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秀莲 《广西教育》2013,(20):38-39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笔者尝试从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备课要有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要做好4个方面:①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考虑,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②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开发,教师要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的开发,教师要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一、常规教学的主要过程 1.教师的备课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个人备课,二是集体备课.首先学校要制定详实可行的宏观常规要求和制度,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集体备课要大胆放手给各学科组,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科教研组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集体备课内容,对于教学中不易突破、比较重要的章节且与中考联系密切的内容,集体备课时要重点解决.集体备课时,准备要充分,要克服形式化,并要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点,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吃透吃准课程标准和课改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深入领会中考精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对教材进行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实际化处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准确把握章节的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实行超周备课.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备课方式,是教师课程、教材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新课程下备课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在以往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盯着校内教材而忽略了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前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整合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要注意参与社会生活。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  相似文献   

4.
正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进行的集体研讨并共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一种高效教学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享集体智慧、共享优质资源、博采众家之长,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但集体备课必须要处理好四种关系,才能使这种教学活动实用、高效。一.要处理好主备与集备的关系。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的精心备课,组内教师都必须先熟悉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深入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5.
秦琴 《文教资料》2011,(28):149-150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践行"生活化教育"的理念,首先要做到备课生活化,即备课的视角不仅指向教材,还要指向生活;不仅指向教学预设,还要指向教学生成。让备课成为一种"职业习惯"要改变备课理念,改善备课途径,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写教学反思,让备课体现在职业生活的全过程,让备课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只有真正"走进"教材,方能从容地"走出"教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联系生活、反思总结等方式,全面认识教材,充分解读教材,真正理解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基础,备课的过程是教师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有没有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而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因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由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学上的失误与缺陷,有利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正一、农村联片式网络集体备课产生背景传统的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学科组或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开展解读课程标准、剖析教材内容、定位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情、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流程、反馈教学情况等系列活动。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新的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对象,对教师个体来说,要备好每一节课极具挑战性。而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相互探讨合作、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基础,备课的过程是教师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有没有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而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因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由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集体备课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学上的失误与缺陷,有利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教材文本资源开发的研究,追求师生教材观理念的转变;追求务实的教学目标;追求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追求有效的集体备课,实现文本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传统备课方式强调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备好教学对象——教材,备好学习主体——学生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科组、集备组的集体备课。传统备课方式也强调备学生,但是从教师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情感价值水平,这种备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科学设计,拓宽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空间,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实践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3.
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并倡导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14.
一、确定课堂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谓的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活动能够相当高地达成目标的课堂.因此,教师自身对课堂目标的把握,就成为有效、高效教学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有课前的精心备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越清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搞好集体备课,集中集体智慧,科学地把握教材.这样,在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活动时就不会盲目行事,小组活动也就有了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曾伟 《文教资料》2009,(22):78-79
在语文学科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周到严密.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细细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教学目标的正确设置是备课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细致地研究清楚所备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使备课内容显现层次性、差异性.教师备课还要备自己,备条件.而且在课前教师要充分预设,预测在哪些教学环节学生最有可能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质量,而认真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研究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对教学水平有关键性的促进作用遥1.备教材遥教材是教师授课尧学生学习的根本袁科学地运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遥教师在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17.
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并倡导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18.
柯佳丽 《文教资料》2013,(16):158-160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备课要经过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教学设计等一系列过程。研读课标着重于理解课标的要求,分析其中的要点和关键词;钻研教材要着眼于分析课题立意,理清重点难点,全面把握教材;学情分析,要兼顾学生的一般共性特征和个体差异;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集中体现,在钻研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考虑采取哪些相应的方法,运用相应的资源,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并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备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要避免备课流于形式,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抓好语文备课的每一个环节。一、精心做好集体备课的每一个环节语文备课是一个有准备的教学研究过程,要扎实抓好备课的主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的个人熟悉教材和课程标准。作为语文学科,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研究课程标准,理解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维的  相似文献   

20.
主题学习通过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可以自主建构知识,这一过程关注学生发展、重视素养培育。为了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资源意识,从多角度开发课堂教学资源以促进主题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和素养提升。因此,在主题学习视域下要深度开发学生资源,促进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新转化教材资源,推动教学从教好教材到用好教材;精心选取时政资源,使教学从能力提升进阶到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