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卷体例不统一、表达不规范、文字和标点有误等问题是中考命题编校的主要问题。对此,国家应建立统一的中考命题编校标准,各省市的命题管理者也应主动探索和加强命题的编校质量管理,培训命题人员,组织专业编校人员进行阅卷。  相似文献   

2.
张志林 《红领巾》2005,(5):98-100
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国家新近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的编校质量作出了严格规定,对编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图书的编校质量,图书编校人员必须强化质量意识,谨防一些常见编校错误,练就过硬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是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校质量不可忽视。高校学报现行的编校合一制度与行业规范相背,难以保证编校质量。在一时无法改变运作模式的情况下,对编校合一的运行模式要进行诸多改善,要正确认识校对的地位和作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要有合理的经费投入。而编校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有适应现代编校发展的优秀编辑人员,优秀编辑人员则来自合理的制度和长期的锻炼培养。  相似文献   

4.
编校质量是高校学报体现外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编辑人员有较大关系,但又不仅仅是编校人员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和各个出版环节的配合,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是提高学报编校质量的有效途径。要严格遵守出版进度,使编校质量在有序不紊的流程中得以保证;要正确处理好内在学术质量与外在编校质量的关系;要严格齐、清、定发稿要求,在具体环节上保证编校质量;要建立健全有关校对的规章制度,使编校质量的提高有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学报在编校合一的运作中如何保证编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是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校质量不可忽视.高校学报现行的编校合一制度与行业规范相背,难以保证编校质量.在一时无法改变运作模式的情况下,对编校合一的运行模式要进行诸多改善,要正确认识校对的地位和作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要有合理的经费投入.而编校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有适应现代编校发展的优秀编辑人员,优秀编辑人员则来自合理的制度和长期的锻炼培养.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7,(4):127-130
本文论述了编校工作的重要性,指出编校工作是编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编校管理工作不仅承担着提高书稿编校质量的职责,还肩负着对编校人员的培养职责。因此,要提高书刊编校水平和成效,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要提高责任意识,培养"工匠精神";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不断激发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报实行"编校合一"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学报编校质量的关键是编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缺乏责任心和敬业意识。“编校合一”适应学报的工作特性,有利于增强编辑的责任心,对提高学报的编校质量和整体学术水平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期刊编校质量是决定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则是期刊生存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了期刊编校过程易犯的各种错误,认为提高编校质量不仅是提高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现实要求,也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提高编校质量是提高教学用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编校英语教学用书是一项极为精细的工作。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了英语教学用书的编校方法和需注意的问题,较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书稿内容、语言文字、图表,包括大小写、斜体、移行等体例的审校技术。编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进取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才能保证书稿质量,让读者放心。  相似文献   

10.
学报编校质量问题主要源于作者和编校人员对刊物质量意识不强、编辑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编校队伍建设薄弱。在投稿、审稿、编辑、校对、排版、印刷环节都可能产生差错,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学报的编校质量,必须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认识,完善并坚决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编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高考命题方式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命题权的调整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校甄选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统一命制高中毕业会考试题,分省命制省属院校试题,985或211高校联合命制初试题目,再单独命制复试题目,这三种命题方式的合理并存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势态。在高考改革的渐进过程中,以统一命题为主的多元化命题方式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分省命题是教育部进行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它的实施,既为各省市深化教育改革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凸现了因地域差异而带来的命题的不公平,为此中学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产生了种种疑虑和担忧。要保证分省命题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能保证命题的相对公平,命题过程中应当强调地域平衡,其策略为:地方特色的内容在教材中应体现;地方特色的内容应具有很高的经典性;地方特色的内容应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在试卷构成的形式上应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试题命制的角度对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原则、选材和设问进行分析,帮助教师理解命题者的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攻克阅读理解试题。  相似文献   

14.
In our state of centralised control of the curriculum and high-stakes testing an examination subject's assessment objectives have become high profile. Some of the anomalous effects of this profile are shown in the teaching, question-setting, and marking of English literature. Glimpses of earlier times are revealed, all three secondary school key stages are considered, examination performanc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views of beginning teachers about teaching to the test are sought.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后的高考改革,需要更好地实现不同教育层次的衔接。事实上,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就一直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其中尤以考试内容改革之力度为最。高考内容改革以考查考生学科能力、综合素养和学习潜质为主旨,对题型和试题编制等考试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优化,使考试既服务于高校招生,又对基础教育产生良好的导向,因此,为国家培养具备专业化、职业化的命题队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高考命题模式及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包括命题职责、命题结构以及命题效能3个方面。在评价高考命题模式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各门课程的质量评价是否具备时代性和继承性、普遍性和灵活性、计量性和控制性等重要特征。高考命题模式及质量的评价,需要从大量实践信息资料中去寻求答案,并得到系统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视角下的高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改革的关键是切实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点并贯穿高考命题的始终.高考命题应以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必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试卷内容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合理设置试题的难度;在考试形式上宜采用以统一考试为主体、多元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选拔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强学生在高考科目和试题上自主选择的空间;在评价和录取标准上,应采用多元评价、综合评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33名彝族农村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观念问卷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观念归为数学问题、常规和非常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动机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五方面的自我认识和看法;凉山彝族农村4~6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观念总体上不理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民族和性别因素在方差分析中主效应明显,可能与彝族学生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文化背景差异及当地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有关;数学问题、常规和非常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动机等观念显著影响数学问题解决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崴 《教育研究》2005,26(7):25-28,43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问题或成为问题的教育管理现象。根据教育管理问题的性质,可从不同的角度把教育管理研究的问题分为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常规问题与革命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必须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compared how selected mathematics textbooks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lower secondary grade level represent various types of problem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examination of problem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s of problem types established in the study, including routine problems versus non-routine problems, open-ended problems versus close-ended problems, traditional problems versus non-traditional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problems versus non-application problems, among others.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problems in the selected textbook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influences of those textbooks on students’ different performances in mathematics, as revealed in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s. Discuss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representation of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textbooks were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