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创新的时代,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自然也会有许多新经验。成功的经验给人以教益,失败的经验给人以教训。如何运用消息这一简明快捷的形式,及时地传播好的经验,是改革的需要,也是记者不可忽视的一方纵横驰骋的用武之地。 本人从业于地级党报《闽北日报》,近两年多有幸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8篇经验性消息,有些还刊于头条位置。在实践中逐渐有了一些体会。 树立“走路”的精神 脚板底下出新闻,采写经验性消息尤其如此。所谓经验,是指在某一地方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积累和证明所得出的新做法或新知识。其共同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经验性消息作为非事件性新闻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报道某个地方、某个单位的工作方法、经验、成果和形势,其时空的长跨度、事实的概括性、观点的抽象化等特点,决定了记者要将这类消息写得既新颖深刻、又生动活泼,达到指导性、可读性都强的效果,是有相当难度的.这也是新闻改革的课题之一.如何改进经验性消息的写作?我在采写《长阳三千教师扎根山乡建功立业》、《远安百万亩林海独秀一方》等一些报道中作了一些探索,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几点看法.一、树立正确观点,消除心理障碍要攻克经验性消息写作这个难点,首先要排除记者思想上的障碍,变被动型为主动型,充分发挥创造性.从实践中看,影响记者采写经验性消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一轻、二怕、三应付”:部分同志受新闻理论观点争论的影响,认为经验性消息不是正宗的新闻,轻视、忽视这类消息的采写;有的同志也很想在经验性消息写作上有一番突破,但因难度很大,常常浅尝则止,畏难而退,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还有一些同志在工作要求“不能不写”的情况下,便采取“会上拿材料,删改加标题”的办法,应付了  相似文献   

3.
“要让新闻鲜活起来。”这确实是媒体很值得在实践中认真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地市级的报纸上,新闻消息能否鲜活起来,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新闻记者获得的新闻事实是否新鲜。要获得新鲜的新闻事实,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把新闻消息写得鲜活一些,  相似文献   

4.
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收到不同的宣传效果。如果选择的角度平常,写出来的新闻就平淡无奇;如果角度新颖独特,写出来的新闻就富有新意和感染力。新闻姓“新”,而报道所选的角度也必须做到立意新,表现手法新,那么,这种新鲜脱俗的角度如何寻找、选择呢?笔者认为,它存在于新闻工作者深入细致的采访之中、认真开放的创意思维之中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之中。因此,探索和选择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就应当贯穿于新闻…  相似文献   

5.
袁媛 《新闻爱好者》2012,(18):44-45
一条新闻,有没有新闻价值,不仅仅在于新闻事实的大与小,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思想意义,在于记者在报道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思想如何,在于新闻的指导意义和舆论导向作用如何。所以,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发掘出选题的思想意义,是记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深入开掘过程。在依据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主题方面,笔者提出从九个"着眼"发掘主题的思想意义,与新闻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6.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而新闻创作是记者根据题材制作新闻的过程,具有自我选择性。看上去,"命题作文"这个词似乎和新闻创作相距甚远,然而,在许多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限制,记者时常会遇到"命题作文"这种情况,有的是题材固定,有的是主题固定,因此无法进行自我选择。如何在这种"命题作文"下,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呢?  相似文献   

7.
徐占焜 《新闻界》2000,(5):16-17
二、新闻背景的作用   有的记者、编辑认为新闻背景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新闻背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衡量消息水平的主要标准是新闻价值的高低,新闻背景能提高新闻价值。主题是消息的统帅、灵魂,新闻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新闻事实是消息的主要内容,背景能使新闻事实更鲜明、更充实、更有可读性。新闻背景还能帮助记者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视新闻背景的后果是消息单薄,没有深度,受众搞不清来龙去脉,产生种种疑团。 具体说来,新闻背景有五个作用。   1烘托和深化主题,点明事物的实质、意义,提高新闻价值。   在背景…  相似文献   

8.
“稿件内容属实为何还不真实?”这是不少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经验性消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采写角度与总体真实的关系。 新闻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采写经验性消息时应做到:既在着眼点上窄而深,又在立足点上宽而全;既要稿件内容属实,又要在总体上、本质上及发展趋势上真实。从新闻采写角度上分析目前经验性消息出现稿件内容属实还不真实的原因,当可归纳  相似文献   

9.
消息中的细节是指那些来源于新闻事实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记者常常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既可以增强消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提升消息的新闻价值,凸显消息的主题内涵,同时也折射出记者的新闻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新闻断想     
一新闻的定义,纵有多种解释,但窥其内核,我以为藏于中心部位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新”,不全是由事物发生时间的接近性决定的,有的却是属于记者发现的时间,仰赖于大的局势的许可。二大凡有思维和分辨能力的动物,对新奇的东西都有一种警觉感。即似是卧床不起的耄耋老人,只要头脑在活动,他总也希望得知窗外大千世界中的新鲜事情。求新是人类的一大本能。知此,就懂得了新闻的精要。三据说,新闻消息是由电报稿进化来的,“一字千金”,消息要求愈短愈说明问题。而从新闻消息中派生出来的通讯,则以其情节、思想、心态的描写拉长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新闻,主要的应该给人一些新消息和新知识,使人读了有耳曰一新之感,精神振奋。新闻贵在新鲜。新闻报道迟缓,人们阅读的兴味就会大减。现在有些记者不是想方设法去抓新闻,而是“守株待兔”等新闻,是要不得的。彭真同志过去曾告滅过北京日报的记者:“记者应该成为在高空盘旋觅食的雄鹰,而不要成为等鱼吃的长脖子‘老等’。”这番话很形象地说明了记者工作的特点。据说现在许多报纸编辑部有通讯积压、消息缺少的现象。这个  相似文献   

12.
苏岩 《新闻传播》2010,(9):126-126
动态新闻时效性强、新闻性强,本身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影响面也就很广。而非动态性新闻却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经验性消息、工作通讯等,往往时效性、新闻性差,经验性、理论性强,相对比较枯燥。这类新闻写起来既要有典型性、指导性,又要有新鲜性、感染力,比较而言,难度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3.
大凡社会效果比较好的新闻,其因素一股不外乎这样几条:或者事情新,为众多读者所鲜见,所关注;或者主题重大,提出的问题能切中时弊;或者反映的经验有典型意义,对实际工作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当然,还要写得好,符合新闻规律。不久前获得第六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国家与农民合建圆明园遗址公园》这条消息,可以说基本具备了上述某些条件。这条消息最可贵之处,是记者以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及时地抓住了在改革洪流中涌现出的一件新  相似文献   

14.
《新闻知识》第2期刊登学苑的文章,文章说,提高新闻的趣味一要有趣味的新闻事实。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鲜性,趣味性离不开事实的新鲜性。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与新、奇、趣密不可分,新在奇上,奇在趣上,趣在鲜上。 二要有趣味的新颖主题。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具有趣味的新人、新事、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就能寻找到有趣味的新闻主题。 三要有情趣洋溢的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标题标出趣味、才能吸引人,令人兴趣盎然。 四要有语言的灵活运用。新闻报道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1988年第2期《新闻学刊》登载《消息不必有导语》一文,强调“消息中的导语亟需废除”,理由之一是“导语降低了报纸的可读性”.这种观点,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从新闻的发展历程看,一百多年来,从没有导语到“5W”俱全的导语(即晒衣绳式导语),到重要W导语(即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方面)和以新颖取胜的延缓性导语,这是新闻适应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形势的不断进步.是新  相似文献   

16.
于为苍 《新闻界》2005,(1):110-111
消息中的细节是指那些来源于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新闻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记者常常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佳的新闻写作包括一整套技巧,它们使事实、概念、思想、感情的发布变得平易流畅,水到渠成。”消息写作使用目击式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消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提升消息的新闻价值,凸显消息的主题内涵,同时也折射记者的新闻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今年第6期的《新闻战线》,载介绍了叶国宝采写经验性消息的体会。叶国宝是福建南平市闽北时报记,自1998年9月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了8篇经验性消息。这些消息以鲜明的个性特色,新颖的改革思路,深刻的启迪作用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取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是福建南平市闽北日报记者,1998年9月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作品,至今已累计11篇,其中8篇为经验性消息。一位地市报记者能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新闻作品,实属不易。他的这篇心得体会讲得很实在,也很有见解,基层新闻工作者读来一定会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9.
朱国良 《新闻实践》2007,(12):58-58
作为一个新闻人,看到这样的消息,眼睛会为之一亮:重庆市一改"政府发布、媒体公布"的新闻发布惯例,推出"定点、定时、定人"的自主新闻发布制度,并且规定对媒体不得"无可奉告",在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可以提任何与主题无关的问题,而作为政府新闻发言人原则上不得以"无可奉告"来应付。在我的记忆里,这是重庆市委书记提出"在二版找我"后,重庆市在新闻改革中的又一亮点。这一改革体  相似文献   

20.
第四个字名曰:“新”字。所谓“新”,是指构思要新,结构布局要新,提炼主题要新,选择典型事例和情节、细节要新,开头、结尾要新,甚至包括通讯的语言都要新鲜和具有特色。新,是新闻的品格,新闻姓“新”。记者写每篇通讯都要有标新立异的思想,无论是构思和结构布局,都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要创新;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拾他人牙慧。所谓新,从本质看就是要求能够反映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事物在现时状态下所体现出来的新鲜意义。主题新的基础是内容新。要及时抓住事物的新发展、新变化,从中把握事物在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