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乐  申哲 《对外大传播》2023,(10):31-35
技术的迭代与更新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应用思路和传播契机。从专业生产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到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IGC),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式在技术的助推下升级和转变,元宇宙、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AI)、大模型、虚拟3D等技术的发展从智能升级、屏幕叙事、重组赋能和多维互动四个层面,多模态、全时空、强智能地深度融合与重新塑造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技术应用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华文化的传播将在规避人工智能带来的可能性风险的同时,开创数智化国际传播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以大数据、算法、深度学习为特征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身边,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而人工智能也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数字化、精准化、场景化的全新路径,从而建立遗产保护智能大数据平台、文化传承智能传播平台及旅游开发智能终端平台。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舆论是国际主流媒体与其他大众信息传播渠道所传递的对于重要国际问题的关注以及所表达意见的集合。国际舆论对国际关系、重大国际事务、国家对外政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国际舆论研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国际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倾向于分析国际舆论的形成机制、国际舆论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偏重对国际舆情现状的描述,较少考察研究国际舆论的影响因素,国际舆论对国际问题认知,国际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工智能"进入大众视野,无论在学界还是在业界都被广泛讨论。人工智能重塑了信息传播形态,其在国内传播生态中的成功不言而喻,而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将其成功经验移植到国际传播领域,从战术层面自觉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继而影响"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人工智能在对外报道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机器人写稿提升新闻产量,通过智能算法提升传播效果,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跨媒介融合等等。具体到采编流程,要增强技术敏感性,努力拥抱人工智能;要在编务会中引入智能辅助系统;同时也要掌握人机协同技能,各尽所长。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信息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应用与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宏观格局和微观变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对外传播融合发展的模式创新值得关注与探索。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对传播内容、渠道和对象进行模式创新,推进对外传播从移动化、社交化到智能化、数据化的变革,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传播内容的生产、分发和交互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用户使用体验,不断开辟国际传播的新形式、新手段、新领域。同时,还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整合国内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成果,构建具有传播闭环特征、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对外传播体系,从而持续有效、与时俱进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2018年7月3日,人文清华讲坛就中美贸易战采访了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他说:“如果从贸易领域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带来的是经济危机。如果从经济领域向安全领域扩散,带来的是军事冲突,但是一旦蔓延到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对抗,所谓的冷战就发生了。”并且强调:“我们要特别防止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扩散到意识形态领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越来越成为涉及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和话语权建设的重要阵地,语料库建设将为国际传播领域推广机器翻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语料库应用可有效提高对外传播内容核心竞争力。中国外文局等专业从事多语种对外传播工作的单位多年来积累了历史语料储备优势、语种丰富度优势、新媒体技术转换优势和人工及工作机制保障优势。建设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语料库应基于中国外文局自身资源建设国际传播平行语料库,联合其他同质近似外宣新闻媒体等建设国际传播比较语料库并集成数据库为机器翻译和智能写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国际传播领域的广泛讨论。关于此类技术的实践和应用成为国际传播知识生产的前沿领域。从内容生产力的提升到对社会文化领域的影响再到潜在的伦理和法律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着国际传播的生态转型。以中国为方位,紧抓技术创新的机遇,建立审慎的规制体系,积极加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球竞合场域,推动其成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正向力量,成为亟需研讨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深度伪造、聊天机器人与个性化推荐等人工智能代表性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国际传播进入了智能时代。国际传播中的污名化行为也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新的趋势与特点。人工智能技术直接提高了假新闻制造的效率,并拓展了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加剧了国际传播环境的恶化。在新冠疫情、美国政治与俄乌冲突方面,国家间的污名化行为更加突出,这表明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可能加剧国家间的不信任与误判,恶化公众间认知。在这种局势下,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提高各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协作水平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0.
ChatGPT的出现预示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已现。这种具备脑力劳动替代意义的通用人工智能引发全社会的效率革命和思维革命。在文化领域,通用人工智能将促使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革新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帮助人们无障碍理解不同文化的作品,促进文化融合,并有助于实现虚拟“地球村”或全人类的元宇宙。与此同时,通用人工智能也带给文化领域大量的挑战,如弱势文化边缘化、人才虹吸效应和马太效应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和话语权争夺等,还可能出现大量的道德与法律、偏见与歧视、事实扭曲和混乱等问题。要平衡创新发展和风险治理关系,建立健全配套体系,为人工智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是国内主流媒体当中最早探索对外传播智能化运作的移动英语新闻平台之一。作为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建设的一部分,该客户端从设计阶段就注重加入智能化特色,把新华社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用户分析、语音合成、大数据、云服务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纳入其中;通过智能生产和传播技术升级,为对外传播的策划、采集、制作、分发等环节全方位赋能,不仅改善了用户体验,也提升了对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精度。本文梳理新华社英文客户端在智能化对外传播领域的创新和实践,为我国主流媒体在智媒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多年前,笔者曾试图从跨国传播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问题,但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多对我的想法不以为然,认为跨国传播这个话题太“虚”。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兴趣”,想把问题倒过来,了解一下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是如何看待跨国传播的。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大型学术丛书《中国学者看世界》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首次推出的集中论述中国人如何看待当今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学术巨著,该书全面总结并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学者在这一领域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加强同各国学者平等对话和深入探讨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丛书分为八卷,分别是:国际秩序卷、国家利益卷、大国战略卷、中国外交卷、国际安全卷、非传统安全卷、世界经济卷、全球治理卷。  相似文献   

14.
正智能亚运:即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体育比赛、场馆运行、指挥体系、通信技术、开闭幕式、观赛体验、亚运村、语言服务和综合保障等方面的智慧应用,办成一届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亚运盛会,让亚运会成为中国智能化成果充分展示的重要舞台,推动智能亚运、智能城市、智能产业互融发展。9月9日,杭州亚运会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正式推出"捕火苗"玩法,用户可以通过捕捉虚拟"亚运火苗",赢取亚运周边礼品和纪念品,为杭州亚运会助力。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关系中的多元主体——政府组织、跨国公司、非盈利机构甚至普通用户等,在世界舞台上都有传达自己价值主张并使其话语得到国际认同的意愿。理论上,借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可以更深层次地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加快了传播内容的生产、传播速度。一、人工智能本身即是一次全球传播人机围棋大战是一次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精心策划的国际传播案例。2016年3月,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人类顶级棋手李世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期人工智能在古文字研究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古文字字形相关的任务中,古文字识别、古文字检测都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可以为古文字研究提供切实的辅助。古文字分类、古文字考释离实际需求还有较大距离,但是发展思路已经逐渐明晰。在古文字材料整理类任务中,甲骨缀合、甲骨校重、青铜器断代等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进了古文字研究的进步。展望人工智能与古文字交叉研究的未来发展,多模态模型的应用将会是主要发展方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散思维将为古文字问题解答提供更多思路,而借助大数据智能的数据挖掘能力则可以发现更多古文字中的规律性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诱发了新的刑事风险,对人工智能的刑法规制方法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处理涉人工智能犯罪时,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认为人工智能仅仅是犯罪工具,也不能太过超前,通过新颖的方式从理论上架构一种解决方法而忽略了社会实际问题,贸然赋予人工智能犯罪主体地位。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尚不足以打破现有刑法体系,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人工智能进行源头治理和全方位调控、出台和完善司法解释等方法防控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人工智能赋予传播更多的"情感""情绪"色彩,影响着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与对象国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人工智能能增强我们对于国际受众的认知,从而在国际舆论的引导中占据主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总体趋势是"个人化""拟人化""智慧化"的,随着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将更知晓人们的偏好,知道哪类媒介话语会产生"共情"效应,知道何种传播能引导人们的想法,哪种场景能激发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的媒体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国际传播形势。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技术,给新闻报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助力媒体从融合媒体向智能媒体转型升级。在对外新闻报道实践中,利用智能机器人提升对外新闻生产力,借助智能分发技术实现新闻精准传播,并重视用户体验,丰富融媒体报道产品,是技术变革时代推动技术赋能对外新闻报道业务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国际话语权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即权力。西方话语霸权中,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人们在认知和解读国际问题与现象时,往往运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说进行解读,国际关系研究也为西方媒体传播提供了理论和议题双重引导。剖析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构建的中国形象,对我们从理论层面研究西方话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