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一、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2009年8月29日,我去太原讲了一节提高自身素质的课,课题是"教学设计行为的创新"。我深深体会到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多么重要。这部分内容是今年暑期小学语文教师课改  相似文献   

2.
我的这一节心理辅导课是按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指导技术设计的,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题活动课。下面,我以我上的五年级心理辅导课"我会更好"为例,谈谈这一节心理辅导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的分析。一、针对情况,选择内容五年级的学生已属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要求不断  相似文献   

3.
查晓玲 《江苏教育》2012,(Z3):13-16
【设计理念】这是一节"竞赛课"。说实话,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一定要精彩,一定要圆熟,一定要吸引评委眼球,一定要获奖……可是,一连串的"一定"却把我自己给"定"住了,思路怎么也打不开,备课一度陷入僵局。怎么办?回到原点。这节课,我究竟想上成什么样?长期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让我对"识字"教学有颇多心得。我一直觉得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是"就字论字",就课本上那些生字,老师就这么教,学生就这么学,看似天经地义。其实,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都不是零起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说明这是我设计的一节与指令性写作有关的作文课,即给学生作文题"冬日的阳光",引导学生完成"审题——找材料——选材料——构思——写作——修改"这六个阶段的作文实践。当然,在本节课中我们只能完成这六个环节中的前两个,此过程我与学生一起体验、思考和小结。我的作文教学观念体现在本节课的设计中。1.写作课堂的设计起点来自学生的写作现状。阅读课的起点来自学生对文本的原初理解,写作课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在我校开展的"国培专家课堂教学诊断"活动中,我做了一节"单项式"的课,根据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专家的点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反思: 一、情境的设计,起点不能太高 也许和我平时上课幽默风趣有关,教学"代数式"内容时,面对黑板上列出的许许多多、形式各样的代数式,我便开了个玩笑,说这是一个"代数式王国",而今天的教学应该是继代数式之后的一个下位学习,所以引发了我这节课导入的一个情境——"代数式王国里的一个部落会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几乎每节课结束后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如意,要么觉得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要么认为那节课难点没有突破。不过,本学期有"一节"课却经常使我沾沾自喜,回味无穷。我"最满意"的这"节"课既不是以感悟为主的阅读课,也不是以训练为主的综合实践课,更不是作文指导课——因为它不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教学,而是课上课下延续了一个月。说得恰当一点,它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前的准备课。  相似文献   

7.
<正>前段时间,我给一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节公开课,题目是《早操》,教学比较成功,反响很好。但是,反思这节课,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节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一共设计了五个环节,而且难易适度。没有想到,在进行第三个环节"比读书"教学时,出现了问题。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道连线题:  相似文献   

8.
<正>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板块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一板块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包括课标依据、思维演进路径、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一、课标依据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保持乐  相似文献   

9.
(此课为"十二五"香坊区研训工作学术年暨生命化教育初中物理学科专场活动展示课。)【说课教案】《光源光的传播》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以及目标检测这七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此课为全国2015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观摩课。)【教学设计】《勾股定理》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4章第1节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阐述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1教学设计思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施,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希望能够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其实是一节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这么多年来就只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教师先讲清楚种子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另一种是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验,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法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其实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12.
《荷叶母亲》区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许,也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反思和总结。备课时,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希望通过公开课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于许多环节都是课堂上即时生成,便多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对这节课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是暗地里捏了一把汗;对学生来说,在全区的初一语文老师面前听课、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好在,从初中入学以来,学生一直是我课堂生命的主角,他们呈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我对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初步理解与实践。一.《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一课,编排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取西双版纳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旅游区来作为相关知识点的载体,学生比较感兴趣,开展活动时,学生感觉有"话"可说,会依据具体事例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很容易将课程标准中旅游地理部分的内容贯彻好.基于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以西双版纳美丽的风景来设计悬念,吸引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的渴望,中间穿插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自觉探究教材所设计的内容,最后以一个学生熟知的游戏(模仿中央电视台正大踪艺的"真真假假")来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同时用它来作为本节课内容要点的回顾,以加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我校参与式教学的背景之下,如何做到"参与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是课堂教学不变的主旋律",成为我设计"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这节课时关注的重心。  相似文献   

15.
"百分数的意义"是节经典的老课,很多数学名师都用过这节课展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后起新秀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因此,有关这一内容的课例可谓异彩纷呈。俞老师以数系的扩充、数感的培养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本质,看似"粗糙"的背后,蕴含着他对这节概念课教学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一、类比邻近概念,沟通新旧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应从课前到课后,从学生到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在最近的一次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本着"平视互动、快乐评价"的教学理念,开设了一节作文公开课。围绕这一课教学,我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课前:预设观察这节作文课具体上什么内容呢?我正琢磨着,意外地收到一封已毕业3年的学生康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口算与推理”一课(这是一节关于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课),我不仅钦佩他的钻研和探索精神,而且为他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这节课对于解决我在课改实践中的一些困惑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19.
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我在教学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口语交际”,同学和老师一样,现在该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课?新课程的变化使我们老师有些不适应教学。甚至会对教学理念产生误解,这节课该怎么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20.
上学期我参加了骨干教师的教学探讨活动,执教"Stone Age People"一课,后又在"现代与经典"观摩课上执教本课,算起来这节课前后备课、试上共六次,每次上完都能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我在一次次课后反思中前行。概括起来,本节课让我纠结的地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节课的开头导入,另一个是本故事的呈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