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李兆兴老师一直坚持“以读为本,加强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自能读书的能力”这一原则。他总是想方设法多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已表达的机会,从中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摸到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请看他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事?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事。 生2:主要讲了大年夜小女孩在街头上卖火柴的事。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某小学去听一位老师讲授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先后四次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墙上”擦火柴取暖的动作。有一位小学生举手问道:“老师,火柴‘在墙上’怎  相似文献   

3.
一堂语文课,老师正在组织学生深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突然一个女孩子举起手来说:“老师,他(指同桌的一位男生)在给课本插图上的小女孩涂口红呢。”此话一出,教室里一片哗然,不少孩子嘻嘻笑着,转过头去看那位用彩笔给插图人物涂口红的同学。而他已经自觉地站了起来,低着头,满脸通红。怎么办?教师似乎很痛惜已颇有点凝重的课堂气氛此刻荡然无存,略一停顿,便带着沉思的眼神,和蔼地问大家“:在这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的晚上,你们想光着脚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涂口红吗?虽然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长头发,那头发打着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但此时此刻…  相似文献   

4.
那节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都知道那个小女孩的生活很悲惨,都很同情那个小女孩,在课堂上议论纷纷。老师用尺子敲了几下讲台,让我们静下来。老师紧握拳头,举起右手,问我们:“你们猜猜老师拳头里是什么?”“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位小学语文老师问我:“你看《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在什么社会?换句话说安徒生所处的十九世纪丹麦到底属于什么社会?”我未敢贸然作答,与他一起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参考书。书上这样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了十九世纪丹麦社会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6.
考虑周到     
老师:现在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替卖火柴的小女孩给她妈妈写封信。…………老师:小丽,你的作业呢?小丽:卖火柴的小女孩没钱寄信呀!写了又有什么用?考虑周到@谭晓磊!537200$广西桂平市城西小学五〈3〉班  相似文献   

7.
晏红 《家教指南》2006,(9):22-23
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了,5岁的儿子央求爸爸讲一个故事,那就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儿子一定喜欢这个经典故事。爸爸深情地讲完故事,问儿子:“好不好听?”儿子说:“不好听,什么是火柴?”是啊,儿子从来没有见过火柴,怎么会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感动和同情?那就先让儿子认识什么是火柴。可是家里已经多年没有使用火柴了,而且也多年没有注意到哪里还会卖火柴。爸爸想起从饭店带回来的一个打火机,但是它能代替火柴吗?姑且不说打火机不能像故事中所说的火柴一根一根地“在墙上一擦”;而且因为平时不让儿子玩明火、玩火机,现在给他一把打火机,他好奇不已,反而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幸运、真快乐!看来,儿子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无缘相知了!  相似文献   

8.
幽默甜甜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天去姐姐家玩,听到姐姐在给她4岁的儿子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只听见姐姐讲得一脸真切,言辞动人,连我也沉浸到里头去了。可惜小外甥一点也不动容,听到最后气愤地说,“妈妈你真笨,火柴当然没人买啦,怎么不让她卖打火机呢?”配镜老板,我配副眼镜。先测视力。别测,我不近视。不近视配什么镜?我配副望远镜考试时用。父子合作女教师对沃洛佳说:“看了你的作文,我大吃一惊,一个人居然能写出那么多错字!”“干吗一个人呀,是我爹跟我一起做的作业。”算术也不好老师:“你的语文太糟了,我让你把这些字写10遍,你却只写了8遍,为…  相似文献   

9.
甜可乐     
卖火柴的小女孩 那天去姐姐家玩,听到姐姐在给四岁的外甥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只听见姐姐讲得一脸真切,连我也沉浸到里头去了。可惜小外甥一点儿也不感动,听到最后他气愤地说:“妈妈你真笨,火柴当然没人买啦,怎么不让她卖打火机呢?”  相似文献   

10.
《红领巾》2010,(9):30-34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里提炼出“一次次地想”,老怪我算是小小“成就”了一把。接下来.有读者提问题了:“你能给我们说说《神笔马良》吗?这篇文章比《卖火柴的小女孩》长且复杂,它又是‘一次次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兴趣——创新的前提 学习兴趣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情境激趣。作文前,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我们在“六一”刚过的一次课上。以故事创设了一个“六一”动物运动会的情景,让学生来当运动会的裁判。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地以裁判的身份来评说各位“运动员”的表现。 语言激趣。入情入境的语言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热情。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们让学生写了一篇《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文。我们这样用语言导入:寒冷的大年夜啊,你带走了可怜的小女孩,带走了她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同学们,看看你的金色童年,你在想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学生问:“老师,小女孩的拖鞋有‘一只怎么也找不着’,怎么会找不着呢?”我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一、二、三节,思考小女孩当时的处境,然后讨论.经过议论纷纷后,学生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一是天“下着雪”,小女孩的那只拖鞋可能被马车压到雪中或被雪覆盖,所以找不着;二是“两辆马车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在讲解小语九册26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大段开头四个自然段时,通过默读引导学生理解本段大意是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贫苦悲惨的生活后,立即要求学生自学这一段,划出课文中描写刻划小女孩贫苦悲惨生活的词句。学生自学后,纷纷举手,发言热烈,一下子讲了十几个有关的词句。面对同学们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因势利导,从这么多词句中选出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句中的“蜷着”一词加以分析讲解: 1.让学生读准“蜷”字的音,并在“蜷”字的“巳”部位用红笔标明,要求学生注意写法,再问学生“姥”字是什么意思,并想想“蜷”是一种怎样的形态,“蜷着腿缩成一团”说明什么。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1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开头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穿了妈妈的一双大拖鞋在街上走着。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跑掉了。一只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我在讲析这段课文时,对于“男孩”“捡起鞋拿着跑了”的恶作剧,同学们都感到十分可恶,从而更加同情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上,有几个女学生听到伤心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老师们感叹道,“小女孩已经卖了一百多年的火柴了。”是啊,她已经164岁啦,可是她在读者的心中永远是个凄美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已经上过无数次了,每次教学都有新的收获,新的震撼,根由就在于针对文本情感与读者情感之间存在的巨大区间,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与作品展开了实质性对话。  相似文献   

16.
开心豆子     
《小朋友》2007,(2)
一个阿姨夸小女孩:“你的头发真黑真漂亮,是妈妈给的吧。”小女孩摇摇头:“不,应该是爸爸给的,因为他脑袋上现在一根头发都没了。”老师:“小龙,你怎么早上老是不洗脸?我都知道你早饭吃的是鸡蛋。”小龙:“老师,你说错了,那是昨晚吃的。”爸爸教儿子:“一般来说,物体都是热胀(z  相似文献   

17.
作文     
Teacherhadsethisclassanessayin“AGameofCricket”.AftertwominutesSimonSteelhandedhispaperinandwasal鄄lowedtogohome.Hisessayread:“Rainstoppedplay.”老师给学生出了个作文题“一场板球赛”。两分钟后,西蒙·斯蒂尔交了作文,老师允许他回家了。他在作文上写道:“下雨,比赛终止。”作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     
《考试》2005,(5)
老师给学生出了个作文题:“一场板球赛”。两分钟后,西蒙·斯蒂尔交了作文,老师允许他回家了。他在作文上写道:“下雨,比赛终止。”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倪宗红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颇深,推荐她的一份教案,以期激起探究的涟漪。一天夜晚,接到倪宗红老师的电话,请我去听她试讲。当我在电话中得知她执教的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禁脱口而出:“从学生讲,高年级学生谁没看过安徒生童话?谁不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从研究课角度讲.多少人执教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到一学校旁听了一堂语文课,授课的是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这位老师以前已教过多次,可谓“驾轻就熟”了。不料这回却出了“麻烦”,有个学生站起来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说小女孩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