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摒弃立意“公式” 立意公式化是很多学生作文的通病。有些立意简直成了颠扑不破的铁公式——写蜡烛,必定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写蜜蜂,必定是“得到的少,付出的多”;这些公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束缚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作文的个性,给文章的立意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立意要深刻,首先应冲出公式化的羁绊,寻找独特的心灵感悟,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  相似文献   

2.
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文,只是因为惰性或者是缺少创新精神。不仅社会需要创新,作文同样需要创新。一篇有新意的文章,自然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容易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遇到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教师在鼓励其多读好书,多留心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在写作技巧上加以指导。作文要创新,也就是指作文要写出新意,能够发前人之未发。这就要求材料要新鲜,避免老生常谈;构思要新颖,摒弃“八股”样式;语言要有个性,力戒众口一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打破思维樊笼,激励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3.
罗卫星 《湖南教育》2003,(24):47-47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力求学生作文不说旧话、套话,有思想的火花。教师可以从作文立意上,教育学生以“新颖”、“独特”的原则,逆向思维,力图创新,发前人之所未发。诸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也应谋其政”,“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也怕巷子深”,“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像这样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求异思维训练,当然对学生作文立好意,作好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要想文章“清如许”,还得有“源头活水来”。这“…  相似文献   

4.
黄玲媚 《广西教育》2009,(35):37-37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学生要想写出鲜明的、有个性光彩的作文,就必须要具有创新思维及想象力。如何培养和挖掘中学生作文的创造性思维,是作文教学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创新地作文。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都要依靠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就是要在作文教学中体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感慨,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境来.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教学是启发、联想、领悟、写作相统一的过程。创新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融会贯通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教学一般有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四个环节,这里仅从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两个环节谈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作文训练方式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恰当地选择作文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在命题作文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命题时应有所突破,必要时在时空上给学生留下"空白",把学生思维引向无限。全命题作文要"心理学化"。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写,就要先让学生学会想。只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作文的立意才能深刻;只有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辩证性,作文的表述才能周密严谨;只有学生的思维条理清晰,作文的结构才能合理;只有学生的思维敢于创新,作文的内容才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基于以上的认识,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从思维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重求真求新。  相似文献   

8.
千古文章意为本。考场作文更如此。意胜则文胜,意顺则文倾。“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高,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文贵乎自得”,“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9.
刘敏良 《湖南教育》2005,(24):23-23
一、把握学情,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作文必须把握学情,因势利导,既要在作文前的点拨中引导学生绕开可能出现的误区,更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这样,作文训练才能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效。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时,往往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作文的难度,将应该讲清楚的就讲清楚、讲到位,可讲可不讲的尽量不讲,从而在让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思维。二、肯定成绩,培养信心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敢于肯定,善于肯定。如果老是告诫学生“这句话欠妥”,那一段文章“境界不高”,绳之规之,斧之斫之,这样没完没了的“指…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维和语言模式化的问题:章法、套路千篇一律,所举的事例、所用的语言大同小异,观点陈旧,结构呆板,视野不广,角度不新,作文没有个性,也没有创意。这是因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运用灵活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写出展现个性色彩的文章。一、引导学生构思立意,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以探求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思维。写好作文,重在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相结合,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教师们普遍反映小学生作文能力低,教学生写作是小语教学中最大的难点。笔者认为,这正是由于作文教学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相脱节的缘故。思维障碍的消极作用,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  相似文献   

12.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需要激发,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咬笔头”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通过“碰撞”来激活思维,从而打开作文思路和拓展作文思路。所谓碰撞就是联系,就是拓展生活空间,为学生作文提供不息源泉。  相似文献   

13.
张荣 《阅读与鉴赏》2006,(11):68-70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中学阶段最能体现学生创新活动的教学就是作文教学。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想象就是作文的翅膀,而创新则是作文的生命。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将创新思维引人作文教学可以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4.
思想有深浅,作文分高下。一题在手,善文者一箭中鹄,能发当今之高调,能发前人之未发,成似玉之篇章,发珠玉之言词;不善文者,解读文题似雾里看山,不辨东西,似盲人摸象,偏激片面,文章难免云山雾罩,仅得皮毛而已。  相似文献   

15.
作品是思想的反映,换言之,作文是思维的笔录。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的展示,就是思维的展示;作文要升格,首先思维要升格;作文要突破,首先思维要突破。“心之官则思。”人脑的思维极为活跃,然而,思维又是有某种规律可以遵循,有某种“轨迹”可以探寻的。因此,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从几种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中重要一环。而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写作创新作文必然要求他具有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是不可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的。通过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应允兰 《学子》2012,(2):52-54
一、中考凝眸千古文章意为本。考场作文更如此。意胜则文胜,意顺则文顺。"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立意"善",文章才会"美",立意不正确,文章的效果就不好,立意不深刻,文章的思想意义就不高,就没有多大的价值。"文贵乎自得","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才能受人喜爱。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很...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是疲软的,方法是有缺陷的,作文是辛苦的,教师观念陈旧,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得到根本转变。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丰厚的生活底蕴,阅读面狭窄,教师的讲评与批改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作文素养的生成和提高,扼杀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王建军 《中学文科》2005,(11):49-4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教师对学生作文技能的传授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养成之间始终存在差距。为什么在作文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讲授并没有促成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升呢?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素材、作文知识储备不足之外,关键还在于我们的作文训练留给学生思维主动发展的空间远远不足。在作文实际中,如何才能有效开拓学生思维,促进作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呢?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感情的表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虽然学生在丰富的生活和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了许多作文素材,但这些保留在记忆中的作文信息并不是每次都符合作文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用具体生动的形象会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情动辞发”,自觉地进入写作境界,在情趣中完成习作。 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特殊的社会现象,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给人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