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抓好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十分重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丰富的担当意识,广大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担当意识,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要培育担当意识,并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实践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代表了社会主义的总体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是青年的核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调研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是未来社会思潮的中坚,他们的价值观将指引社会价值观航行的方向。然而,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复杂多变的趋势。因此,深刻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积极探索构建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并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确立一套符合时代潮流与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价值体系,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青年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归依。当前,应主要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等三个层面抓起,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并加以奉行,惟其如此,新时代的人文精神才能在高校乃至中国社会真正地培育和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思想盲从、价值观的功利化导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价值观的个人倾向导致集体观念淡薄等挑战.对此,可通过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体作用三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当下,新入职高校青年敬业精神有缺失之势,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伟大教育梦的实现,制约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高校扩招和片面的培训考评体系,市场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责任缺失,以及教师自身问题是造成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重要原因。因而,构建教师培训考评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培育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标本之举措。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多元化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的当代中国,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为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之一,重视社会实践与道德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即道德践履。将传统文化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中,通过研读经典、文化考察和专题讲座等方式,丰富、深化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开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应把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列.影响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低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地方党组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不高;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诚信、文化建设领域的虚无等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努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环境;逐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是实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研究,探讨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强国之基、兴国之魂,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化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以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中的本源意蕴分析为出发点,对培育过程中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以期从多维度、多视角探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中的伟大创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价值迷区。本文主要从社会、高校、家庭和自身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并针对出现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党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基础,高校应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简要分析了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崇高的精神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为党和祖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提供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广等优势,使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积极稳妥地探索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模式,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应通过坚持多样并存中的一元主导,构建和谐校园等途径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5.
延安精神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成功地哺育和影响了几代青年,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得以延续和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要把握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探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高校要以载体建设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对其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尤其是传媒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结合高校传媒专业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在其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怪象,对其思想根源进行了剖析,指出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从教育管理、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培育与践行,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云超 《江苏高教》2015,(2):135-1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核,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作为未来中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直接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高度。只有找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从"知、情、意、行"四点入手,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自信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提出发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首先遭遇极端个人主义的冲击和挑战。在理论和现实双重层面上反思和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将成为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