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过。中国崛起是21世纪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对全球的影响力正快速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低迷,以及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了曲折和困扰,"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不断在西方社会和国际舆论场兴风作浪。如何帮助海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见证了中国外交活动极为频繁和卓有成效的一年,这不仅体现在领导人的一系列"超级国事访问"上,也体现在中国官方关于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新畅想、新倡议上,更体现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各种实际行动上。用外交部长王毅的话来概括,2015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之年"(1)。如果我们粗略地把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区分为"决策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两个方面的话,那么中国这一年来取得的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前者,即构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实际发言权、支配力上;而在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服务于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是"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全球前列,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我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转为"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于是从21世纪初开始,国家形象、国际形象、软实力、公共外交、国际传播、对外传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性"自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在20世纪初叶传入中国伊始,学术界就将其应用到中国文学全球发展的论述中。其时,中国正在经历从朝代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的"中国文学"、"世界文学"观念因此得以创生。郑振铎是中国最早系统论述世界文学的学者,他于1922年发表的《文学的统一观》一文,认为人类文学虽有地域、民族、时代、派别的差异,但基于普遍的人性,文学具有了世界统一性,这就是世界文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在西方媒体强大的话语权之下,"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层出不穷。以2017年12月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布的"锐实力"报告为例,该报告指责中俄大力发展锐实力,借助人文交流、媒体机构扩张等进行渗透,以在目的国提升政治影响力。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是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按照他的定义,"硬实力"是一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强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但中国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或者说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观念和思考,并没有成为世界的主流话语。这并非一个可以用"钱"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和"观念"的问题。这从我们对法国总统大选的报道,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成为世界全球化力量与反全球化力量的一次角斗,得到了全球、主要是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中国的媒体却较少关注法国大选的世界意义,更多的是因为欧美媒体的关注而关注。中国媒体的编译式报道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很难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关键是新闻话题的选择,中国媒体应该从根本上、即从对外报道的理念上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要做好对外舆论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形成一个正确的媒体战略,重新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影响全球舆论的"媒体潜艇"。  相似文献   

7.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这个位于全球最大内陆湖里海的西岸、很少进入中国媒体报道视野的城市,却有着巨大的国际魅力与号召力。在这里举行的巴库全球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七年,每年都有数十位总统、总理亲临现场,纵论天下。2019年的巴库全球论坛精心设置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如"转型全球政策中的大国角色: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欧盟""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这是全球主义终结的时代吗""中东的和平与安全""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机遇"等等。从众多政要名流的发言与交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世界政治的新风向,当前的世界政治已进入"Gn"时代,不是一个大国,也不是中美两国,或20国主导着全球,而是有n种力量正在影响着全球形势。这些力量不只来自传统大国,也来自地方强国、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有影响力的个人、跨国公司、智库、媒体等,组成了交叉重叠的国际权力网络,模糊了全球权威归属,突破了主权归属权益,削弱了传统政治结构。全球治理与国际政治变迁进入到一个"深水区",中国要参与,但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经济论坛被誉为"经济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国际机构,它由瑞士大学教授施瓦布于1971年创建,由于每年1月的冬季年会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办,因而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论坛成员都是全球最高端的商界、政界、学术界和媒体领域的领袖人物,主要研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由于看好中国发展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论坛从2007年起每年9月上中旬在中国举办一届为期3天的"新领军者年会",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中国作为此次峰会的轮值主席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G20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而中国近年来在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中越来越积极主动的姿态,更使国际社会展开了中国将如何利用G20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全球经济治理多边平台发挥影响力的广泛讨论。与此同时,中国为迎接杭州峰会在积极行动。就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中国网络小说海外传播正在成为一种蓬勃兴起的文化现象。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出售、影视改编、游戏产品转化已达相当规模。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具备了与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亚洲三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1)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成为影响世界的新文化标签。WuxiaWorld(武侠世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国网络小说翻译网站。2016年12月,起点中文网与WuxiaWorld宣布合作,签署十年翻译和电子出版合作协议,初步达成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网民在频繁转发两个有关中国国际传播的视频。一个视频的时间是在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大阅兵的当天,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了BBC强档品牌节目"新闻之夜"(Newsnight)的直播专访。在另一个视频中,央视北美分台首席政治记者王冠接受"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美洲频道(RT-America)的专访。以上两位国际传播实践者发出声音的平台均具有世界影响力。BBC自不必说,而"今日俄罗斯"(RT)则在全球拥有6.3亿受众,影响力仅次于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但更值得我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形象也随之发生转变。东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外循环"中的位置日益重要,进一步提升在东盟的中国经济形象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明确目前中国在东盟的经济形象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优势,以及在新形势下的目标定位,对中国经济形象进行"提质升级",加强中国经济形象在东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刘滢 《对外大传播》2013,(9):13-15,1
今年3月,新华社组织七个地区的驻外分社记者就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问题采访了30个国家的62位媒体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采访发现,外国意见领袖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媒体形象与我们期待并努力塑造的并不完全一致: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引人注意"和"令人不安";发展中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友好"的"强国"。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表现为在亚、非、拉乃至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微弱。作者认为,改进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活动,一是要从媒体和受众两个层面提高落地率和有效到达率;二是要扬长补短,从海外受众需求出发改进传播内容;三是要按传媒市场规则运作,加大新闻产品的营销力度。四是要增加并重用国际新闻人才,打造真正的"世界媒体"。  相似文献   

14.
赵明昊 《对外大传播》2013,(10):25-27,1
环顾当今世界,地缘板块之变、国家转型之痛、发展方式之争、力量重组之显、有效治理之难无不表明全球政治再平衡时代的到来。中国外交要实现从安全外交、发展外交向立体的大国外交转变,进取精神殊为必要,但这种"进取"若缺乏相应的"转型"跟进配合,则注定行之不远。因此,中国外交要尽快实现兼具进取意识和必要转型的"战略转进"。从观念、手段和人才而言,中国施展全球性大国外交的"战略储备"仍显不足。智库汇聚各方精英,是联结智力、财力、权力、影响力的重要纽带。中国应充分利用世界知名智库的人才资源、专业优势和研究成果,深化智库交往。智库交往既要重视"面"和"线",也要着眼于"点",对有潜力的"新生代"力量要进行量体裁衣式的交往。通过智库传播和交往苦练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智库外交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及时、措施合理得当,经济率先走出低迷,成为当前全球经济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事实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范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如何让国外公众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进而改善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还需要结合对外传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不仅缔造了中国减贫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种种显著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扶贫的经验和故事,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减贫话语体系,是外宣媒体的职责所在。对"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扶贫干部和贫困户""中国经验"等中国减贫关键词进行阐释,就是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在脱贫攻坚背后的中国制度优势对外传播中,应特别注重客观讲述成就、理性回应质疑、细分传播目标对象,以及巧妙利用媒介平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正>"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多次提到的命题。当今中国,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主动塑造与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正面国家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自己;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希望通过了解和研究中国的"何来""何去""何从"来借鉴成功经验、破除疑惑与误解。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世界各国汉语学习不断升温。2004年,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其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从2006年开始,孔子学院发展迅猛,截至2018年12月1日,全世界各地154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出现迎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并进一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成为中国与世界一起构  相似文献   

19.
正在二战结束和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国际秩序深刻重塑,中外互动复杂激烈,境外涉华舆情随之呈现诸多重要新变化,需准确把脉、趋利避害、主动引导。一、当前境外涉华舆情总体新态势首先,中国自身成为影响舆情变化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中外之间新的力量对比使然,中国的对外影响力变得更大,并且是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影响力,既包括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块头更大了,中国经济的表现深度影响全球经济行情;也包括中国的反腐败与法治建设,如开  相似文献   

20.
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贺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明确要求。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提出,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任务,中国外文局将重点在六个方面全面发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统领外文局的国际传播工作,以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为目标谋划中长期发展,以"三重"改革推动外宣事业创新发展,在国际传播大格局中汇聚更多资源力量,突出特色打造国际传播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重镇高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国际传播专业队伍。人民画报社社长于涛认为,"世界一流"的国际传播机构应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引领力、覆盖全球的传播主渠道和引导舆论的国际话语权。今日中国杂志社社长呼宝民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力、全面提高综合实力来实现创新和突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紧紧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决策影响力,扎实推进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建设。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孙璐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需要从五个方面努力:坚持国家站位,聚焦目标受众精准传播,规范和优化传播内容,建设多元化、高效的传播媒介,重视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