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和发展,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近代中外文化冲突交融的最重要的精神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致思实用、知行关系、一分为二、内圣外王、民本主义等思想和精神,经过毛泽东的批判、改造和继承,成为毛泽东哲学的精华,使毛泽东哲学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性格和中国哲学精神.它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形式,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和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前途,而且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智慧,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范畴的"实事求是",经过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上升为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最高纲领和根本宗旨在毛泽东的阐释下,闪耀着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古代的"知行"关系思想、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与传统的"民本"思想、自我批评的作风与古代的"自省"思想都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但它也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哲学的文化土壤,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消极的认同,而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其扬弃后的理论创新,古为今用,从而使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为毛泽东接受、研究、宣传、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渊源;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为毛泽东思想提供了载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不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率先垂范,而且着眼于革命事业的总体目标,系统阐发了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事实上,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致思理路中的文化旨归,为我们超越传统文化的羁绊,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前置性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旨归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延展。显而易见,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并且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指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方针和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建设,其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其中,毛泽东执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又是一位深谙中国历史的伟人,因此,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谐思想与尚贤思想对毛泽东执政方略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众化是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一生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认识到文化大众化在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中的重要作用后,毛泽东早年即开始了对文化大众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探索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断修正自己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并逐步抛弃了资产阶级文化观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早年对文化大众化的探索对毛泽东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重要思想,不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识别和抵制诸如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以及"儒化中国"的复古主义等错误思潮,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此前,发生于1935年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与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具有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互为动力的,在这次关于"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也促进了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是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次,1930年代也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与这次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战中,学者们对文化建设的原则、途径、方法及文化的任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促进人们更加理性和清醒地思考中国文化建设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最后,在这次论战中学者们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中国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表述的雏形,论战同时引发了关于文化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如何使之中国化的思考,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恰是对这一问题深入思考后作出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文化性格,即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性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双重文化性格,在当代对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今天正处于全球化影响下所进行的文艺转型和构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中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政治文化"的新视角,去扫描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宝库中,寻找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政治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从而挖掘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科学依据与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其中,毛泽东执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又是一位深谙中国历史的伟人,他以传统文化发蒙并在日后的长年累月间悉心研读中国古代文献,因此,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丈化中的德治思想对毛泽东执政方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对毛泽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逐渐成为了新的热点与难点。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前提条件为明确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而对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指出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作用与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其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引导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毛泽东文化观的内容和在建设我国先进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蕴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从实事求是、最高理想、群众路线、军事思想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之前两年内,新启蒙运动学者、延安文化人、共产党理论家对文化运动的民族化以及马列主义中国化、具体化问题多有论述,但大多是从某个局部提出问题的.从该命题提出的场合、立论的高度以及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来看,可以认定毛泽东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第一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是中国革命运动的必然,是"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也是毛泽东个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必然.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是压制王明和党内留苏势力的"花招"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该命题的提出有着不可忽视的国际背景,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后续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引领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运用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借助于传统文化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有关具体问题,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