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壬辰龙年春节期间,全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个城市中300多项红火、热闹、喜庆的“欢乐春节”活动有声有色,如火如茶。这是中国文化部会同外交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侨办等部门共同于海外推出的重要的对外文化品牌活动,2012年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使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民几乎在同一时刻,深切感受中华民族中国春节铺天盖地的欢乐与喜庆。  相似文献   

3.
本刊今年第2期刊载朱鸿召先生的文章《“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提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文化”,主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厘定中国“兵法”的内涵,用以观照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革命策略及其文化属性、文学特征,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7月27日,本刊邀请部分学者雅集苏州古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整理成文,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学术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已承办的“2000相约中国”知识竞赛活动自今年初启动后,便在世界五大洲九十多个国家展开,从而引发了这些国家的普通民众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与参与热情。在英国,与“2000相约中国”知识竞赛相应地有一项名为“中英新纪元”的综合性文化活动。由中国驻英使馆马振刚大使及十多位当地社会知名人士共同担任“中英新纪元”活动的创始人,其中包括英国前首相希思等友好人士。他们在因特网上开设了“中英新纪元”的专用网站,该网站分7大领域48个主题,较全面翔实地介绍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古代官府藏书的整理是封建文化措施的重要方面,从早期文化遗产和文化成就集中于国家机构和皇家藏书这一点来看,图书整理又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清理和对当时文化成就的检阅,毫无疑问,它对封建文化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我国从西汉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在政府主持下进行规模较大的图书整理工作,历史上称为“校书”。最后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成果就是国家目录。可见“校书”与图书事业、目录事业的兴起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生产逐步发展的阶段,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6.
“教授”起源龚延明“教授”称谓,始于何时?王炳清等《简明中国教育史》(页94):“汉代太学教授通称博士。”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页29):“太学的教授称博士。”依此,能说明汉代已有教授官了吗?当然不能。所以,同样一个意思,在熊明安《中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7.
(?)或(?)在古文字学中称“亚框”.“亚框”在商代青铜器铭文中习见,多用作字的外框,也有把成篇铭文套在框里,有时也单独出现,不框文字(图1).商周之际的“我方鼎”铭文(图2),最后一字作(?),以往学者认为这是两个字的合写,并释作“亚若”,但不知其义.类似这样的“亚某”在商代金文中很多.“亚”是什么意思?有学者曾以“亚旅”之“亚”来说明这个问题,然又有学者质疑:“亚旅”是众大夫,为什么只有“亚”表现于铭文,其他更为显赫的官爵反没有反映?本文拟从“亚框”的象形及其象形物的文化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8.
释“胜”     
《山海经》中说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胜”是什么?一直存有争议。而弄清这一点,则是诠释、认证西王母文化内含的关键所在。汉及汉代以来,对“胜”主要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发饰,一说是织机上的构件。说“胜”是指古代盛妆妇女头上的首饰,名叫“华(花)胜”,出自汉代刘熙的解释。刘熙《释名·释首饰》说:“华胜:华,像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唐人颜师古《汉书·司马相如传·注》:“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又叫“玉胜”、“金胜”,还有称“织胜”的。山东武梁祠汉…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就其价值和内涵而言,既是历史的、具体的、实践的、客观的,也是纯洁的、高尚的:因而,“中国梦”决不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抽象空洞的乌托邦,而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的浩荡潮流之中,根植于生机勃勃的中国社会实践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中。由此,必须将“中国梦”置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加以解析,置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加以解析,置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加以解析,我们才能真正得其真谛。  相似文献   

10.
许海娜 《世界文化》2012,(11):28-30
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为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深刻的作家之一。他所处的19世纪俄罗斯是一个“成问题的时代”:传统的东正教文化信仰正在衰落,新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熟。在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文化语境下,当时俄罗斯人普遍面临着一场生命神圣性逐渐消解的精神危机。陀氏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担当,用文学创作肩负起为人类灵魂寻求出路的重担,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在菩与恶、罪与罚的撕扯中历经磨难并最终复归神圣的“人神”形象,并通过他们传达了作者为人的拯救而“重建生命神圣性”的创作理念,也揭示了神圣对人类精神的意义,这对我们21世纪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9&;#183;11”事件过去半年多了。这一事件对我个人来说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去年那个时候我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我和美国人民一起经历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当时我就在波士顿,甚至存在一种可能,成为恐怖事件牺牲品。因为在9月初的时候,我想去黄石公园旅游,打算参加秋季闭园前的最后一班旅行团。  相似文献   

12.
司徒一凡 《寻根》2012,(3):53-55
进入农历七月,在港九新界多个地方均可见到不同规模的“盂兰胜会”。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习俗,具有独特的社会与文化意义,被称为“中国的万圣节”。  相似文献   

13.
王海珠 《寻根》2009,(3):86-91
紫砂陶产自宜兴,是水火土的杰作。在中国各种艺术品的发展过程中,紫砂陶与文人的缘分最为紧密。紫砂陶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文人可以以坯代纸,在开阔面上纵横捭阖地题诗铭文、作画篆刻,诗书画相互辉映。可以这样说,文人的偏爱赋予了紫砂壶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把这种具有文人气息的紫砂陶称为“文人紫砂陶”。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视觉文化时代,不再是“花前月下、田园牧歌”,不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纷繁芜杂的信息传播媒介及新视觉特征,造就出新的文化需求,传统国画和处于当代文化场景中的新国画之间已产生巨大差异。那么,国画依然固守已然确立的风范,还是实现对当代文化及其艺术语境的自觉进入?于是,国画成为亟待人们关注的具有全新意义的艺术视阈。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有与无”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内容,关於“有与无”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虽然哲学的视野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视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人来说,30年的人生不算短暂;但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而言,30年不啻于“弹指一挥间”。每个经过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人,这30年的生活无疑是其与国家同行的难忘历程;30年的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新辉煌的过程。而《共同记忆·纪念改革开放30年回顾展》的每个主题,甚至每一件展品,都是中国人民亲历改革开放30年活生生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赞扬法国医生贝熙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及与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相似文献   

18.
薛华 《寻根》2006,(4):109-112
黄河,古代又称为“河”。黄河不但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也因决口迁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里,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可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历代帝王登基之后,都把治理黄河作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公元2004年的1月,恰值中国农历甲申猴年的春节期间;而于2003年10月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此时运行也已3个多月了。在其开幕时段内,“中国文化年”各类项目,可谓精彩纷呈,好戏连台,致使“中国热”在法国境内不断升温,同时刺激着法国公众更加强烈的期盼——“中国文化年”继此之后,将有怎样的惊喜与震撼?伴随中国传统春节的到来,“中国文化年”的第二个高潮时段与中法建交40周年纪念日相约而至,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的国事访问,更将这节日的气氛和“中国文化年”的精彩,推向一轮新的高潮。巴黎市长德拉诺埃邀请北京市王岐山代市长…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受到中外尤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文化将扮演何种角色、发挥怎样作用?多位文化界、企业界人士就此发表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