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册的课文.未加*的共有76篇(首),其中教材建议用“文本研习”课型教学的有57篇。姑且不论“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三种课型的划分是否合理.但至少说明了编者的一种导向.即“文本研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而在这57篇中,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一改过去单一、呆板面孔,活泼多样起来,像苏教版的高中语文就有“文本研习”、“活动体验”、“问题探讨”三种呈现方式,其中活动体验课尤其受到师生的青睐。同时,在实施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新课程教材中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为基本呈现方式,之所以用这样的体例编排,体现了对学习方式的引导。我们在对“活动体验”这一板块所选的课文的学习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两个板块所选的课文的教学采用的学习方式侧重点显然应有所区别。“活动体验”板块的课文应采取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活动体验感悟。何为体验?亲身经历,亲身察验。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要求学生走进文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的需求出发,调动  相似文献   

4.
赵世强 《现代语文》2008,(12):34-35
“文本”是一个从西语中移植而来的词汇,英语写作“text”,其本义是正文、原文的意思。而“研习”包括了研究和学习两个方面,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就把文本研习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文本”本身,无论是教师教授还是学生学习,乃至于师生共同探究,都是共同面对的难点,有点儿让我们无所适从。即便我们认为有抓手,也可能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那么文本研习究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文本研习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实验教材十分注重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专题结构呈现上大胆创新,划分出了"文本研习"、"活动体验"、"问题探究"3种课型。这3种课型各自有鲜明的特点,不能完全割裂。在开展语文活动体验课教学方面,如果不廓清一些理念,容易陷入被著名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突破了传统的课本编写方式,创造性地推出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这三种呈现方式,构建了新型的多边对话平台。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对“活动体验”这种呈现方式的把握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由专题与板块组成,每个专题又有各自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或文本研习,或问题探讨,或活动体验。其中,"活动体验"课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专题的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活动开展的依据应是文本特点、文本内涵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和思想实际。而体验则强调亲历性,即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师只有在透彻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巧妙地设置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生发深刻的体验。"活动体验"课可以有如下设计安排。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在“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中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品性.(1)专题一《向青春举杯》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2)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的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3)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安排一些综合性的语文活动.(4)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搜集文章,同地理组联手组织“爱我校园”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制,经历了从古代的文选型到现代的单元型,再到近年来出现的专题型等几次飞跃。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在“文选”和“单元”的基础上,创新编制方式,以“专题”作为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构成单位,并创造性地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呈现方式,进而推动了教师施教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课标教材教学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教材的方面,尤其是教学目标与呈现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在目标上倡导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体现了课标教材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但是人文性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课标教材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性质,以探究为核心,创设三种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性质,以探究为核心,创设了三种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分别是"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文本研习"侧重于"研习",主要指向学生对文本的研读与欣赏,旨在通过对文本的精读研读,品味感受,使他们掌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文本研习是苏教版的文本呈现方式之一,它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渗透在各篇文章之中,需要用心研读和鉴赏,研读鉴赏是文本研习的重点。文本研习还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解读,掌握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固定的文本,有的只是一个个研究的主题。主题从哪里来?也就是说该上什么内容,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综合实践的第一种课型,那就是主题确定课。主题确定好以后,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我们肯定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观察、研究、采访、调查等,于是有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二种课型——方法指导课。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教材该怎么用?面对时代性较强的文章,怎么教、怎么学?选取教材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最近的一篇综合报道,针对选择性必修任务群的“研习”要求,利用“读写融合”课型以点带面,通过研习、读写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实践,深刻体会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提升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5.
教育微语录     
主持人:去年7月份,教育部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国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各学科教师均可参加。晒课活动将于今年6月完成,并将评选出2万堂优课。那么,晒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到底该晒些什么?怎么晒才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正"文本研习"主要是针对一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以期提高学生理解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文本研习"的理解与操作存在一些问题,走进了教学的误区。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研习",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引导——真实、自然地体验情境 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变成高效的课堂?如何缩短学生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的距离?课前引导学生真实、自然地体验情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让他们置身与文本极为接近的情境中,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将被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这个学习领域中的重要教育目标,这一目标贯穿于新授、练习、复习等不同课型中。在练习、复习课中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的核心是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判断一个学习活动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是什么?练习课上怎样才能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为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中文言文学习效率,笔者总结出一套高中文言文阅读五步法:一诵读,二编题,三解题,四评题,五诵读。它熔铸“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这三种呈现方式于一炉,让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也增强了学习活动的延伸性。  相似文献   

20.
教师手捧文本,面对学生,以至作者和编者,要引领学生学习什么呢?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影响学生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笔者以为教师课前必须“多角度”“入木三分”的“斟酌”文本,从“斟酌”文本中找到“问题”,进行“教学预设”;从“斟酌”文本中品出“味”,才能显成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多角度地“斟酌”文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