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刺绣与绘画密不可分,刺绣藏品更是如此,是以绘画为蓝本的艺术再创作。上世纪30年代,随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渐入,国人的审美习惯逐步变化,以致影响到刺绣艺术,并对其发展起到了某种推动的作用。刺绣艺人一改“密接其线,排比其针”的传统技法,借鉴西方美学理念和绘画方法,运用新的针法表现西方绘画,这种针法即——乱针绣。  相似文献   

2.
独具一格的中国画闫秀芝我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前,西方的绘画作品与绘画技法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对外贸易三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为区别中西绘画,人们将我国传统绘画称为"中国画"。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  相似文献   

3.
书画同源之说古已有之。学习绘画,借助书法用笔的特点,通过经常性的书法练习,来加强对毛笔性能的把握,以及在书法训练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对学习绘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从未入正规艺术院校学习的画家,陈政明的绘画资质属于通融万物,为我所用的类型。他曾以文学少年自居,尽管未能在文学路上走下去,无形中却储备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他日后的绘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和白俄罗斯有关《文化协定》,由两国文化部共同主办的《白俄罗斯当代油画展》日前在首都图书馆展出。该展是“白俄罗斯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也是“相约北京·2008”文化活动框架内的项目。其所展出的27幅油画分别是维克多尔·阿利塞夫斯基、弗拉基米尔·金科维奇、弗拉基米尔·萨维奇、弗拉基米尔·多夫斯基克和瓦列里·史卡卢波等当代白俄罗斯著名画家的代表作。这些杰作不仅展示了白俄罗斯绘画艺术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悠久历史,且映射当代白俄罗斯艺术家杰出的绘画技能、独到的艺术语言,及其创作形式和风格的不懈追求,诠释了白俄罗斯人民浪漫而淳朴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西方艺术只有雕塑、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 ——熊秉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17甲字沱茶文化概念百年川渝,吹响号角,沉眠的画面重新染满色彩,尽待“黄金甲”. 黄金时代:1917年,沱茶在下关诞生十多年后,永昌祥制定了第一个企业标准,实现标准化生产.下关沱茶通过喜洲、鹤庆等商帮在四川开设的裕利丝厂等渠道,由马帮驮运入川,沿长江而下,运销重庆.川渝之地自此开启下关沱茶百年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中击及其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智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此历史环境中,西方绘画也顺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艺术;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世纪。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入手,分析了艺术创作特殊的形成过程,强调地域因素对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并以川渝地区版画艺术为例,通过川渝不同地区版画发展的对比分析,揭示地域因素对艺术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川渝地区流传着许多隋唐时期关于尔朱仙的传说故事,本文通过对这些传说故事的梳理,再对源于晋北的尔朱氏家族在北魏的家族情况和政治历程,尤其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探讨,认为尔朱氏当时出现在川渝地区一方面是为避仇,另一方面是为追寻其宗教渊源之故。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主办的“海派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沪举行,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重要篇章之一的海派绘画的渊源、流变、盛衰.所胎息的文化与社会语境.画家个案及海派绘画的美术史意义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试论《阴骘文》的德福观沈亦军文昌文化,属于中华道学文化的范畴,是中华道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而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对文昌帝君的信仰、崇拜和祭祀有关的经文善书、医学医术、祭祀仪礼、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宫祠建筑,以及民间传说、民间习俗、民间庙会等方...  相似文献   

13.
意象造型的特点是既不离开对象的基本形似又不斤斤计较于对象的表面形似.在表现对象一定真实时又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对象的本质特征愈发鲜明而更具典型性。意象造型是线条的主要功能也是基本功能。这一独特的造型方式使中国绘画有别于他国绘画,在线的背后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使得“线”成为传统中国画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克明 《寻根》2001,(3):101-105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画史画论,各家录,十分丰富。这些画史画论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的系统总结,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历史献。大量古代绘画作品所体现的数学内容以及画史画论中有关科学技术及数学方面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绘画与数学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四、90年代以来的中国油画 90年代中国最具深远影响的,是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文化艺术由此产生很大变化,市场经济的选择不但影响画家个人的艺术行为,也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团体和艺术出版的走向。主流文化渠道之外形成非主流文化渠道,在绘画方面,意味着非官方的展览、出版、销售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80年代的早期,来自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的土著艺术家,创作了大批绘画,改变了人们对土著艺术的印象。土著艺术是澳大利亚艺术的重要“流派”,是值得世界关注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绘画,观者可以了解,当地居民如何通过艺术表现其生活、历史及文化的 。《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由《帕潘亚绘画:来自澳大利亚沙漠》和《宝歌:澳大利亚当代原住民艺术》两个展览共计92件展品组成。——编者  相似文献   

17.
依据《维摩诘经》创制出的维摩诘形象,是佛教美术中的一个重要母题。从顾恺之创制"清羸示病"的维摩诘像,到多达十余品的经变画,这一母题不断丰富。川渝两地的维摩诘变相虽然存量不多,但在统一的格式之下,呈现出了地域特色。本文在对川渝地区维摩变辑录的基础上,就部分相关问题作出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比利时绘画500年》日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这个展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比利时王国总理办公厅签署的国家级文化合作项目一一“中比文化之春”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展出174件艺术品。中、比双方策展人以500年间的中国和比利时的绘画进行对比联展,仅此创意便引人瞩目。故宫的展览系该展于今年4~6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宫展出后在北京的续展。该展在故宫博物院设有两个展场和一个长廊。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西文化的全面冲撞融合,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西洋硬笔的引进,文言文被白话文的取代,不但抽掉了书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使得蕴含于笔墨文化和文言思维之中的传统书法语境不复存在。而西洋绘画观念及技法的传人,更使得康有为、陈独秀等人在五四前后痛心疾首地大呼国画改良、美术革命。国粹沉沦之刺激,使得书画社团组织形式在近代大量涌现。本文拟对近代书画社团的地域分布加以大略考察,并进而探讨呈现这一分布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0.
“李洪涛──中国海岸的凡·高”──这是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德国路德维希国际艺术论坛主任沃尔福冈·贝克教授今年三月精选收藏了李洪涛先生的作品后的赠言。贝克教授对画家及其作品还评论道:“以一个欧洲人的眼光看,这些绘画作品在当代国际艺术上是一种综合艺术的极佳典范。这种艺术的综合包括了对中国丰富的绘画艺术或文化的深刻理解,而另一方面它实际上又具备了欧美艺术的强烈表现方式。这种综合艺术的睿智被笼罩在艺术家强烈的激情与生动的欲望当中。”李洪涛先生受到德国权威艺术评论家如此之高的赞赏并非偶然。在此之前,美学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