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鸿军  王涛 《对外大传播》2023,(12):13-16+21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适逢ChatGPT推出一周年之际,通过对过去五年国内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的议题、成果和脉络的系统回顾,发现国内的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人工智能中的国际传播与国际传播中的人工智能两大研究主题。其中,前者力图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后者则回归传播研究的本质,力图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应用风险与负面效应的最小化。鉴于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实用主义偏向、缺乏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等问题,建议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国际传播研究增加人本主义关怀,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背后人的价值、自由、尊严和理性;增加经验和实证类研究,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尝试更多的跨学科合作,实现叙事和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有计算与情感两个分析维度: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精确营销、用户画像、舆论分析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大数据计算出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内容;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深对于国际传播目标用户的了解,使个人化传播成为可能,从而给传播内容“情感赋能”,让不同的用户产生独特的情感连接与个人化的情感依赖,给“情感传播”提供策略支持。本研究综合对两个维度和国际传播多元主体的认知和分析,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国际传播范式正在激烈转变,国际传播领域也呈现着新趋势。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话语等四个维度来看,新一代人工智能演进下的国际传播发生了信息失范乱象加剧、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受众定位逐步精准和传播体系技术占比持续上升的范式转变。也因范式转变,国际传播正在或即将出现新趋势。未来,要加强对人工智能内容生产的治理和深化,深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助力我国在新国际传播格局中提高主体能力、平台吸力、内容引力、传播效力,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以数据、算力与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革命驱动着国际传播范式创新,对未来的国际传播秩序与生态格局带来引领性影响。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元宇宙成为国际传播的崭新场域,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成为国际传播博弈新筹码,社交机器人成为新型传播主体,拓展人类数字交往的关系及意义,以其为核心的计算宣传成为国际舆论斗争的新武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不断满足人类感官、情感和价值多层次需求,重构大众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秩序,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视听业态,已进入成熟发展新阶段,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赛道。应充分利用短视频传播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主流传播,为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城市形象贡献力量。人工智能赋能短视频前景广阔。要防范人工智能风险,科学健康构建全民共创、全民共享、全球传播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深度伪造、聊天机器人与个性化推荐等人工智能代表性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国际传播进入了智能时代。国际传播中的污名化行为也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新的趋势与特点。人工智能技术直接提高了假新闻制造的效率,并拓展了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加剧了国际传播环境的恶化。在新冠疫情、美国政治与俄乌冲突方面,国家间的污名化行为更加突出,这表明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可能加剧国家间的不信任与误判,恶化公众间认知。在这种局势下,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提高各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协作水平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越来越成为涉及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建设的重要阵地,语料库建设将为国际传播领域推广机器翻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语料库应用可有效提高对外传播内容核心竞争力。中国外文局等专业从事多语种对外传播工作的单位多年来积累了历史语料储备优势、语种丰富度优势、新媒体技术转换优势和人工及工作机制保障优势。建设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语料库应基于中国外文局自身资源建设国际传播平行语料库,联合其他同质近似外宣新闻媒体等建设国际传播比较语料库并集成数据库为机器翻译和智能写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家大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影视艺术、数字动漫、视频直播等领域,赋能数字文化产业对外传播。面对新形势,传播者应挖掘中国优秀文化,并转化为可对外传播的数字资源;增强自身专业技能以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冲击。此外,人工智能丰富了数字文化传播内容,但应警惕内容创作趋于模式化。在未来的数字文化产业国际传播实践中,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原创优质文化IP数字化开发能力,把握国际传播受众新特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共情是促进人们相互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情感,这使得在国际传播中实现共情变得更加困难。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和背景的人群的情感。在技术所带来的更多元的传播主体和更微观的传播场景变革下,人工智能将与国际传播中的共情传播进一步融合,并呈现出“情感-认知-行为”传播层次。其中,大数据分析和情感倾向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影响人工智能实现国际传播中用户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国际传播领域的广泛讨论。关于此类技术的实践和应用成为国际传播知识生产的前沿领域。从内容生产力的提升到对社会文化领域的影响再到潜在的伦理和法律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着国际传播的生态转型。以中国为方位,紧抓技术创新的机遇,建立审慎的规制体系,积极加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球竞合场域,推动其成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正向力量,成为亟需研讨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11.
常江  罗雅琴 《对外大传播》2023,(4):27-31+53
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重塑国际传播格局和生态的变革性力量,广泛应用于跨境信息采集,以及跨境内容生产、分发和人机交互等环节。在技术、市场和政治三重逻辑的相互嵌套下,人工智能与国际传播实践深度融合,呈现出传播大规模自动化、公共空间平台化和治理数控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效率与公平、机遇与风险、流动与控制三对矛盾始终存在。据此,应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出发点,推动国际传播观念和伦理体系的革新,并以此观照变动中的国际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2.
火爆全球的ChatGPT引领了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浪潮,全球新闻传播生态将迎来震荡性的变革。人机共生既是国际传播的模式更迭,也将成为全球话语场的关键议题。就训练机制、应用场景、信息生产三个维度而言,ChatGPT等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技术驱动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力。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共生既是国际传播的模式更迭,也将成为全球话语场的关键议题,这一人类共同关切为中国构建自主叙事体系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将人类社会带入万物互联、智能传播的新阶段,智慧全媒体成为媒介融合深度发展的未来趋向。媒体的深度融合和媒介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带来国际传播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内涵的拓展。在智能传播的趋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既有的国际传播内涵认知进行重新较调,将所有主体有意或无意基于各类平台、以各种方式开展的跨国、跨文化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都纳入到国际传播的讨论范畴中来。应更加准确地把握智能传播时代国际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与逻辑,更好地厘清引导国际传播、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的思路和策略。智能传播时代国际传播的实践要建立以全媒体为基础的国际传播体系,转换视角,优化国际传播叙事,并合理把握国际传播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14.
殷乐  申哲 《对外大传播》2023,(10):31-35
技术的迭代与更新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应用思路和传播契机。从专业生产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到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IGC),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式在技术的助推下升级和转变,元宇宙、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AI)、大模型、虚拟3D等技术的发展从智能升级、屏幕叙事、重组赋能和多维互动四个层面,多模态、全时空、强智能地深度融合与重新塑造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技术应用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华文化的传播将在规避人工智能带来的可能性风险的同时,开创数智化国际传播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与应用,在工具效能提升、传播效果争夺、传媒生态构建等方面形塑了智媒时代从人机传播发端的国际传播新样貌。新挑战下,国际传播应坚守“持续危机”语境下的底线思维,回归价值理念下的智能思维,依从发展逻辑下的共生思维,以系统协同化的思路实现战略升维和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人工智能(AI)是当下全球科技领域热门的话题,中国的AI技术研发能力和商业应用位居世界前列,相关企业和政府的动态常常会登上外媒的头条,尤其是美国媒体,"中国AI威胁论""中国AI监视论""中国AI失控论"等负面舆论此起彼伏,甚至成为炒作中美大国竞争的话题。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日新月异的时代,辨析清国际舆情,讲好中国的AI发展故事,为相关市场创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是当下值得研究的对外传播课题。笔者选取《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20余家国内外媒体对于相关话题的报道,对比分析中西媒体呈现的报道重点,希望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亟待进一步提高。让各国民众通过了解中华文化而了解真实的中国,是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要利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需求,拓展产品形态,扩大产品产量,打磨优质产品,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助力;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文化产品的分发,得到平台的广泛推荐,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文化产品的反馈,在浏览数、收藏数、转发数和评论数等指标基础上更好地预测稿件内容的影响力,助力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信息社会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信息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应用与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宏观格局和微观变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对外传播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值得关注与探索。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对传播内容、渠道和对象进行模式创新,推进对外传播从移动化、社交化到智能化、数据化的变革,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传播内容的生产、分发和交互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用户使用体验,不断开辟国际传播的新形式、新手段、新领域。同时,还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整合国内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成果,构建具有传播闭环特征、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对外传播体系,从而持续有效、与时俱进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人类文明向数智文明形态演进。人工智能将成为数智文明时代的核心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深刻变革生产关系,成为未来新型文明形态的新传播主体、场景和范式。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制潜移默化展现中国观,形塑世界观。因此,增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文明传播,引领数智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传播。  相似文献   

20.
从ChatGPT到Sora的爆红,预示着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一次重大变革,机器可能代替人成为信息和内容的主导性生产者。国际传播面临真正的全新范式转变,将再次重构当今社交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格局。经历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1.0和网络传播、社交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2.0,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智能传播全面开启智能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3.0。国际传播3.0以AI技术平台为基础,通过数据、算法和算力等新要素,将改变整个国际传播的竞争格局和大国博弈态势。中美围绕AI的技术和传播竞争,决战的主战场在全球市场,而不仅仅在中国本国市场。要从智能传播的基本特性出发,制定前瞻性战略,谋求在智能传播技术演进进入到主流化阶段的窗口期,充分发挥中国企业优势,抢占位置;国家层面需要做好系统性布局,提前洞察这场变革的潜在影响,分析未来演进的可能路径,以更好制定前瞻的战略对策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