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冷专业课程的“任务驱动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冷专业课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知识。其方法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任务,并引导学生设法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知识,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教学过程包括"情境的创设,任务的提出、完成和评价"等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2.
杜海贵  巩晓琴 《文教资料》2014,(23):165-166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思想品德课要建构以"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指导学法、培养习惯、教学公平、鼓励创新"为特征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汝泓 《江苏教育》2012,(34):48-49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综观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消化知识、操练实践的时间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主动探究学习少。这种状况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阻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造成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为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倡议开展"自主互助  相似文献   

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要求学生能"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去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且要重视学生对学法的获得和掌握,这样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实施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身的认知主动获取知识。现实教学中很多课堂存在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学法指导、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  相似文献   

6.
樊铁军 《考试周刊》2009,(16):61-62
〈正〉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所述是笔者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朱琰 《中学教学参考》2014,(30):118-119
<正>传统的汽车专业课教学,总习惯于教师讲解,学生听练。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从谈起。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彻底摒弃。建构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知识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知识,而是通过主动地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新信息,建构当前新知识。为此,汽车专业课的教学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  相似文献   

8.
胥春霞 《广西教育》2014,(13):89-8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于一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士国 《考试周刊》2011,(76):166-167
思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互动、情感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如果灵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突破"预设",就能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形成品德,打破传统品德教学的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品德教学变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创造新型的"教"与"学"关系。这种变革将以往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改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问题"。本文从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开展问题探究的优点及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问题探究"等方面,阐述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问题探究"。  相似文献   

11.
郑书兰 《考试周刊》2009,(52):164-16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使其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中,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需要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工具"和"容器",而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王雯雯 《考试周刊》2011,(47):174-174
"探究式"课堂教学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1]。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程序。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作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其目的就是让学习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现这一目的,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论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处理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与教师价值引领的关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主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事实上都是导的作用。学是教的根本目的,本文研究历史教学中“导与学”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学到家,教师是否恰当运用教学方法,都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研究“导与学”,首先教师要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18.
赵亚荣 《新疆教育》2012,(21):182-182
1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固有的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也自觉地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取得好成绩是自己学习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改变课堂中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教学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林弼 《中学理科》2005,(10):29-30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学习中构筑自己的知识大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有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照般成人的观点.”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能被动灌输,只能从学生主动学习去获取、去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足被动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只能是复现型人才,而现代社会Ⅱ乎唤综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新模式的探讨,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因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而迅速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