度和弹跳力于一体的田赛项目,它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组成,其中助跑速度和起跳效果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 所谓“跑步式”起跳,是相对于“制动式”和“打击式”起跳而言的。同这两种动作相比,“跑步式”起跳在动作形式上更接近跑的动作,它的最大特点是有利于助跑和起跳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助跑向起跳的转换过渡,不会造成动作的僵硬和不自然,不会因为起跳而做过多的跳前准备工作。 外国专家作过“强有力”和“跑过起跳板”的两种心理定向试  相似文献   

8.
王志远 《武当》2008,(6):14-16
清代李亦畲《各势白话歌》云:“云手三下高探马,左右起脚谁敢拦。”“转身一脚栽捶打,翻身二起踢破天。”“披身退步伏虎势,踢脚转身紧相连。”“更鸡独立分左右,倒撵猴儿又一番。”“云手高探对心掌,十字摆莲往后翻。”“再拉单鞭从下势,上步就排七星拳。”“收身退步拉跨虎,转脚去打双摆莲。”《牛连元转授之杨氏九诀》云:  相似文献   

9.
<正>"腾空步"是跳远动作技术的重要一部分,无论采取"挺身式"还是"走步式"动作技术,在人体跳起腾空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姿势"腾空步",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空中动作的完成,如果不能正确地掌握"腾空步"动作,会影响到跳远的其他空中技术动作的掌握。目前,中小学生在"挺身式跳远"  相似文献   

10.
自由式摔跤有别于中国式摔跤及日本的柔道。它是在没有衣服可供抓握的情况下进行进攻、防守、反攻、直致双肩着地或以分数多寡来判定输赢的一种国际式摔跤。“跪腿”这一技术动作最早起源于蒙古式摔跤,名字叫“得和乐”,它是采取对对手小腿施技而摔倒对方得分的技术动作之  相似文献   

11.
翻转的时空分布是“屈三周”动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的时空分布对完成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有的学者提出完成“屈三周应‘改变先直体飞行,再收腹屈体’的做法”的论点。本人认为这涉及到合理的时空分布问题,搞清这一问题,对高质量地完成“屈三周”及今后向更高难度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鉴于上述原因,本文试通过对“屈三周”有关的技术分析研究,对“屈三周”的合理翻转时空分布提出粗浅看法。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邵春华,男,20岁,是我国第一个完成“屈三周”的运动员,在八三年南昌技巧邀请赛和八三年全国技巧冠军  相似文献   

12.
殷光远 《武当》2006,(9):19-20
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十要”说。其主要内容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会。对于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的几个“上下相随”,笔者有如下的粗浅体悟。一、单鞭一势的上下相随。在杨氏传统套路中,单鞭在一段有1个,二段有2个,三段有6个,而二、三段又各有1个斜单  相似文献   

13.
“劈叉”分“纵叉”和“横叉”,是小学一、二年级技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说它重要,是说它是学习体操、武术动作的重要基本功,又是发展柔韧性素质的基础动作,对今后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任务有重要的意义。而柔韧性动作又必须在少年儿童时期加强训练,否则,等成年后骨化完成,盆、髋骨愈合后再练就晚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一、二年级的“劈叉”教学。有的则根本不教。  相似文献   

14.
一、“趋步”在翻腾中的地位: 在技巧和体操的翻腾中,除原地做翻腾动作之外,一般都是在助跑“趋步”之后来做各种翻腾动作,“趋步”是第一个联接动作。例如:助跑“趋步”——手翻转体——后手翻——后空翻三周。从中可以看出,“趋步”是助跑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对整套动作来说:是第一个环节。从技术上讲:“趋步”应为完成后面的高难度动作创造最有利的技术条件,不然将会妨碍高难度空翻动作顺利完成。从动力学讲:“趋步”应在助跑后获得的速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速度,增大动能,为完成高难度空翻动作创造动力条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全旋是当前世界体操中的一个潮流动作。近年来,“托马斯”全旋技术发展很快,变化越来越难,几乎用双腿全旋做的鞍马动作都能用“托马斯”全旋的技术来完成。在国内及最近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不同类型的“托马斯”全旋动作相继出现,但能高标准完成的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训练中忽略了“托马斯”全旋的动作质量,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在基本上掌握“托马斯”全旋的情况下就急于发展难度,这就  相似文献   

16.
“四人立柱”式造型目前在国内、外是一种比较高难度的技巧动作,被看作是衡量四人项目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力量和技巧的集中表现。安徽技巧队一九七六年冬训中,在国内既无先例又无资料的情况下,开始向“四人立柱”式造型冲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这一动作在七七年九月长沙全国比赛中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当时只能完成普通结构式造型的落后局面,突破了“四人立柱”的难关。时隔数月,即一九七八年五月份在重庆的全国比赛中,竟有四个队完成了“四人立柱”式造型动  相似文献   

17.
过杆动作——“桥”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较难学会和掌握的一项技术。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让学生背向横杆做原地双脚起跳的过杆动作,以体验完成相向运动时的感觉,这种间接的手段学生能很快学会并完成得很充分,但接下来过渡到单脚起跳过杆时,“桥”的过程却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在排球比赛中,扣球是一种最积极有效的进攻手段,是一个队组织进攻的基础,是完成战术配合的最后一个动作。因此,广大教练员都十分重视扣球技术的教学和训练。 下面试从力学角度谈谈扣球“鞭打”动作的力  相似文献   

19.
第100式 单鞭 与第六式相同。方向相反(图1~3)。 第101式 左七星下势 右勾手变掌,其余动作同第九十四式,唯左右相反(图4)。用法同  相似文献   

20.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得失分因素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巷调查、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的得失分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新规则“杠杆”作用明显,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流畅性有大幅度提高,观赏性大大增强;高水平套路运动员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竞争上;加强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基本功、基本技术”,提高单式动作的动作质量,加强动作规格,是优秀运动员最终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