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涛 《军事记者》2005,(11):65-65
今年四月下旬的一天,第二炮兵某基地礼堂正在举行“岗位成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当一位将军将一台笔记本电脑作为奖品送到一名上尉手中时,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受表彰的是第二炮兵某基地宣传处干事韩海峰。他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0年来,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潜心钻研业务知识,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火箭兵报》、《长缨》、《陕西日报》等媒体上刊稿600余篇,其中两篇稿件获全军军兵种报刊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此外,他曾三次荣立三等功、10余次被解放军报社、火箭兵报社和二炮、  相似文献   

2.
经总部批准,从2001年元月一日起,我军被列编的10家军区军兵种报纸,除《战士报》已于1996年改版之外,有7家同时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暂未改成大报的《人民前线》报也在此前一年由周三刊改为周五刊,《火箭兵报》也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这是一件在我国军事新闻宣传事业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它标志着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我军报业与处在大改革大繁荣中的社会主义报业进行对接有了更为切实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王英:用爱为生命之舟续航》在《火箭兵报》头版头条发表后,有战友打来电话称赞稿子角度选得好,内容写得实。新华社、《解放军报》、《科技日报》、《健康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刊  相似文献   

4.
韬奋一生主办过六刊一报,《生活》周刊于1926年创设的“读者信箱”专栏是他最早与读者建立的信息通道。此后,他坚持亲自拆阅和认真答复读者来信,一直贯穿于韬奋18年的新闻、出版生涯,成为他须臾不离的办刊法宝。韬奋曾把办好“读者信箱”专栏当作重要经验之一,他对夏衍讲:办好刊物的经验是亲自抓“一头一尾”。“头”是社论,而“尾”,就是答读者来信。通过它,韬奋不仅实现了早期“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鹄的”的办刊目的,也在与广大读者的精神互动之中汲取力量,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努力追求实现广大群众的最高利益的同时,完成了由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我担任报社摄影记和图片编辑的13年中,通过不断地向《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及各军区、军兵种报学习、求教,既使自己的摄影水平和编辑能力有了提高,也使自己分管的《火箭兵报》摄影工作有了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摄影专题报道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读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建国50年来,中国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事业更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回顾地市报所走过的50年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有以下6个方面特色。 一、扩版增刊办子报 增加报纸刊期,扩大报纸版式,由四开小报变对开大报,由一社一报变多种子报子刊,这是地市党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加速报社事业发展的一项极其有力的举措。 江苏《无锡日报》是全国地市报中办子报起步最早的报社。80年代他们便办成了三张子报:1983年,他们创办了兼有…  相似文献   

7.
近日翻阅韬奋小言论颇有感触。在现代中国的政论家中,很少有人像韬奋那样,拥有那么众多的读者,在群众中产生那样深远的影响。而韬奋所写的小言论则更是盛誉报  相似文献   

8.
宿舍里住进一个男军官 走进军事记行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报社调我时只见其,没见其人,直到调档案时才知我的性别。经过一波三折,我成为《火箭兵报》的一名军事记。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有个男记就对我说:“女人当军事记,麻烦!”第一次下部队采访,就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9.
张茂松,现任第二炮兵火箭兵报社副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他的微距花卉摄影作品。是摄影镜头、快门、三脚架与心灵、情感紧密融合的结晶。既小中见大,又大中见小,赋予花卉生机无限的意涵联想。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开始后,新民报经理邓季惺的胞弟邓友民到延安去了。邓和报社一个与友民要好的同志,邀请他给《新民报》写通讯,他表示同意。《新民报》由南京迁到重庆复刊后不久,原在报社工作的胡迦彤(宋迪夏)同志也去延安,报社负责人和与胡有关的人,又要她写通讯,她也同意了。还有报社的其他同志,也根据各自的关系,约请去延安的同志写稿,都乐于接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24日是邹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业绩卓著,品格高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我国进步文化和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的。他说:“要把单张的《生活》周刊改成本子,要有钱;开展事业要有钱;增加同事以分任过忙的工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10,(5):I0002-I0002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人民武警报社、人民军队报社、火箭兵报社等军事媒体,以最快的速度派出采编人员前往灾区采访,及时生动地报道了抗震救灾部队的最新新闻。这里刊发的是部分记者在抗震一线采访、生活的镜头。  相似文献   

13.
29年如一日地从事要闻编辑工作.经常白班夜班连轴转.是全报社上夜班时间最长、休息时间最少的人;平均每天编审稿件2万字.累计编审稿件7000余万字,是全报社看稿最多的人。他就是第12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吉林日报》编务中心主任李文彪。  相似文献   

14.
退役士官焦文涛被聘记者本 刊 讯 朱 保 松 报 道 :7 月5日,济 南 军 区 某 预 备役 高 炮 团 退 役 士 官 焦 文 涛 ,被 《半 岛 都 市 报 》正 式 聘 为记 者 。 在部 队 期间 ,他 是团 报 道组 报道 员 。参 加了 解放 军 报社新闻 函授 中 心的 学习 ,提 高 了自 身的 写 作、摄 影 能力 。当 兵几年 来, 先 后发 表摄 影 、评 论、 文 字等 新闻 作 品 480 多 幅(篇 ),多 次 被上 级评 为 “新闻 报 道先 进个 人 ”。部队报道动态…  相似文献   

15.
3.办一份真正“人民的报纸” 韬奋一生总共创办并直接主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分别是《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原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生活日报》和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发行量15万份,《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20万份,《全民抗战》三日刊发行量30万份,都创造了同时期全国杂志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日报》创造了当时香港报业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书店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年度出版图书品种一度居全国出版业第一,鼎盛时期拥有遍布全国的56家分支店.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韬奋一直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推广主流的大众文化.他坚决反对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记者部落     
他从基层报道员、新闻干事干起,参与创办部队报刊;经过他的报道,很多先进典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走了许多别人不敢走的路,也有许多别人得不到的收获。本期传媒骄子,介绍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边防警察报社总编辑王超杰的事迹。  相似文献   

17.
1982年,被迫寝刊17年的上海《新民晚报》复刊了。新组建的财务部门在清点旧账目时,发现报社的工会基金,原来是《新民报》创始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的私人钱款。那是在1953年,上海《新民报》公私合营时,报社工会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他们就垫出钱来,作为全社100多位同仁的借款基金的。于是,财务部门就致函在北京的陈、邓夫妇,请他们收回这笔钱.报社很快便接到由邓季惺执笔写来的复信,信中说:“过去怎么做,现在也就怎么做。”至今,报社四五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倾其毕生精力,创办了六刊一报,用他的满腔热情书写着珍贵的"生活"精神。文章从办刊立场、受众定位、内容特色、管理策略、经营之道等五个方面对韬奋的"生活精神"进行解读,以期给予当代新闻工作者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希望。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04,(1):19
本刊杭州2003年12月25日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瑞安等9个县(市)今天在杭州签署县(市)报社购并合作协议,《瑞安日报》等9家县(市)报将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加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至此,加上早几天已吸纳的《浙江法制报》,浙报集团由原先的六报两刊一网站扩展为十六报两刊一网站,事业发展迈上新平台。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出席签约仪式。他说,浙报集团吸纳9家县(市)报工作的顺利完成,既是报刊治散治滥的成果,也是浙报集团做大做强的成果。吸纳工作完成后,浙报集团和9家县(市)报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集团所属各报要努力做  相似文献   

20.
传媒动态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于10月30日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