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平坟是与非     
名为复耕,实为征地?平坟方式强制粗暴,软硬兼施?平坟中已有"意外"死亡……面对种种争议,周口的平坟运动仍选择继续向前从11月12日开始,30岁左右的李毅(化名)每天都会在距家约300米的一座坟墓旁静坐,坟里埋的是李毅的爷爷奶奶,他计划就这样一直守到明年1月1日。"到那时民政部门将不被允许强制平坟",李毅说。11月16日,国务院修改《殡葬管理条例》,删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的规定,由此意味着违规土葬、乱  相似文献   

2.
张伯驹先生,字丛碧(1898-1982),河南项城人,与袁世凯不但同乡,而且是袁的表侄.他父亲张镇芳先任河南都督,后任直隶总督.他七岁入塾,九岁能诗,幼有"神童"之称.  相似文献   

3.
2004年年底,海口市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在国内,仅有3个城市获此殊荣。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记者在海口市郊采访时发现,海口市乱葬乱埋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林地被侵占。据统计,目前海口火化率只有30.2%,仅海口市乱葬墓地就达5万个。海口面积不大,却有5万多个坟墓与活人为邻。人们可以使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城中坟”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人们脑袋中的旧观念作怪,还是有关部门的管理无方?是立法滞后,还是殡葬业垄断让穷人“死不起”?铲除“城中坟”的阻力究竟在哪?居民和坟墓相邻而居记者来到了海口市面前坡村,看到…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庭.别号容庵,自号洹上渔人,因祖籍系河南项城人,又有袁项城之称.国人谈及这位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性人物,总是想到他出卖维新变法运动,屠杀义和团;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革命武装;破坏民主共和制度,推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接受"二十一条",最后粉墨登场,演出复辟帝制丑剧的历史罪行.  相似文献   

5.
经济日报报道浙江治理滥建坟庙经济日报4月10日《浙江对滥建坟墓庙宇说“不”》的报道,向人们揭示了滥建坟墓、非法造庙之风近年在浙江农村蔓延的情况,座座坟墓包围江南美景,学校里的读书声和庙庵的木鱼鼓钹声响成一片,既浪费大量土地资金又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报...  相似文献   

6.
在党史上,包惠僧常常成为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的一大代表资格颇受争议,而其后的经历也令人嗟叹。但在新闻出版界,却从未而且至今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事实上,包惠僧曾经是一名记者,也因为工作的需要当过编辑,办过刊物,而有关的新闻出版辞典却没有包惠僧的辞条,大约包惠僧  相似文献   

7.
●端纳最早披露21条密约提起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不少中国人都知道他曾先后提任过岑春煊、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等人的顾问,担任蒋介石的顾问时间尤长,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曾发挥过一定作用,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通”、“中国第一顾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端纳早年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二十一条密约”就是他最早披露报端的.  相似文献   

8.
张敏  高群 《兰台世界》2012,(28):93-94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每一部中国近代史都不可能不提到他.他是北洋军阀的首脑,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1915年12月悍然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他的名字成了反动政治的代名词.虽然他的皇帝梦只作了83天,从现存的档案中可以窥视袁世凯从准备称帝到死后葬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梁士诒(1869-1933),字翼夫,号燕孙,广东省三水县冈头乡人.梁是清末民初政坛中举足轻重却又饱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清朝末年曾任铁路总文案、五路提调、铁路局总局长、邮传部大臣等要职,掌管路政、财政大权,有“五路财神”之称.民国成立后,他任总统府秘书并兼任交通银行总理,为袁世凯效命,被当时的人称为“财神”、“二总统”.但终因为袁世凯帝制效力而遭世人谴责,不得不远遁香港.  相似文献   

10.
段祺瑞的官有多大?在蒋介石一统天下之前的民国初年,除了袁世凯,民国还有四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再加上一个大元帅张作霖,谁也比不上段祺瑞这个国务总理的权势大。况且他还当过“总执政”。总执政是什么官?那就是换了名的总统!  相似文献   

11.
找准切入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拆坟还耕”专项治理报道的启示陆熙李杲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历来是我们浙江日报宣传的重点之一,特别是“拆坟还耕”专项治理报道,我们花了不少力气去抓。1997年以来,我们把制止非法建造寺观教堂、滥建坟墓报道,作...  相似文献   

12.
柯云 《档案时空》2003,(7):10-11
关于冯国璋的坟墓,众说不一。史友彭贤明为了还原事实真相,他向笔者揭开了秘史的一页。彭贤明是个喜爱文史的复员军人。1965年参军,入伍不久,碰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后来,他们那个营奉命到河北支左,正碰上红卫兵要在当地挖掉北洋政府傀儡总统冯国璋的坟墓。支左部队的营首长本想制止这场破坏文物的灾难,可他见大势已去,又加上冯国璋不是个值得歌颂的正面人物,只好顺其自然。冯的坟墓神秘莫测。据当地传说,冯国璋因树敌很多,为防止后人偷挖其墓,除了在好几处地方设假墓以外,还学了曹操的葬法。曹操死后,究竟葬于何处,成为千古之谜,不过…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康季平对万丽的行踪一清二楚,却不能引起万丽的丝毫疑惑?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看出康氏有病。而与之最亲近的万丽却偏不知道,而且从未有过一丁点的怀疑?为什么康季平对南州政府高层运作的内幕了解的程度,让很多读者都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4.
华子 《档案时空》2003,(3):28-29
袁世凯:小丫环的一个谎言让他兴奋了一辈子袁世凯从25岁起就有一个怪毛病,每天都要吃一些人参鹿茸等补品。做了大总统后,这个毛病就更大了。每天午睡后,都要进补一杯参汤。这盛参汤的是一只玉杯,是西太后赏给他的。袁世凯十分喜爱。这天,袁世凯正在午睡,丫环端了参汤进来,谁知一不小心,玉杯滑落在地,“啪”地一声打得粉碎。响声惊动了袁世凯,他阴森森地问丫环是怎么回事?丫环当时吓坏了。摔坏了他的心爱宝物,弄不好自己的小命都没了。这个丫环很聪明,她灵机一动,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口称总统爷,说:“我端参汤来,一进门…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一向认为,经得起“怀疑”这个程序证伪的东西才是靠得住的东西——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怀疑”就是炼金的火。虽然很多时候“怀疑”让人讨厌,让人避之惟恐不及。 《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草案)第四稿已于日前完成,近期内将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个条例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了明确规定,创新地提出了“记者有怀疑权”这一理念: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中享有知情权、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地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人们一直认为袁世凯是1898年戊成维新的“叛徒”,但可能并不知道戊戌维新没能实现的大多数改革内容,后来是在袁世凯的手中实现的。袁世凯并不止于此,他还和其他力量一起推动改革升级。  相似文献   

17.
杨春兰 《传媒》2008,(5):39-41
在与贾长华面对面之前,记者试图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他的资料。但“百度”的结果却让记者有了几分失望:除了一些个人简介的只言片语之外。竟然很难找到与他有关的更多的深入报道。记者在心里暗自纳闷:是他的业绩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是他的一贯低调让人们忽视了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辛亥以后的袁世凯与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腾 《历史档案》2003,2(3):107-111
袁世凯与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清末尤其是维新变法时期两人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戴逸的《戊戌年袁世凯告密真相及袁和维新派的关系》、张华腾的《康、袁交往与戊戌维新政治格局》、杨天石的《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等文章中均有阐述,  相似文献   

19.
黄远生本质是好的,内怀有向上自爱之心,底子是很好的人,但行动有些矛盾。他交游甚广,同袁世凯的亲信左右也有交往。因此别人不知道的政情他能知道,在给上海报纸所写的通讯里,巧妙的透露出来,因文章有内容,结果大家都喜欢看,他就成了大有名的新闻记者。到袁世凯想当皇帝时,需要有名的人替他说话。既有外国顾问,如古德诺,又有贺长雄等人写文  相似文献   

20.
鲁迅传     
鲁迅大半辈子踯躅校门和衙门之间,他在民国政府教育部做了十四年公务员(其间还在各院校兼课),最后八九年做职业作家。这般人生历程说不上有我少传奇色彩,但其精神阅历却十分丰富,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一幕幕风云激荡的活剧给他带来深邃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