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应该是从心灵的深处悄然流淌出的歌声;应该清新自然,充满真情;应该一字一句都能让人读出生活的原味,甚至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流连忘返,或拍案叫绝,或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2.
历史为人类过去的活动,属于生活的范围;史学为研究这种活动的结果,属于知识的范围。且取其他社会科学以为譬:如经济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经济生活的经济学,则属于知识范围:社会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社会生活的社会学,则属于知识范围;政治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而研究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则属于知识范围。生活为独立自存者,知识则依循生活而起。历史既属生活范围,故系独立自存;史学既属知识范围,则依循历史而起。有历史而无史学,事属寻常;正如有植物而无植物学。有动物而无动物学,有矿物而无矿物学等等,同属寻常之事。但谓有史学而无历史,或史学不是依循历史而兴起.则为自相矛盾而不可思议的奇谈。虽然历史与吏学之别.固截然不可混同者:但过去治史者或完全不知有这等区别.或知有这等区别而不十分措意,或十分措意而无适当之词以表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范围。最后一点,尤为普通。  相似文献   

3.
提炼,是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需要的东西。学生作文时的“提炼”,是指从生活现象或文本材料中提取思想精华。个性提炼,则是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个性体验,从某种生活现象(或文本材料)中提取富有个性的思想观点;或提升原有的某种思考使之进入新境界;或提纯某种思想感情,使之更加纯洁美好、健康高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生活应激方面的差异,探讨社会支持与生活应激相关。方法:对160名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与学生生活应激问卷的测试和分析。结论:(1)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体层面或某些维度上达到差异显著水平;(2)不同背景变量的大学生在生活应激的总体层面或某些维度上达到差异显著水平;(3)社会支持与生活应激在某些维度或因子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4)社会支持系统对生活应激程度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5.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叩动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张丹丹  唐惠忠 《中国教师》2014,(7):84-85,95
<正>小说是生活的百科全书,有鲜活的生命、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意蕴;有许许多多或悲壮或缠绵、或欢乐或悲伤、或激烈或优雅的故事;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有艺术化的辽阔大地、浩瀚海洋和幽蓝星空……走进小说世界,人们就步入人类的心灵天地,领悟生活的真谛,接受精神的洗礼。中学语文教材所选  相似文献   

7.
崔益林 《教学随笔》2013,(19):33-38
<正>一、文题揭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叩动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教学回归生活"①的研究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教育界极大的兴趣,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2004年、2006年的年会都将"教学回归生活"问题列为了探讨的主题。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由于其研究视角的差异,各自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伴随着极大的争论。纵观以往的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的解释与理解,如"生活"、"生活世界"、"回归"等概念的内涵问题;教学为什么要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的问题;教学能否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的问题;教学要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14,(5X):82-82
<正>和味社团,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和墨社团,弘扬书法艺术;和红社团,"绣"出一片色彩斑斓的校园风景;和阅社团,在阅读中品味生活。学校开展的教师社团活动,丰富着教师的生活,每个社团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和"字,体现的是学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在社团展示中,和墨社团的书法作品,或楷书、或隶书、或行书,工整大方,活泼灵气,尽管没有装裱,但让大家沉浸在墨香趣味之中,令人难忘。和红社团传承中国女红,教师们精  相似文献   

10.
<正>在农村,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全部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这种现象现在十分普遍。由于老人和孙辈毕竟是隔代血缘,加上年龄和文化差异,以及教育缺乏科学性,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或生活方面都得不到很好的  相似文献   

11.
袁晓静 《中国教师》2011,(Z1):21-22
<正>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数学题中出现了许多实际应用题,它们或贴近生活,或取材于生活,给人留下了亲切的感觉,可见把生活融入到数学教育中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趋势。于是我在教学中不仅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  相似文献   

12.
写作时言而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以知识代替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为此,笔者就“整合式训练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有过失或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学生的过失或错误,不同教师处理的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亦不同:有的过失或错误不断减少;有的非但过失或错误没有减少,反而与教师之间因关系的恶化心理负荷加重,其正常学习生活状态受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说明了幼儿艺术教育要走进幼儿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一、立足生活进行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都活在他者中。他者不仅指他人,还应包括外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为了他者而活着,活得卑微或者活得高贵,其实高贵未尝不是另一种卑微,主动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被动;总之,我们成了他者的奴隶。我们不由自主地接受着他者的奴役,不自觉地沦为了异己的人或物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主宰了生活,其实我们早已被生活所吞没。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目前,大部分教师非常注重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寓数学内容于学生的生活现实之中。但在实践中,大家常常把握不好数学生活化的度,或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或照搬生活场景,将数学课上成生活课……那么,如何把握好数学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生活的外延。在课堂上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上验证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语文,语文学习将更有活力与吸引力;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师生共同的生活经历,可以是一节语文课的桥梁、框架或钥匙。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必须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会丧失文学指导人们认识生活这一重要的社会职能.但是由于人们对生活的本质看法不同,导致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迥异.同一部文学作品,有人说它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或某些本质方面,是真实的;有人说它没有反映生活的本质,甚至是歪曲了生活,不真实.因此,对生活本质的理解正确与否,就成为判断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真实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沈辉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42-44
钱荷玉是清代泰州女性文人的杰出代表,她借助诗歌倾吐心声、抒写性情。她的诗作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触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或歌颂自然景物,托物言志;或表达至真亲情,抒写哀怨病愁;或评价历史现实,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不同的题材让后人可以了解到诗人的真实生活和心理感受,并获得一定的认识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