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太空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遨游太空的杨利伟自主走出舱门……这一瞬间,祖国各地沸腾了!此时,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领头人”———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  相似文献   

3.
档案广角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0月1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03年10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10月16日,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4.
米洛 《航空档案》2003,(5):73-73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准时发射。16日6时15分许,中国第一名字航员安全地着落。期间,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左右。这样,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其实,中国的飞天梦早在几个世纪前就有人尝试了。据记载,他就是中国明朝的万户。  相似文献   

5.
张龙 《新闻知识》2004,(1):36-37
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央视对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前所未有的报道规模和播出方式,极大满足了中国亿万观众的收视需求,强有力的拉升了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这对广告主而言,则是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的绝佳商机,长城润滑油、蒙牛乳业、农夫山泉等品牌不遗余力地在直播报道过程中,通过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档案》2004,(10):11-13
国际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近程火箭开始,参加了多种航天型号的研制,先后担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3种地地火箭总设计师、长征2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几种运载火箭总指挥,1992年起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伴随着工程11年的进展,我国不仅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大批成果,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忠实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进程,也是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成果的体现,更是载人航天后续…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11日下午4时22分,新华社播发授权公告:"新华社神六快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通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2日上午发射."新华社发稿中心连通各地媒体的电话机铃声顿时此起彼伏.这条快讯,扣响了中国新闻界神六报道的发令枪,一场蓄势已久的新闻大赛由此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
寇莹 《新闻知识》2004,(1):33-35
2003年10月16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升空,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各新闻媒体更是对此做出快速反应,除了在发射后一小时或更快的时间内推出号外,更是相继推出特刊、专题报道等,对这一喜讯及相关信息做出连篇累牍的报道,使读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到事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骆正林 《声屏世界》2003,(11):53-54
2003年10月15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随着“……3、2、1、点火”的指令,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第一次将中国宇航员送上了浩瀚的太空。自此,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神舟的飞天,既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伟大的壮举,也是人类航天史上一座永久的丰碑。面对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作为新兴媒体的国际互联网表现出少有的热情,它以超常的力度,巨大的容量来报道神舟五号的消息。当杨利伟驾着飞船在太空畅游时,关于杨利伟与神舟五号的大量故事却在国际虚拟空间传递,世界人…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5日,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中国载人飞船首次发射升空。16日清晨,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当身着蓝色宇航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英姿勃发,带着出征太空后成功的喜悦自主出舱时,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沸腾了,13亿中国人民的情绪沸腾了。在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的时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8研究所全体同志的心情更是无比激动,他们除了和全国  相似文献   

11.
董天策  孟盈 《传媒》2004,(4):38-39
2003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各大媒体迅速出击,各显神通,以各种形式隆重报道这一盛事.报纸不仅纷纷推出专题、专刊,而且纷纷出版号外.  相似文献   

12.
报纸号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各媒体迅速以各种形式隆重报道这一盛事.报纸不仅纷纷推出专题、专刊,而且纷纷出版号外.……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30,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今年也是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动力飞行器“飞行这一号”试飞成功一百年。“航天热”持续升温,有以“科学性、趣味性、权威性”为特色的《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记事》和《中国神舟》,有以“内部报告”吸引读者眼球的《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还有以作者知名度打造品牌的《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突出“首次”、“独家”卖点的《中国飞天记》等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2月,在羊年的春联里,中国航天人用诗句寄托着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种种期待:波摇浪涌神舟昂首泛银河,星灿龙翔碧海青天光宇宙。因为中央专委会议已经决定:2003年10月,实施首次载人飞行,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即将在美丽的金秋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3,(12):12-14
2003年10月15日至17日,《湖北日报》以12个整版的篇幅,全方位报道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报道组织到位、策划周密、编排精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重大成就报道,得到社内外报人和读者一致好评。总结这次报道,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0月14日下午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内一间高洁净的玻璃隔房一侧,人头攒动。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经过约21小时的正常运行和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在新建的着陆场,精确地软着陆回收。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使我国人民欢欣鼓舞,让世界华人扬眉吐气。与载人航天相配套的工程之一是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用以服务于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它于1993年1月正式启动,于1999年10月基本建成。1999年11月20日参与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的飞行试验并取得成功。载入航天应用系统包括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涉  相似文献   

18.
10月16日20点55分,中央电视台通过DSNG卫星连线,由新闻频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特别报道”北京演播室主持人白岩松独家采访了回到北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白岩松汇集观众的提问,与杨利伟进行了为时8分钟的双视窗对话。 10月16日下午,载人航天飞行七大系统的七位老总级人物:黄春平、张建启、于志坚、顾逸东、夏长法、宿双宁、袁家军和我国航天界的老前辈沈荣骏、王礼恒,刚刚从酒泉  相似文献   

19.
10月17日24时,随着"精彩回放"最后一个画面的定格,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直播特别报道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20.
10月16日至10月17日,《解放军报》不惜版面,在连续两天的时间里,“首次载人航天”特刊就用了整整10个版面(16日7个版,17日3个版),集中宣传“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入太空的前前后后,气氛热烈,规模宏大。浓墨重彩的特刊,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展现了航天员的过硬素质和美好形象,也展现了中国人为祖国日益强盛所感到的骄傲。其鲜明的特刊特色深深吸引了读者。题材重大,主题集中。中国首次载人飞船航天飞行,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对全世界,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一次跨越,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