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理念,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实践和研究的教学主题。笔者在教授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四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时,就尝试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下边将第一课时“水分的跨膜运输Ⅰ”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提供给大家,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一、教学内容的处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水分的跨膜运输、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探究性实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对这些内容的教学,笔者拟将“水分的跨膜运输”与探究性实验设计合并为一课时,而每二课时依据前一课时的实验设计,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具体的探究性活动。将“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与第二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应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认为,“互动一发生式”教学方式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新课程理念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中,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师智慧与灵感的呈现,也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展示。“细节成就精彩课堂”,因此我们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教学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把现代科学教学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真正让科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靳波  姜召霞 《山东教育》2005,(34):18-18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做到“低、多、重、勤”四个字,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低”就是低起点。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做到:一是从介绍新的教学理念人手,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将怎样学。  相似文献   

5.
王翔 《中学文科》2005,(12):73-73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播相比,是一大跨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令我们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通过新课程专题学习与教学反思,提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需重视“五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情景情趣化、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价值实用化。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顾泠沅教授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着两大“落差”,即: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落差”,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如何缩小“落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实现新课程目标?我们在构建贴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创造适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尽一切可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机会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愉悦还给学生。基于这种理念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中的“四导”“六让”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层面的实质性变化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窗口。根据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我们把教学行为分成两大类,即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动作欠当、仪表欠自然、教法欠科学等。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却常常不为教师所注意。本文以新课程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中“力的合成”为例,对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无效课堂教学行为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日益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封闭式固定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借鉴、融合相关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在研究教师、学生、问题、情境课堂四要素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初中思想品德“四程序”课堂教学模式,以期给新课程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作者基于对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学思考和总结,探讨在新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多年来,教师们已形成习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发生了本质的碰撞。可以说,新教材、新课程、新标准的出台是一次教育的革命。落实新课程主要集中体现在执行新课程标准上,落实新课程标准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保证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发挥教学评价的杠杆作用;建构适应于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的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深陷在“预设”的“巢臼”里,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转变,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实现新课程这一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义务教育新课程引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诸多思考,其中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及评课实践,介绍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四要素”评课法的内容、操作及理论探讨,敬请老师和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近、接触和接受,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可以出现闪烁新课程理念光芒的亮丽火花。这种火花是新旧课程理念冲撞下的自然生成,使教师渐次接受新理念并外化为教学行为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毋庸置疑,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思想完全被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所接纳并外化为行动,尚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行的课堂教学行为无论是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或者硬伤,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本文拟通过对一堂数学课中几个教学情境的分析,引起教师对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以使课堂教学过程在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呈现更多的细节之美。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评价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从评价理念、评价标准两个方面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思路,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新课程理念融人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学习,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新课程冲击着陈旧的教学理念、课堂秩序和制度.因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及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科学新课程实施中暴露了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笔者的亲身实践,出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头脑中逐渐确立和巩固,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我们在为此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仍应倡导“扎实、朴实、老实”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删繁就简,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课堂教学,必须正确处理三维教学目标的关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课堂中“活”与“实”的关系,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实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