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集益 《广西教育》2022,(12):137-140
本文基于实践取向理念的认识和思考,在明确实践取向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应然选择的基础上,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现状,提出通过精准定位课程目标、合理优化课程内容、有效实施课程教学、有序开展课程评价等构建基于实践取向的专业课程的路径,推动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课程改革,以期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专业素养,教师教育课程在形成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取向的理念审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的状况,发现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目标忽视学生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组织方式以传授为主,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笔者针对同题结合实践取向的理念,探索有效氟织实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课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国内外课程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发展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为主,以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体育职能教育需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功能的开发应以学科知识的改良与精选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注重考虑课程内容设置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等一系列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课程结构改革是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特别是在21世纪新教育理念下,要增强音乐教育专业活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课程结构的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研究探讨,以期为现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音乐专业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新的评价体系也在冲击着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当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措施:从音乐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与专业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出发,使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构架中,音乐教育人才多种能力的培养一定是在扎实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形成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延伸与取舍。本文针对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价值取向或有偏颇与失衡的问题,提出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建立在对双基能力建设与认知的基础上,在比较与借鉴中进行主动探索、自主适应与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7.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等一系列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课程结构改革是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特别是在21世纪新教育理念下,要增强音乐教育专业活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课程结构的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研究探讨,以期为现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化,自弹自唱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步伐也越来越快,它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弹自唱不仅是一项音乐技能,更是作为培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自弹自唱课程教材的规范与革新,此外还要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弹自唱课堂教学质量,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和综合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以人为本,高校课程设置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前高校课程设置逆人本取向的弊端,其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不明,高校课程设置价值取向不明。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课程设置人本取向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现代高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是人的全面发展,得出了高校课程设置必须注意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融合,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比例,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制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同等。  相似文献   

10.
吴亚萍 《教育与职业》2012,(29):140-142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要在保持现有成果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革,其核心思想在于重新建立专业课程文化,使之既符合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又能与社会其他文化现象互动,支撑地方行业产业的发展。文章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文化的内涵、特征出发,认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须从转变课程价值取向、创新课程管理、优化专业群体文化等方面重构课程文化,提供对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现阶段普通高校的迫切任务,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将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较为集中的乌鲁木齐地区,对6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开课情况、公共音乐课的课程设置情况和大学生对音乐选修课程的偏好及期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疆6所高校开设公共音乐选修课的普及程度参差不齐,公共音乐课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部分高校没有以大学生为主体开设音乐课程。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本文认为现阶段普通高校应对音乐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并对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大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初级知识,其受教对象是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零起点)学生.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无论在思想理念上,还是在讲授内容上都已经无法涵盖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因此,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在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的分析 ,列举了在传统的专题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例 ,寻找一条更适合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语言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受到课程性质的限制。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语言课程,需要从文化共融、协同育人、情感认知投入几个方面发挥语言课程的育人优势,激发课程活力的同时,实现“教书育人”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高校本科STEM教育课程的发展为我国STEM课程建设提供了分析样本与经验参考。经分析,吉林省32所本科层次高校中仅有13所开设了STEM教育课程,在所开设的STEM教育课程中,课时分配与资源配置存在着不足,此外,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创新性不足,STEM教学给予学生的帮助不多。总体来看,吉林省高校本科STEM教育课程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落实仍需加强,二是课程资源仍然缺乏,三是课程评价仍不完善。未来在发展中需要在以下四方面深化:一是普及教育政策,二是丰富课程资源,三是扩展课程评价,四是强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课程建设是通识教育的关键与核心,高质量的课程是落实和实现通识教育育人理念和目标的重要载体。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凸显的课程设计理念稍显落后、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课程模块组合有待优化、课程实施方法相对单一、课程评价方式较为传统等问题制约了通识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不利于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要从理念、目标、模块、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通识教育的建设现状进行完善与调整,促进通识教育课程育人作用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教学是高等院校中对学生实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不断深挖各个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全方位综合育人的目标.以"基于数据结构的编程训练"课程为例,开展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从调整课程教学目标重心、协调课程内容互通、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与"基于数据结构的编程训练"课程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开展生命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高校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安庆师范学院通过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弘扬地域文化、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建立“双进”平台、实施顶岗支教,开展生命化教育的探索,努力追求现代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改革及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和深化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公共艺术教育必须紧紧抓住艺术欣赏和审美欣赏这个关键,加强人精神的传播和渗透;同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强化课程的改革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全部的艺术教育当中;将能否成为促进全面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和达成的重要手段,作为评价体系的基本支撑和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如何将此工作落实到体育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通过文献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学校实际,并结合其他学校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落实高校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