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奔驰”跑车、一堆礼品再次出现在诸葛亮的茅屋前。管家再次向他们跑来,说:“三位先生请!诸葛先生正在等着三位。”刘备终于见着了诸葛亮,并成功地说服诸葛亮先生出山帮助他实施他的远大计划……诸葛亮这次要和周瑜合作,与曹操交战。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想陷害他。没让周瑜费多少功夫,诸葛亮就踏入周瑜设好的陷阱。周瑜很高兴,一边唱着周杰伦的《双截棍》(可是变调变得厉害),一边琢磨怎样害诸葛亮。而这时,诸葛亮正煞费心思地在考虑借箭时用哪支船队(大家一定纳闷为什么要借箭吧?我来告诉你,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魏延被杀是魏延与杨仪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内讧的结果。对这场内讧,诸葛亮负有责任;他对魏延和杨仪两人的矛盾认识不够;他没有搞好权力交接;他不该在临终时有所偏废。魏延被杀与诸葛亮去逝一样是蜀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完美的化身,在作者和后人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伟大与崇高的形象,但是历史所赋予他的却是一个悲剧的结尾。以诸葛亮理想的破灭为线,从三个方面可看出诸葛亮生命的悲剧特质。首先,诸葛亮一生追求忠义却无法完成忠义;其次,诸葛亮在书中以一个“补天者”的形象出现,而“补天”的理想却以殒灭告终;第三,诸葛亮是传统伦理下的典范,但占尽伦理优势的诸葛亮却被反伦理一方击败。三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诸葛亮的崇高,而崇高的灭亡以及在灭亡中展现出的“夸父逐日”般的悲壮恰恰是其悲剧的本质和感人之处。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去世后各地图形立庙,表明诸葛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他一生立身行事表现出来的献身和进取精神为历代人们所景仰和称赞。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用人思想述评石军红,周传义诸葛亮是名垂千古的大政治家,他在辅助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创下了不朽功业,他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思想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特别是他在施政治国过程中形成的用人思想,对后人更有着广泛的影响,时至今日,议者颇多,或褒...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形象演变、成熟并广为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南北文化融合的过程.从诸葛亮逝世直至西晋一代,肯定的重点多在其治国治军的才干.东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形象的发展,与正统思想有关,却并不仅基于正统思想.南北两方共同称颂他与刘备的鱼水关系,以及他对蜀汉的无限忠诚.此外,这一时期的诸葛亮形象,还有几点发展.一是智慧,二是风度,三是有了更多的神化成分.宋金时期是诸葛亮形象演变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抗金志士往往借诸葛亮形象自勉自励,而金人也对诸葛亮深表尊重.有关诸葛亮的通俗文艺创作也在发展之中.一个故事,常是宋人导之于前,金人演之于后,而由元人加以完成,这本身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世代积累、共同创造艺术形象的一个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8.
略论诸葛亮“违众拔谡”的原因刘蕴之在中国古代的执政大臣中,蜀汉丞相诸葛亮要算是一个比较提倡集思广益的人了。他在《与群下教》中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而获珠玉。”①但是,他在首次北伐任用马谡作先锋...  相似文献   

9.
智力大挑战     
诸葛亮是三国时的名人.他智谋超人.神机妙算.在刚到刘备军中任军师时.有人曾因他年纪轻轻而不服.就假装请教,给诸葛亮出难题。如图1.在摆出的算式中.有三处不相等.请诸葛亮移动一根木棍儿,使各算式成立.诸葛亮早就猜出来人的心思.一见题目,稍一沉吟,便指出该怎么做。来人惊叹诸葛亮的才思敏捷,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除了是智慧的,还是无奈的.诸葛亮有着远大的理想,但他选择刘备是无奈的,他和刘关张三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无奈的,它的理想和现实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诸葛亮的追求与无奈,正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那种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不计名利、舍生取义的人文精神,也显示出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艰难选择的尴尬处境.这也正是诸葛亮之所以受到后人的特别关注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的过失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的化身”。但现在看来,似乎还是一个“生态平衡破坏家”。他的戎马生涯中,引兵布阵,一直没有离开过放火烧山。据不完全统计,诸葛亮一生亲自或与别人合谋放火多达40余次,烧毁山林不计其数。他曾自豪...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181—234)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赞颂。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诸葛亮的研究工作,在“古为今用”的方针指引下,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纵观这一研究领域内容所涉,主要为诸葛亮政治军事思想、有关活动考证及不同意见的争鸣,而对他的著作与文学成就涉及较少。笔者试图对其著作流传及三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或许对全面认识诸葛亮其人其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羡慕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十分羡慕的人。诸葛亮人称卧龙,字孔明,刘备把他请出山后,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于公元234年,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的人喜欢看漫画,有的人喜欢看小说,有的人喜欢看科普读物,而我最喜欢看的书是《三国演义》。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中一些特别的人物。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他是刘备的军师。赤壁之战,他功不可没。他向曹军"借"了十万支  相似文献   

15.
教人教版九年级《隆中对》分析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我试着让学生理解诸葛亮是一个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之流的人物。这时一学生突然举手质疑“:老师,如果诸葛亮胸怀大志,那么他为什么不去辅佐曹操,那样不就更能成就一番大业吗?为什么还要等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辅佐刘备呢?”她的问题一抛出,立即得到许多学生的响应。也有学生不同意她的说法“:诸葛亮若是去投靠曹操,未必得到曹操的重任,而刘备三顾茅庐后像兄弟一样对待他。”回答马上又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驳“:诸葛亮这样等待,与姜太公一样,是消极的,若是没有刘备,他的才能不就被埋没…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的立志思想及其意义●王炳仁诸葛亮以其统军治国的盖世智慧谋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人格品德名垂青史。他在修身冶德尤其是立志方面,颇具独到见解,值得学习研究。一、诸葛亮关于立志的言论诸葛亮立志之论,主要见于他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①两文,归...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出师一表真名世”?从《出师表》中向诸葛亮学习什么呢?①文如其人。读《出师表》,我们仿佛就在诸葛亮身边,见到他心事重重,见到他临表涕零,见其形貌,也见其心地。《出师表》是诸葛亮精神的集中表现。有诸葛亮那样的感情,那样的品格,那样的见解,才有那样的《出师表》。学习诸葛亮,须从根本处学。当然时代不同,诸葛亮的精神品质我们要根据我们时代的要求发扬光大。诸葛亮的宗旨是感恩图报,而且二十多年一以贯之,生死不渝。他在那个时代,当然只能有忠君的观念,他是感先帝之恩,报先帝之恩。感恩图报,是良心。他是那样…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形象被后人不停地多重解读,但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时期的人,从不同接受视野接受诸葛亮,诸葛亮的形象呈现不同的色彩。宋元时,程朱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使其"忠臣"地位不可动摇。宋元时期的讲史和杂剧,把诸葛亮的谋略与智慧夸大了,逐步地把他推到了神仙的座位上,列入道家仙人的行列,至此诸葛亮的神异形象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从诸葛亮的人才思想看当今教育改革●武汉大学刘道玉诸葛亮是一位有深遽思想的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他的人才思想、施政措施、军事战略战术等,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集》袁辑了他一生的言与事,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其中相当多的篇章论述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谁?哈,他就是我们班上的袁宇凡!说句实话,他一点儿也不像诸葛亮那般气宇轩昂。瞧瞧,稀疏的眉毛,细细的眼睛,特别是瘦小的个头,怎么也不能跟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军师联系起来。但是,人不可貌相啊!就因为他十分机灵,一眨眼一个点子,大家才奉送给他这个小小“诸葛亮”的雅号。他十分迷恋、崇拜诸葛亮。记得上学期的《思想品德》课本上,有一幅《草船借箭》的插图: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风生。周瑜则侧立一旁,像个斗败了的公鸡。袁宇凡见了,心花怒放,兴奋得手舞足蹈。他飞快地拿出一张纸,一笔不苟地偷偷描画起诸葛亮的形象来。从那以后,便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