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点军校学雷锋"被质疑,这个话题的质疑点出在一个"学"字上。雷锋画像曾在西点军校张贴,西点军校学员到过中国抚顺雷锋纪念馆,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榜样跨洋越海到了美国,中国人觉得这很有面子,就用国人习惯的语言说,西点军校也"学雷锋",这叫造谣吗?这是国人的幽默和向往美好的情怀。一些总拿这句话来抹黑事实的人,是听不懂中国话,还是根本就没有中国人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2.
赵:朱老师,您好! 新闻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热情的工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很多优秀的新闻人都称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您理解的"新闻理想"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3.
王瑾 《记者摇篮》2008,(2):18-19
策划,是近几年搞新闻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热门话题。众所周知,如今媒体竞争非常激烈,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其实这种竞争说到底是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取,用句时髦的话就是"眼球经济"——谁争取到了更多人的"目光",谁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把这些"原料"加工得"独树一帜",才能"抢眼",而它的关键在于新闻策划,也可以说编辑策划。编  相似文献   

4.
对于真正的新闻人来说,"走基层"原本就不是什么任务,而是一种职业选择。新闻不分"高层""基层",有新闻的地方,就应有记者的身影。但不得不承认,过去很多年,比如农村等我们通常认为是基层的地方,新闻出现的几率或所受关注度和城市相比,的确有很多不足。经过这几年"走基层"的强调和纠偏,有更多新闻工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学雪锋活动开展27周年。3月6日晚,电视台的《陕西新闻》节目里,头条播出这样一条新闻:“西安万人上街开展学雷锋活动,但一些单位的学雷锋活动渗透着商品意识”。这条消息的播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地反响。持赞成意见者认为,角度新颖,观点鲜明,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以偏概全,一叶障目,没有把事物本质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开一间文艺的小咖啡馆,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少有人明白,一天要卖掉25杯咖啡才可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做一杯地道的意大利浓缩玛琪雅朵咖啡(EspresoMacchhiato)要从它的意大利语读音学起。"macchiato"表示"一点点",指漂浮在意式浓缩咖啡表面的一小朵白色奶泡,这个词重音在后,其中"chi"音节的发音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容易掌握。一口闽南味普通话的咖啡师傅陈磊正在带着16个学员念这个单词,总有学员用中式发音念这个意大利单词,引得其他学员发笑。陈磊也笑了,但是他还是认真地一遍一遍重复正确的发音。5分钟后,所有学员都把这个词念出了地道的地中海风味,关于这道咖啡的教学才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科院的陈力丹先生在谈到新闻评论时曾用一句话概括新闻评论的作用:"减去相同的东西,加上新闻的意义。"所谓"相同的东西",是指新闻报道。世界上每天就发生这么多事,很多报纸在新闻报道上大同小异,难以分出截然高下。而评论就不同了,它是给人展示和分析所谓"新闻的意义",给社会热点、焦点、现实的问题以最直接有力的回应,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梳理社会认知、澄清错误认识。现今,很多党报开了时评栏目,很多晚报、都市报开辟了时评版。随着新闻评论与人们的零距离化,新闻评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新闻评论为什么会在今天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反转新闻"或舆情反转事件成为热词进入公众视野,不少人把"反转新闻"同假新闻、新闻失实直接混为一谈。通过对比分析"2015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和"2015年舆情反转典型事件",可知三者在内涵和危害上存在较大区别,需要采取分类治理,进行源头的"疏"与"堵",以达到系统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从最近学员寄来的新闻稿来看,多数学员由于懂得了什么是新闻.抓新闻的自觉性大为提高。但仍有些学员新闻意识不强.或把连队的日常生活当成新闻,或把一般的好人好事当成新闻.甚至把凭空想象的故事误当作新闻。下面这些短新闻尽管还比较幼稚和不完善,却是用不同的眼光和手法抓到了新闻.可供对抓新闻陷入困惑的学员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闻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报纸的副刊最有可能成为报纸的特色版面,它能使报纸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提高报纸的独家性、耐读性。"很多报纸的新闻都是一样的,能让人停留下来的就是专版副刊。"用副刊"留客",也是纸质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正因为如此,很多报纸正经历"从放弃到拾起"的过程,原本压缩的专版副刊  相似文献   

11.
陈则周 《新闻战线》2013,(1):110-111
采访过程是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是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很多人视曝光"猛如虎",因而排斥和阻挠采访。面对"采访难",记者怎么办——传播新闻,是记者的职业所在,而要完成转播新闻的职责,很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通过采访获得。然而记者经常会碰到采访难、拒绝采访等问题,甚至还会因采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新闻是"家门口的新闻",来自市民中间,百姓喜闻乐见。上头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家长里短、千头万绪,社区那点事儿关乎切身利益和自身福祉,是"天大的事"。湖北《十堰晚报》作为都市报、离市民最近的媒体,把社区新闻作为新闻富矿深入挖掘,通过社区记者"一沉到底",迎着问题上、面对群众走、向着深处挖,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居民等人...  相似文献   

13.
临别寄语     
《军事记者》2001,(12):40-40
第十一届新闻函授学员的作业思考题及答案到本期为止就算结束了,在预祝学员们圆满完成学业的同时,作为教员,也向学员们提出几点希望。一年来,师生协作,教学相长,我们与各位学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保持和加深这种感情,学员们不要把一次函授学习当作学习新闻的结束,而要当作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和函授中心保持联系,并常把学习新闻中的难点和收获写信告诉我们,《军事记者》杂志将选登这些来信和体会文章。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尽管大家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新闻采写的基本知识,但要看到:一、新闻理论知识还有很多没有接触到,需要通过…  相似文献   

14.
黎信,本名李竹润,1942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任新华社主任编辑、新华社对外部英文编辑室主任。主要著作有《西方记者的采访与写作》,编有《西方新闻作品选读》、《外国新闻通讯选评》,译著有《新闻写作教程》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官话",《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对普通话的旧称,二是指官腔,用"官话"来指称一些官员们特有的话语系统。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官话",主要指后者。"官话"是有市场的,为官不讲"官话",官的成色就不足。不关心官方新闻的人,我敢保证有很多"官话"听了以后  相似文献   

16.
财经新闻难做,好的财经新闻更难做。难在哪里?财经新闻的很多题目不是靠读者报料来的,而是要记者去思考、去挖掘,而这些"功力"需要记者平时多花时间去学习、积累、沉淀。同样是部门拿回来的消息、材料,有的人写出来的往往只是条"无味"的新闻;而有的人却能挖到"新点",这就是"功力"的不同。那么,如何独辟蹊径把财经新闻做好,做得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17.
西方有条新闻学标准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但是,在新闻媒体云集、新闻信息爆炸的今天,不管是"人咬狗"还是"狗咬人",甚者是"人咬人"都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因为它们都不够"匪夷所思""大跌眼镜"欲望就是罪恶的根源。受众猎奇心理不断膨胀,一些媒体记者便应声而起,一条条让人瞠目结舌,惊心动魄的"假新闻"开始频频曝光于媒体上至国家大事,下到日常生活,虚假新闻可谓是把全国人民忽悠了个遍……  相似文献   

18.
王成华 《今传媒》2012,(8):123-124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新闻记者来说,新闻线索就是"米",是开启新闻作品的钥匙,而很多记者,特别是刚步入新闻行列的记者,常为缺乏新闻线索而犯愁,笔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新闻采访实践,对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对新闻传播的"集大成",和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新闻编辑不仅要成为信息的"把关人",还要成为信息的"整合者",使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报纸的质量及销量,这就对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