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远程教学是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教学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新式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新式的传播活动、传播过程,与传统教学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从传受两者的关系、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与方式等方面,分析了远程教学的传播学特征,并从传者、受者、媒体与信息、环境等方面分析制约其教学效果的传播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远程教育传播中的信息与符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远程教育传播过程中,信息与符号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的传播手段日益丰富。该文试图根据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远程教育传播中信息与符号的本质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探讨充分发挥信息与符号的潜在性能的方法,以提高远程教育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传播理论为基础,研究远程教育传播的实质、过程与原理,提出了远程教育信息传播双向往复性的实质以及传必求通、三重反馈、动态控制及多元评价等原理。认为随着新媒体发展,远程教育研究要摆脱孤立、形式研究的局限,以传播理论为指导开展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三维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三个维度(形态、结构和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其与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基本组成和基本矛盾的揭示关系及其对远程教育学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远程教育信息传播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传播理论为基础,研究远程教育传播的实质、过程与原理,提出了远程教育信息传播双向往复性的实质以及传必求通、三重反馈、动态控制及多元评价等原理。认为随着新媒体发展,远程教育研究要摆脱孤立、形式研究的局限,以传播理论为指导开展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对媒介素养概念内涵及其变迁的辨析揭示出其关注的核心命题,即现代社会中传者与受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将当下中国蓬勃兴起的微博与媒介素养联系起来,考察这一新型传播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特征如何改变了传受关系,进而对媒介素养提出了新挑战。论文尝试从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两个维度来回应这一挑战:通过培养媒介技能与批判意识来推进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实施在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来提升媒介素养研究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出版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获取和创造过程。本文在阐述Blog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基于Blog的教育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传受主客体统一、个体性与共享性统一、双向反馈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提出了基于Blog的教育传播是一种散布型的网状互动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论构建远程教育传播理论体系”为题,提出了远程教育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强调以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为指导,研究远程教育、构建远程教育传播理论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对其理论构架提出了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解读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站、电视传播、流动播放点三种信息服务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法着重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教育教学系统及其要素进行梳理,通过对远程教育系统特别是对其核心子系统--教学子系统的分析,概括出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出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模型,该模型是进一步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远程教育信息传播过程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程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模式 ,是教育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因为它属于教育的范畴 ,所以其教学过程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信息传播过程与一般教育的教学过程、信息传播过程相比 ,又有其独特性。本文着重阐述了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以及信息传播的构成要素 ,并提出优化设计远程教育传播过程的观点 ,更好地开发、发展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02年4~6期都在刊首语中重点讨论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关键落实在远程教学过程的研究,笔深感问题击中要害。该从传播学视角来研究远程教学过程,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与远程教学过程的比较,阐明两之间有四大差异,并指出远程教学过程更接近大众传播过程。同时,远程教学传播也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以便建立远程传播的教学机制。该提出了远程教学传播过程应遵循四个原则:传必求通原则、三重反馈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多元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医患关系的伦理思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患关系是重要的伦理关系。近年来,医患关系逐渐变成为特殊的交易关系,医患双方因各自的因素而误解增加,医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改革制度,合理保障医患双方利益;完善法规,依法解决医患纠纷;加强德育,优化医患双方的沟通。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条件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服务是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教育专业网站是这种服务的直接体现。教师的发展需要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需要、教学技能训练需要、教育教学研究需要、教育交往需要、教育资源拥有需要、排疑解惑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等,远程教育网站在满足教师发展需要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满足教师发展需要教师教育专业网站应处理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交往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育传播中的主客体关系发生间接性转化、学生主体价值的强化以及教师主体客体化等三方面的转变,这些转变也影响着教育传播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情绪状态对学生、课堂教学乃至师生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愤怒、悲伤、厌恶等消极情绪通过多种行为方式作用于学生,引起学生的负性情绪体验,阻碍双方的沟通交流,威胁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树立教师正确的观念、提高教师觉察和调控自身情绪的意识及能力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lthough distance education is growing in import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littl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attitudes of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toward college‐level distance education and toward the use of specific media in distance education provision. The attitudes of both participating and nonparticipating faculty toward distance education need further examination, since teaching innovations cannot succeed without their suppor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ceptivity to college‐credit distance education of faculty members in two‐ and four‐yea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focused on general receptivity to distance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ttitude toward distance educat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evious distance education experiences/ familiarity and receptivity, and on attitudes toward different distance education media and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交互影响距离理论以对话、结构、学习者的自主性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来分析远程教育,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针对学生的需求特点,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采用结构化媒体材料等支持服务缩短师生距离,并注意距离的适度问题,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高校教育发展这一总课题,校园文化创新的产生、发展和传递,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但在今天,每所大学含有风格独特、令人自豪的校园文化如何加强创新,则是带有普遍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校园文化的直接创新和间接创新两个层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ommunication of data to schools by researchers and evaluators. The stance is taken that the research process is one in which the participants are involved in a mutually supportive enterprise in which the relationship should be viewed as co-oper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colleagues, i.e., a relationship in which perceived status is minimised but one in which different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exists on both sides. It is argued that the obtaining of data at school sites requires the researcher to provide data to their sourc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needs to be given by researchers to the proces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of data to school communities. Issues addressed include audience, terminology, prose and other forms of presentation. A case is made for the researcher to become involved in dialogue to enhance the “meaning-making” of practitioners and themselv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et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