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贯穿于美国民主发展的历程中,相关成果的取得总是与美国外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一战的爆发,为美国黑人争取民主权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美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进行了军事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这使得黑人第一次大量出现在军队之中。一战期间,不论是国外战场上战斗的黑人士兵,还是国内服役部队中的黑人士兵,都肩负着争取民权的压力。一战期间美国黑人士兵的民权运动,为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黑人文艺复兴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人文艺复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黑人文化"首府"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中心,由黑人知识分子和文学艺术精英们所发动的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提高黑人民族自尊心、争取黑白融合的文化运动.黑人文艺复兴使美国黑人变成一个对美国文学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少数民族,树立了新黑人形象,极大地提高了黑人的社会自我意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黑人成为世界大舞台上的一成员,极大地拓展了国际间的文化与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3.
每个都有自己的梦想,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为黑人争取到拥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逐渐认识到,南北战争所致力的解放黑奴运动并没有产生使美国黑人成为完全平等公民的预期效果。20世纪后期,美国黑人的公民权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视黑人的法规和惯常做法的层层约束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黑人志愿团体和教会,以及其他各阶层关心此事的美国人团体,同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曾一度盛行,对唤醒国人的公民意识、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公民参与的典型,这场以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为主要手段争取黑人民权的群众斗争,对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和唤醒黑人更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美国民权运动的产生、过程和结果几个方面分析公民教育与公民参与的关系,探讨我国在开展公民教育过程中借鉴和参考美国的公民教育制度,促进广泛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文学经历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莱特式反抗小说"和"寻求黑白融合小说"三个阶段.黑人文学以其厚重的历史使命感,深刻的现实意义,影响并推动着美国黑人争取权利斗争的历程.美国黑人文学与美国黑人运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内战后的美国社会,黑人们虽然取得了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和解放,但是种族主义仍然盛行,不平等现象随处可见.在这黑白文化的"大杂交"中,由于白人文化的主流地位及其霸权主义倾向,美国黑人及其文化时刻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美国黑人如何界定自己?如何在保存自身文化身份的同时,探求和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是每一个美国黑人无法逃避的现实.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在小说<无形人>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求.  相似文献   

7.
文学人物的文化身份阐释是当代形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美国少数族裔中黑人女性群体的代言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揭示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所遭受的社会压抑和性别歧视,唤起了黑人的自省和改变自我命运的勇气,同时也唤起整个社会对改善黑人成长环境的思索。本文通过对《宠儿》这部作品的分析,从独特的视角透视了美国黑人妇女多重的、复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同时也昭示了一个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从洛克的宗教哲学观、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讨论<六月庆典>,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发现现代美国黑人确认自我、赢得自由解放、进而与现代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历程,揭示拉尔夫·埃利森捍卫黑人传统道德文化、争取黑人权利、探索黑人身份的积极价值观以及促进黑人与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9.
文化身份认同和边缘学自我批评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同为研究美国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步入20世纪中后期,由于黑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断显现,一大批优秀黑人女性作家产生,为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文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拓展了美国文学的研究思路。对于黑人女性文学而言,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是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人们的思维方式,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看待女性的特定模式,同时也为其他种族了解黑人女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民族的差别是引起语言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黑人英语是由于民族等因素形成的一种美国英语变体.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国黑人英语和普通美国英语,进而阐述了二者在语音及语法上的若干差异,其对于英语学生了解美国英语的状况和阅读美国文学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从第一批黑人踏上美国土地,为了如何生存谱写了一部血泪斗争史,也是一部利益驱动下妥协史,从奴隶到自由人再到公民,在美国法律史上定下的每个烙印,形成以制定法和一系列重要司法判例共同构成的美国黑人法律制度。本文追寻美国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历程,分析美国黑人法律制度构建轨迹,揭示美国法律制度构建依据、核心价值和人权实质。  相似文献   

12.
从第一批黑人踏上美国土地,为了如何生存谱写了一部血泪斗争史,也是一部利益驱动下妥协史,从奴隶到自由人再到公民,在美国法律史上定下的每个烙印,形成以制定法和一系列重要司法判例共同构成的美国黑人法律制度。本文追寻美国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历程,分析美国黑人法律制度构建轨迹,揭示美国法律制度构建依据、核心价值和人权实质。  相似文献   

13.
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是国际上敏感的话题。对于美国黑人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很特殊.他们的命运更加引人注目。在不同时代.他们所遭受的境遇和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不一样。但目的只有一个.真正地为作为美国社会一分子的黑人争取应有的权利和自由。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和《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翁虽然生活在相隔一百年的美国社会.但是他们的命运确实如此惊人般的相似.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文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文化的特点,以废除奴隶制、反对种族歧视为主.由于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所以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具有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特点,针对二战后期至今黑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了解到美国黑人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教育公平与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看似公平与平等的黑人教育背后其实潜藏着无形的种族主义和不平等的黑人教育.美国黑人教师数量与比例都不能与白人教师同日而语,而且缺乏有针对性的黑人教师教育,“平等即相同(equalitymeans sameness)”的理念其实忽略了黑人文化的独特性.美国黑人教师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够给黑人世界传授足够水平的文化和人生的崇高理想,到那些不仅不懂文字、也不懂生活的人当中去散播文明的种子.文章还涉及美国黑人教师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并明确提出发展黑人教育的关键在于让黑人掌握教育的管理权和话语权,要“黑人教师管理黑人教育”.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对一个曾经被剥夺了话语权利的民族来说,音乐是能够将他们的痛苦经历升华的最有效的艺术形式.美国黑人文学”存在的基础是民族文化,而黑人音乐正是一种最能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特质的符号.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里弘扬黑人民间文化,以布鲁斯为基调反映艰苦的黑 人生活《最蓝的眼睛》中克劳迪亚对佩克拉悲剧的叙述就是用布鲁斯的传统来讲述的.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首部获奖作品《所罗门之歌》讲述了黑人男青年自我探寻的故事。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镜像理论中的"自我"与"他者"观出发,分析主人公奶娃的精神世界。说明只有将自我与他者相结合,接受黑人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才能寻得自己的根、才会真正获得精神和人格的独立与自由、黑人才能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成功地找到他们的身份。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语境化活动.它要求从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民族或政治等语境出发,对文学作品及其中的文化现象做出解读.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本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针对这种特征,只有运用文化研究的语境化理论,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将黑人文本置于其特定的语境之中进行解读,才能在文本中达到对黑人实际体验的正确理解,并从中透视出黑人文本解释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英语实际上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具有自己的语言体系。随着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的上台,美国黑人在社会上的地位的提高,黑人英语的未来将是一条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20.
韩宏丽 《文教资料》2010,(19):35-3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描写了美国内战后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极大伤害,但作者在控诉奴隶制罪恶之时摒弃了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从而使得《宠儿》中所刻画的白人形象呈现出两面性。这与以莫里森的作品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所倡导的"融合"主题相吻合,也与美国当代多元文化的需求一致,表达了作者对实现黑白种族融合从而真正实现黑人自我解放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