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脱贫攻坚题材电影《十八洞村》以杨家兄弟等基层民众为表现主体,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以人民为导向”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民族元素,鲜活地展现出了少数民族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自立自强与贫困奋战。《十八洞村》从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出发,立足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揭示了人民面对贫困的态度,从“小叙事”中构建出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大历史”全景,为中国主旋律影片在主题和叙事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守田 《新闻界》2000,(5):50-50
主题是一篇稿件的灵魂和统帅,也就是作者通过新闻事实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和核心。主题好比项链的丝线,有了它,才能串起素材的宝珠;主题好比车轮的轴心,有了它,才能撑起事实的辐条。   这就是说,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本文着重从新闻主题的“新、尖、小”入手,谈谈如何选择和提炼主题。   主题要“新”,富有导向性。新闻贵在“新”,到底什么样的主题才叫“新”呢 ?能够体现当今时代特征,符合当前报道精神的主题才叫“新”。唯有提…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刚刚从基层调到师机关搞报道的新闻干事。就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思想上经历了从不敢搞报道到逐渐喜欢报道工作的过程。而让我下定决心要搞好报道工作的,是我前不久本不该去的军报送稿之行。 3月中旬,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到我们师现场办公,围绕提高“打赢”能力解决了一些困扰部队建设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当时我也在现场,深深被焉书  相似文献   

4.
在连续3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的济南军区某团,流传着党委班子的这样几则小故事。团长常“参谋”“小伙子,这篇稿于我来帮你‘参谋参谋’。”这是团长李长清经常对战士报道员说的一句“口头禅”。提起李团长,报道员们都很佩服。政工稿件经他一“参谋”,主题更突出;后勤稿子经他一“参谋”,角度更新颖;特别是令报道员怵头的训练稿件,报道员更需要他“参谋”一番。今年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后,报道员小耿在训练场发现有的连队战士不懂军号,竟出现了听着紧急集合号就寝的笑话。针对这个情况,小耿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寄往报社…  相似文献   

5.
报纸编辑是一门艺术。一份报纸,一个版面,要给读者以丰富的信息,科学的知识,高雅的情趣和美好的视觉。实现这些目的,要求报纸的宣传内容在版面上要主题集中,要在增加信息量和新闻的广度、深度上作文章,而不是东拚西凑,豆腐、茄子加黄瓜,请读者吃“大烩菜”。“大烩菜”是晋西北  相似文献   

6.
“即使世界明天就要结束,我也要栽我的小苹果树。”这是美国诗人贾雷尔的诗句。《红尘梦影》的作者把这句诗写进了他的文章里,那篇短文的题目叫《栽你的小苹果树》。  相似文献   

7.
编辑情缘     
珠玉在侧。自觉形秽,本不须置喙,但我渴望交流。小时候住在乡下外婆家。外婆家有间大屋常常有一群小朋友在那里读书.我由于总爱在门口捣乱,而被“请”了进去。后来才知道那是村里的民办小学。尽管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读书,但特别爱书,常抱书而卧。大概是从那时就与书结了缘,以至到1983年大学毕业时.我毅然谢绝了留校,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出版社做编辑。  相似文献   

8.
<正>本书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十八洞村的变迁,并邀请青年画家杨飞以水彩手绘的方式,画出好山、好水、好人、好生活。不少人认为主题图书一定要用纪实类文体才能写好,然而在《我的家乡十八洞》中,作者汤素兰一反常规,以一个美丽的童话讲述了十八洞村的故事,短小精悍,却凝练有力。这个从十八洞飞出来的童话,让我们看到了儿童文学的时代光芒和当代原创童话的叙事能力,既是当代童话艺术在主题出版方面的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尝试,也是儿童文学对时代主题的有力呼应,是一次充满温度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9.
专版,辩证中提升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版既可以是新闻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也可以是服务于读者的生活版,或者是对某类素材的特别宣传。专版,要在辩证中提升品位。一、专版内容:小与大的辩证专版之“小”系其新闻范围和用稿量小,但小中自有大世界,范围既小,针对性就强,其服务性、知识性和指导性就更贴近读者,由此造就了庞大的不同层次的读者群,这是专版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是1990年开始学着写小消息、小言论、小杂文的。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写作实践,谈谈提高中稿率的问题。 一是找“窍门”。找“窍门”就是选好文章的主题。有些问题粗看没有什么新意,但从另一个侧面入手,就可以使要写的内容翻“新”。1990年,国务院第二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企业“三角债”,我就在“第二次”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当时我想:既然再次清理“三角债”,就说明清理三角债有个“前清后欠”的问题,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三角债”就会永远清理不完。我就撰写了题为《“清欠”要防“前  相似文献   

11.
我在题目中泛用了“期刊”一词,只是想避免过多的定语,其实就经验所及,本文仅能就通俗文学期刊的内容结构谈一点探索性意见。期刊是众多文章结合而成的整体。一本专题图书的内容是由一篇或者一系列文章决定的;而一本期刊的内容则是由多篇非系列文章决定的。在期刊的编辑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所谓“主稿”,忽视对一般稿件的处理和使用,很容易使刊物的路子越走越窄,造成编者悲观、读者失望的局面。忠实的读者品评一本期刊的好坏、优劣,往往是着眼于刊物所体现出的总体风格。举个近乎相似的例子,如同人物群体照像。画面上的众多人,哪怕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联合国脱贫宣传文本“Urgent Solution for Urgent Times”(中译名:紧急时刻紧急行动)为样本,使用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方法,从角色主题、行动主题、场景主题三个层面解析文本所包含的幻想主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符号关联、符号转喻、符号隐喻等符号修辞策略,最后在应用层面提出后疫情时代中国如何向世界讲好“脱贫故事”的三点启示,分别是“在生活细节中讲述脱贫成果”“在行动方案中建构共富话语”“在话语关联中拓展脱贫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不禁笑了。从披上婚纱到现在只有一年的时间,而我眼中的这个记者同样也是一个只有一年半“记龄”的小记者。小妻子眼中的小记者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之一:“甩手掌柜”。婚后的我过了一把十足的“实权派”瘾,家中事情无论大小,都由我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全权处理。菜没了,我要记着去买,床单脏了,我要记着去换;甚至连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也要记着头天晚上想好。而这些事情老公就不用“费心劳神”,他更像一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六月份,《新华日报》开展好稿竞赛以来,我时时留心、处处搜寻“一人一事”的“小新闻”,扣上下关心的大主题。有意在这方面作些尝试、学习,以求自己有新的提高。一次常州洗衣机厂办公室主任老周打电话找我,要我帮忙到《常州日报》尽快登一个广告。我问:“什么内容,这么急?”老  相似文献   

15.
简明是新闻写作的最高技巧。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写得简明呢? 根据实践,我认为主要有八种方法。 一是大题小作法。“大题”指的是大题材、大主题;“小作”是指写作时选题范围要窄、确定的题目要小。这样,就能以最经济的笔墨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温州晚报去年12月4日四版头条《英国媒体大夸温州民企》是一个比较大的题材。温州著名的民营企业很多,怎样写才能生动地表达报道的主题呢?该文作者从‘小作”入手,选了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夸“奥康”和“奥康”老总来体现这则新闻的主题:温州民企品牌形象好,老板精神焕发。  相似文献   

16.
关于标题     
一位从未做过编辑的朋友送我一本他主编的期刊,闲来翻阅,不禁愕然。这杂志印刷精美,版面语言考究,特别是标题和提要的做法,体例统一,风格和谐,大有专业水准。朋友托底相告,他的编辑部不过三五位业余编辑搭起的“草台班子”,文稿汇总后,请了一位行家通读,重新给每篇文章做标题,提炼文章“提要”,每期奉送1000元谢金。恍然大悟。中国人习惯于做命题文章。打从隋唐兴科举,明清两代八股文,一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7.
1994年,我采写的《青工周茂林乘飞机按期归队》一文,先后获全国企业报第三届好新闻一等奖和铁道部基建系统头条新闻竞赛一等奖。 此文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小”事反映出了“大”主题。 有同行问:“你当记者几年,怎么偏偏爱抓小事、小人物呢?”我说:“咱是小报记者,所以要从‘小’上下功夫了!”说实在的,近年来,我还真尝到了抓“小”字的甜头,其中获得的6件全国企业报、铁道报、太原市的新闻奖,都是“小”的功劳呢! 1993年,国内掀起铁路建设大干  相似文献   

18.
我的班长余书福退伍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已成为一家报社的编辑,战友们对他今天取得的成绩投去赞赏的目光。余班长退伍后凭着在部队发表的三大本作品剪报本被海南《商旅报》聘为记者,后又被《海南特区报》聘为体育版编辑。在一次师里组织的新闻骨干培训班上,余班长作为特邀佳宾被请回部队给大家上课,许多战友向他请教:“余班长,你从基层报道员走到今天报社编辑的位置,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他笑着回答:“写新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关键是要热爱。”大家进一步打探:“如果想要达到你现在的写作水平,到底要热爱到什么程度?”他回答说:“一尺深!”…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古吴轩出版社出了一本好书——《叶圣陶书影》。这是一本早该编辑、出版的书,但一直没有。当我知道此书出版消息后,赶紧寻找,可惜在北京没找到。近日苏州友人送了我一本,得以观看叶先生那些珍贵编著的书影和拜读冯斌先生那些“收藏小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特别是编辑.稿件的标题制作得好不好,是衡量他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尺度。何为“好”?当然是准确、简洁、生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些“门道”要讲究的。我认为,其核心的“门道”就是在标题制作中,要把握好“准”和“亮”的统一。下面结合一些不同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在标题制作上的差异,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其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水平可以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