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昆辉 《中国软科学》2004,(10):113-120
论文提出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建立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三条经济走廊的设想,并分析了三条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条件、可行性及对中国和云南省的重要战略意义,阐述了三条经济走廊的建设计划及实施项目,三条经济走廊建设的时机、步骤和风险等。论文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聪 《科技风》2013,(14):206-207
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开展以来,云南同次区域国家的科技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梳理了云南与次区域开展科技合作的动力因素,并对未来参与次区域科技合作的重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建议分析了开发澜沧江流域的重大战略意义,对全面规划水资源开发、水电站建设、矿产开发前期工作、防护林建设、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以及国家在投资、信贷、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计划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次区域合作中的问题、挑战、机遇、主要合作领域与政策措施等,认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现在面临着大量如贫困、高质量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传染病、全球化与区域化风险等挑战,需要通过推进高层会商、积极鼓励私人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利益冲突处理准则等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我国也需要通过突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民生、教育与科技合作、打造边境综合发展增长极、利用区域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实现我国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阐述了近10年来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取得的成就,从双边贸易、科技合作、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出了今后10年加快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云南省已基本具备了发展面向次区域的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建立由各国政府牵头的次区域物流合作协调机制,消除物流业发展的行政、区域壁垒,努力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加快发展物流科技,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与管理水平;积极培育次区域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促进次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与湄公河次区域柬、老、缅、泰、越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简况,项目类型归纳,主要合作项目介绍与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应用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下湄公河流域四国间签订的《湄公司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条款中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的影响,从而阐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公平利用中应充分考虑的一些国际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12月6日至7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支持,云南省科技厅主办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年——科技合作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驻昆明总领事馆及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广西科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是我国参与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省份。要根据目前合作的现状、有利因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我们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地关系的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涛  沈镭  高天明  薛静静 《资源科学》2012,34(7):1192-1199
自20世纪90年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以来,澜沧江流域(即湄公河上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在明晰人居环境概念,建立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居环境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澜沧江流域56个县(区、市),借助因子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对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时空演进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格局上看,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由南至北等级递减;从时序演进上看,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②近10年来,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被经济发展因素所超越,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作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长期以来坚持专业研究,为国家为人民出谋划策,先后主持和参与主持了“西部发展战略研究”、“特区开发区发展战略”、“中国城市群”、“协调空间开发秩序与空间结构调整”、“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中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数十项重大研究课题,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肖金成在城镇化、城市群、增长极、高效利用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等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的很多建议被采纳,许多重要的观点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在云南省南部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5国后注入太平洋。自北而南,干流全长4661公里。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2012年5月,“湄公河惨案”使大湄公河地区以血腥方式引起了世人关注.本文基于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对中国的战略意义、面临的国际新形势、中国参与资源合作开发新矛盾的分析,认为中国应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合作开发和安全秩序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1项目目的与意义根据民航局"十一五"机场建设布局规划和云南省确定的目标,昆明新机场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的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是实施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的重要项目,规划和建设好昆明新机场是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徐红磊 《内江科技》2013,(12):124-125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东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国与缅甸在地域政治,经济互利性,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贸结构的、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前景巨大的影响下,就缅甸的商机和风险贸易现状、互补性与互利性、障碍和困难、问题与对策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资源科学》2021,43(12):2442-2450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并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整体较低。②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特征,老挝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③中国云南、越南、缅甸和泰国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拉动,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由初期的小于生产规模,逐渐转变为大于生产规模。④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生产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水文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呈显著正向关联。通过剖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揭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也可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科技与经济合作机制经过十多年运行,已由部门间的合作上升到政府层面,并逐渐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典范。该区域内四国六方在科技、教育、旅游、经济、交通等领域展开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和一批重要成果。文章从阿尔泰区域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入手,提出新时期新阶段深化大阿尔泰区域科技合作的新思路和六项重大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开发国际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不但意味着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国际科技合作日益呈现出加速化、合作主体多元化、技——经——贸一体化、合作内容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此外,把国际科技合作当作政府的重要战略与国际科技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是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出现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莱茵河水系国际航运的发展是典范,它的发展模式、特点、经验值得澜沧江一湄公河航运发展借鉴。本文通过总结莱因河水系航运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澜沧江一湄公河航运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