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和离异家庭子女的日益增多,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面对家庭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尽快医治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拟从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生理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特殊家庭可能导致的对子女心理行为问题,进而总结了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离婚率悄然上升,家庭离异学生的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家庭离异学生较正常家庭学生更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无论是父母、教育者还是社会都应该关注家庭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单亲、离异家庭给子女的心理、品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心理自卑、行为孤独、情绪郁闷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单亲、离异家庭爱的缺失,社会的世俗观念和学校工作的忽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重点介绍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离异家庭子女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刘先华 《培训与研究》2010,27(3):95-96,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缺陷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父母离异给子女的心理造成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子女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又表现在性格和社会适应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和促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校发现许多“双差生”均出现在离异家庭之中,父母离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打破了他们心理和感情上的平衡,表现出孤僻、自卑、冷漠,甚至敌视的不良性格和厌学、逃学、出走、打架、斗殴等问题。我们从2000年起将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立足学校教育、协同家庭教育、联动社会教育,开展了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不稳定的因素在增加,离异家庭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学校里也相应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学生。有调查发现,54%的犯罪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的不良。另外。还有一项对210名少年犯的调查表明,家庭关系破裂.向外寻找“友谊”、“温暖”而犯罪的占41%。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心理深受创伤,自尊心尤为敏感而脆弱,时而自满,时而自卑,心虚而有戒心,敏感而多疑。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行为独来独往,不合群。同学间缺乏交流,有失落感。课堂上,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很被动。作业、练习经常不完成甚至不做。父母离异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强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而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情况受到抚养人的直接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缺乏安全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作为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朱怀堂 《教师》2014,(21):14-14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组合家庭等问题家庭也越来越多。问题家庭子女在心理、学习方面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是学校教育的难点,也是盲点。这些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往往与众不同,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和冷淡,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形成一种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为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13.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离异家庭不同于一般家庭,只具有"部分家庭功能",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家庭离异的过程中都深刻体验到分离的煎熬。离异家庭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解体的家庭。其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例如子女的生活问题、发展问题、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所谓特殊家庭就是指与一般家庭有别,家庭成员构成特殊。缺少健全机制的家庭。夫妻离异、再婚是造成特殊家庭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我国的离婚案件为27.2万件;1999年为120万件。平均每年增长8.1%。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离婚率更是日益剧增。夫妻的离异再婚又导致出现了很多特殊家庭的孩子。据报载北京的一所中学初三某班有52名学生,其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有19人。占36.5%;丰台一所工读学校19名学生中有12人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占63.2%。除此之外,弃婴、不育夫妇的抱养、父母异地工作孩子托人代养也都是造成特殊家庭的原因。由于这种家庭的特殊构成,使孩子生活环境氛围与一般家庭相比有一定差异。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孩子与一般健全家庭孩子在生活、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内心、人格的扭曲。特别是夫妻离异后。放弃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或者反而疼宠有加,导致青少年心理、思想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违法犯罪。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学生在此心理急剧变化时期没有得到较好的辅导和干预,就可能终生摆脱不了这种阴影。我们应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对离异家庭小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并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干预机制,更好、更快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6.
许多离异家庭的子女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情况受到抚养人的直接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子女往往会产生被抛弃心理与失落心理、缺乏安全感、愤怒的心理和攻击的行为、行为退缩和逃学厌学等问题,作为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使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习成绩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父母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使家庭往往成为宣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的下降,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的重构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圈子的局限,家庭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低段学生家庭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建立多元化双向互动的家庭心理辅导模式,构建低段学生家庭心理辅导的亲子活动体系,探索家庭心理辅导的具体策略等三方面展开论述,为开展低段学生家庭心理辅导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吴秀标 《辅导员》2010,(10):27-28
离异家庭学生的生活环境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想使离异家庭学生同完整家庭学生一样得到健康发展,最关键的是需要家庭温暖、学校教育、社会保障的密切配合。笔者现从学校教育层面来探讨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情绪变异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谈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教育多年,教学上接触了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普遍缺乏家庭温暖,性格比较古怪。归结起来,可分为放纵型、自卑型、依赖型、发奋型等四种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