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环节,是社区教育改革的关键和重点.基于沈阳市社区教育调研,深入分析社区居民的课程学习需求,研究发现,社区教育课程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衡.其原因包括缺乏顶层设计与课程领导、资源整合乏力、师资力量薄弱及社区教育复杂性等多方面.针对问题,进一步提出我市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供需均衡化的对策与建议,着力提高课程适切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走进了中学课堂。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成立研究机构和制度,把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强调过程目标和生活真实的彰显,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真正拥有参与权。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是对政治课程方案、政治教学实施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评定。其体系设计上应包括委员会的成立、育人目标的确立、定期进行师资培训、课程方案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模式与课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乃平 《中国培训》2004,(7):45-45,47
一、课程开发与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步骤。课程模式是依据某种课程观念,为课程方案设计者开发或改造某个专业并编制课程文件,提供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的标准样式。具体而言,课程模式既是体现课程观念,把课程观念转化为课程方案的中介;又是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个周而复始的课程开发步骤的具体思路;还是课程方案设计者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职业学校教育应通过课程模式引导课程方案实现四个链接:一是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链接;二是与职业岗位现实需…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的运行机制包括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运行机制,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情境分析、制定目标、编制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的解释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与修订等六个环节;外部运行机制包括校际之间的合作、专家—学校合作、研究机构—学校之间合作、地方政府(包括教育机构)—学校合作、公共服务机构—学校合作、家长(家庭)—学校合作、社区—学校合作等几个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安庆师范学院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和“服务为重”等四大模块,这四个模块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同时,作为一种合理的科学抽象,四大模块的内涵又相对确定,分别有其支撑课程。“通识为基”模块包括非专业横通性课程,“能力为本”模块包括专业技能性课程,“人文为魂”模块包括非专业纵通性课程,“服务为重”模块包括专业服务性课程。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当前社区大学以社区教育为己任面临的迫切任务。社区教育的功能特性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具有整合性、文化性、现实性、地域性、技能性等基本特性。根据当前我国社区大学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应该加强需求调研,提高课程的适切度,建立科学的课程开发机制和制定社区教育课程标准,在推动特色课程开发,提高职业技能课程开发比重以及加快社区大学网络课程教育平台等方面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课程是指职业教育机构设计的专业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及其组织、教学材料、教与学的主要方式等所构成的育人的一组必要因素。职业教育课程类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教辅资料,教学材料,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方案,课内外主题活动方案。课程开发和教学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课程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就是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要经过学生需要评估、拟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组织其课程材料、实施其课程方案、评价其课程方案等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成要受到政府政策、社区、家长、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硬软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内涵既具有一般课程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一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祖明 《教师》2011,(32):49-49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内涵既具有一般课程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一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指利用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课堂教学中,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界定了课程育人的内涵,分析了目前高职课程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思想认识、制度导向、课程标准、教师能力、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育人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改革同其他任何教育类型的改革一样,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在课程改革中必然遭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或开发和理想课程的教学可能性等问题,在课程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基本依据与技术方法、理想课程与实践的教学可能性等一系列关系中,存在着:课程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应为"与"难为",课程开发符合课程规律的"应为"与"难为",理想课程与教学可能性的"应为"与"难为"等问题,处理好课程改革的"应为"与"难为"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社区教育课程特征的阐释和社区教育课程研发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为社区教育课程研发首先应坚持固有的原则:立足社区,以人为本,在遵循整体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构建"社区本位"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社区教育课程研发的路径:以成人学习观为指导,强化课程研发意识,全力开发课程资源;以教育需求为向导,开展社区教育调查,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以有教无类为先导,承续"关怀弱者"的实践传统,重构社区教育主体对象。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的课程建设素来不尽如人意,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价值取向进行历史考察发现:设计过程中的多元综合取向和实施过程中的课程创生取向,趋势明显。强化课程建设,在专业认识上须坚持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和谐发展观,课程设计应坚持以综合素质为中心的综合化取向,课程实施则要自觉践行课程创生理念。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框架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大多数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性"高于"师范性";民族音乐课程体系不够全面;多元文化音乐的缺乏;"双证课程"的极度匮乏和对学生的实践;群集职业能力重视不够的现状,本文以我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为例,针对以上现状进行了探析,并建构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归纳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科学课程.各层面的教师教育院校在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上是有差异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体现在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善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的课程模式等方面.教师教育课程管理仍存在学科本位、教育类课程地位相对较低、课程设置针对性滞后等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走向将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变革的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和课程实施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实施了一项全新的课程体系——"从基因到社会",其目的在于:更为宽泛地重构健康与疾病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们在一个包含社会、文化、心理和环境等多维变量的综合系统中探索与患者的健康状况相关的生物学特性。本文描述了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及其五年规划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构建、新教学楼的建造、学生自身能力及教师发展的促进、横向和纵向结构的建立等。应对新课程挑战的关键因素在于:领导的支持、与教职员工的对话和沟通、不同群体和层面的广泛参与、避免井蛙之见、通过课程试点来测试教学理念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衡,课程内容单一空泛、脱离实际,实践课程单调薄弱、流于形式等问题,这成为独立学院培养合格教师的瓶颈。为此,独立学院急需优化课程结构、统整课程内容、强化教育实践以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以推动多元的、开放的、立体的教师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examines how outdoor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smania, Australia have implemented and perceive a new pre-tertiary Outdoor Leadership curriculum document. It draws on an analysis of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11 outdoor education teacher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achers were generally welcoming of the new higher-order curriculum and associated assessment strategies. They also believed that the new course appealed to a broad range of students, including those primarily focused on tertiary entrance scores, and that students were benefiting from the new curriculum. However, the teachers’ support was tempered by strong critique around the lack of direction in the actual curriculum document, the failure to provide a teaching resource document, concerns around assessment strategies as well as the lack of adequa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spite these critiques, the apparent short-term success of the roll-out has come from a strong community of practice among the outdoor educators. The results of this curriculum change process are analysed using a socio-cultural model. They are also considered in light of curriculum change processes in other marginalized curriculum areas, such as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marginalization of outdoor education within education circles at a state and federal level.  相似文献   

20.
STEM教育的宗旨是整合创新,这对STEM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我国STEM教育领域却存在课程体系不明、课程目标不清晰、缺乏细致的探究学习设计、专业教师储备不足、未形成健康生态等问题。STEM教育遭遇的困境实际上是经验主义的前现代教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表现。STEM教育不是教学法意义上的教育革新,而是全新的教育实践。STEM教育需要与以往不同的教育实践生态。因此只有升级为现代教育,STEM教育才能摆脱上述困境。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发展新教育学,并在新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组建新的专业团队,构建健康的STEM共同体和企业联盟,开发新的STEM课程并提供STEM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培养STEM专业教师以基于一致性的新方式实施课程,允许教师以教育众筹的方式参与STEM课程升级,最终实现STEM整合创新的教育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