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尼族传统医药文化是哈尼族优秀文化“梯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哈尼族“梯田文化”最具产业化发展前景的要素。论文根据哈尼族传统医药的特色、现状及红河州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对红河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切合实际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关联着哈尼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宗教观念、社会生活、情感世界,哈尼族鼓舞多用铓、鼓来作为辅助乐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铓、鼓从最初用于威慑猛兽以防身自卫、邀约猎手,逐渐演变为祭祀仪式辅助器具、婚嫁丧葬辅助器具、欢庆仪式辅助器具等。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鼓舞体现着由哈尼族人民所散发的生命意蕴。概括而言,这种生命意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哈尼族的魂灵观;二、哈尼族的生殖崇拜;三、哈尼族旺盛的生命力;四、哈尼族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重阐释了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的基本要素、历史渊源、风格特点、文化功能和表征意义及其在哈尼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尼族社会历史的精神食粮,是社会文化生活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哈尼族舞蹈提供了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神秘的宗教祭祀活动异彩纷呈,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由于不断迁徙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特征。它含盖了哈尼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也为我们探索哈尼族舞蹈历史与动律风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象依据。研究哈尼族舞蹈对我们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哈尼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红河学院杨六金教授的学术专著《中南半岛哈尼族文化研究》。这是一部对中南半岛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四国哈尼族村寨田野调查研究的成果。该书的出版,不论对中国哈尼族研究,还是中南半岛哈尼族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该书是一部创新之作。它有如下重要价值和特征:一开启哈尼族海外民族志研究哈尼族是中国西南及东南亚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民族。在中国,对哈尼族的研究可谓成果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迁徙史诗是哈尼族文学史上的明珠,记载了哈尼族在迁徙中逐渐发展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民族特质。通过对哈尼族迁徙史诗民族认同功能的分析,更清晰地认识迁徙史诗在哈尼族民族主体精神建构以及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民族神话是古老的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叙述了哈尼族的起源、繁衍、迁徙、战争、生产、生活等几千年历史的哈尼族古老神话,哈尼族神话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价值底蕴和哈尼文化意识,本文旨在对民族神话具有的宗教意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寻根意识、生命意识、迁徙生存意识等进行一综论式的概述,以此来窥探哈尼族神话深刻的意义及长远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作为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民间行为规范,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一种"准法"规定。它不仅在调节哈尼族主体行为规范、维持哈尼族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梯田的保护中展现出不一样的功能,它通过对梯田系统中核心要素的保护来实现梯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哈尼族主体对生计方式的选择更加多元,单一的梯田耕种已经不能满足哈尼族主体的发展需求,梯田在哈尼族社会日渐失去重要性,梯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梯田保护不仅仅需要资金扶持,更需要哈尼族传统村规民约的行为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传统医药化是哈尼族优秀化“梯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哈尼族“梯田化”最具产业化发展前景的要素。论根据哈尼族传统医药的特色、现状及红河州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对红河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切合实际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激烈碰撞的现代社会中 ,哈尼族民俗文化 ,亦在各种观念的相互激荡中发生改代变异。本文从哈尼族物质消费文化、家庭婚姻观念、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哈尼族现代异变的特点 ,并初步提出促进哈尼族民俗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透视着哈尼族的世界观、体现着哈尼族时自然的敬畏、彰显着哈尼族的民族性格和展示出哈尼族的审美情趣等内涵.曾在历史上发挥着陶冶民众情操、加强民族团结、强化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今天仍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本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思辨探索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阐述了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哈尼族传统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动物图腾崇拜是哈尼族自然崇拜中的一种,是哈尼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崇拜对象丰富多样,其中以虎、龙、鹰、燕子、蛇、狗等动物图腾崇拜为主,并具有崇拜的起因、发展、崇拜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民俗事象。它是哈尼族最初的原始宗教文化之一,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和专家访谈法对哈尼族秋千、武术、摔跤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独具特色的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的不同,体育文化特质的流变过程反映的就是一部宏大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研究这一文化流变过程并在这一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哈尼族民族前进的社会、文化学动因,对促进哈尼族地区的文明进程,把握好哈尼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选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民族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有着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通常以舞蹈的形式予以展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就成为哈尼族人的语言情感的载体。由此以哈尼族民间舞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艺术特质、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而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哈尼族的民间舞蹈、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生态学的视角看哈尼族的采集与狩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的经济类型自古以来以梯田农耕生产为主,成为哈尼族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但哀牢山区的动植物资源又为哈尼族的采集和狩猎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哈尼族不可抹杀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从人类生态学的视角考察哈尼族采集和狩猎生产方式,可以透视采集与狩猎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哈尼阿培聪坡坡》系统的记载了哈尼族祖先从开天辟地、发展、战争到迁徙各地的历史状况,以及人们在各阶段的生产、生活情形。它是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哈尼族真实的历史记忆,是一部记录哈尼族历史的活的"史记"。本文运用口头程式理论,从文本、语言、叙事范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哈尼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揭示了歌者程式化的记忆形式及"限度内变化"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探寻哈尼族民间文化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以云南哈尼族妇女体育为研究对象,时间段选择新中国成立到发展至今这段时期,深入剖析妇女体育。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研究哈尼族妇女体育发展状况,促进哈尼族妇女体育发展,丰富哈尼族传统体育内容。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是从隋唐时期乌蛮部族中分化形成的一个单一民族,自它形成单一民族起,见诸汉文史籍的族称不胜枚举,但自隋唐到清代的"和蛮""和泥""斡泥""窝泥"等族称,均系他称而非自称。通过考察彝族对哈尼族的称谓,并与历史文献中的哈尼族族称作对比,认为历史文献中哈尼族族称是彝族对哈尼族先民的称谓。又通过对哈尼语和彝语语音对应关系的探讨,认为彝语中对哈尼族称谓其实来自于哈尼族自称,即"和泥""窝泥"等族称的本源是哈尼族的自称"哈尼"。汉文文献中从"和蛮""和泥"到"斡泥""窝泥"等哈尼族族称的演变与彝语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森林面积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恶化的趋势下,保护环境、保护森林成了全世界共同的主题。往昔哈尼族居住区域一直保持着茂密的森林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哈尼族地区的森林和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相对于全球大面积的森林锐减和普遍的水土流失,哈尼族地区依然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主要原因就是哈尼族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有极为值得赞赏和借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思想和一套极为系统有效的保护森林环境的习惯法,使得哈尼族地区至今依然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生态奇观。文章以红河上游中国境内哈尼族居住区域为研究对象,论述哈尼族习惯法在保护森林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