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红燕 《现代情报》2012,32(6):126-130
本研究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采用用户满意度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了流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本文在对广东流动图书馆服务进行用户满意度量化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8个方面的差异对服务进行了细化评价,由此为改善服务质量提出客观而全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用户满意度指数的图书馆用户调查问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将顾客满意度指数评测方法用于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工作的思路;初步提出图书馆用户满意度指数逻辑模型及其结构变量与观测变量的映射、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测指标以及基于图书馆用户满意度指数的用户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Optimal loan perio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nfluence of a library's loan period on user satisfaction is a topic of considerable current interest. In this paper a model is created that is useful for studying this interaction. A policy, possibly appropriate for a reserve book room, is assumed, in which no queues form. Users not able to take out a book either give up or return. Also, the model includes the effect of a patron not being able to use a book for a sufficient length of time. This model yields equations for the value of the loan period that minimizes the number of transactions at the circulation desk consistent with a constant level of real demand. An iterative solution procedure is described and its convergence proven. Other objective functions, and in particular, the probability of a user successfully using a book, are considered.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not to detail an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circulation systems, but to continue the discussion initiated by Philip Morse about how such systems can be modelled. Morse introduces a queuing model for circulating books, but neglects to consider the impact of queue formation on the arrival rate to the system. The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emphasize the necessity of introducing such considerations and to indicate how such complications can be analytically treated. The specific system modelled is a simplified one, similar to the one discussed by Bruce in a recent article published in L.Q. This model, or variants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should be useful in assisting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circulation, but it is the modelling process rather than the management aspect that is addressed by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的内涵,提出影响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的评价模型。根据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在评价过程中存在动态性和模糊性的特征,结合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具体实例,探索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实际测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The purpose of this second article on the use of library documents b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s to determine the use of the books during every day of the loan period. Student volunteers employed structured diaries to record the time they spent browsing/reading borrowed library books during a two month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particular university, the average time spent browsing/reading a book is about fifty minutes per user per day. The average total contact time per book during the retention period is 131 minutes, and hence the major portion of use occurs during two days of the loan period.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times belong to a double parameter gamma distribution family. The results also substantiate the outcome of the previous cross-sectional study.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测评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芳  吕娜  袁永久 《情报科学》2008,28(11):1663-1666
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测评业务流程并构建了业务流程图,对影响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某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满意度水平进行了分析测评,并探索了数字图书馆用户满意度测评在图书馆管理层面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宏观测评与微观诊断的图书馆网站满意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质量满意测评变得极为重要.本文提出了针对图书馆网站满意的宏观测评方案与微观诊断方案,即将已构建的图书馆网站用户满意测评模型-ICSI-L模型用于宏观测评分析,以帮助各图书馆网站寻找用户满意的改进方向,然后各图书馆网站可根据微观诊断方案结合自己的特点再对微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微观诊断方案本文还提供了相应的微观诊断满意测评软件,从而为满意测评推广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以网络为依托的图书馆用户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图书馆如何以网络为依托,开拓和深化新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注重并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印刷文本的借阅服务质量。分析了各种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服务时的注意事项。最后,对图书馆用户服务中的经济问题及与用户的交互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为指导,提出现阶段高校总馆与分馆建设的目标,并对几种总馆与分馆模式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实践和调研基础上,提出在总馆与分馆模式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几个原则:用户满意、合作共享、讲求效益、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s studies a special “small” information retrieval problem where user satisfaction only depends on the ordering of documents. We look for a retrieval performance measure applicable for this setting. We define some requirements for such a measure.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ordering of all outcomes. We look at some standard and purpose-build measures and assess them against the requirements. We conclude that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two such measures is adequate.  相似文献   

11.
刘懿 《情报科学》2022,40(4):56-63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图书馆逐渐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旨在 探讨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社区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因素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使用和满足理论 (U&G)的模型来解释用户满足和用户参与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在线调查和验证性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 结合调查和数据分析,本文验证了相关的研究假设。【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享乐满足、技术满足、实用满足和社会 满足对用户参与均有显著影响。【创新/局限】研究发现用户参与已经成为移动图书馆用户社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用户通过移动图书馆构建虚拟用户社区融入该群体的社会服务。研究通过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因素的分析为移 动图书馆用户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的评价问题,结合ACSI模型与数字资源评价影响因素构建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将三角模糊法、用户背景特征分析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数字资源满意度的测度。通过研究,可以得到用户对数字资源的满意度情况以及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以期达到可以为图书馆提高数字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与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环境给个人数据的秘密性、准确性、完整性等带来了威胁。本文着重阐述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概念,介绍国内外有关个人数据的法律法规,分析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涉及到的个人数据,图书馆在用户个人数据收集、利用上容易产生的隐私权问题,以及图书馆在保护用户个人数据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如对涉及个人数据收集和使用的约束措施以及保护隐私权政策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14.
介绍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的内涵,构建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例,阐述数字资源用户满意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分析法对其用户满意度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为改进数字资源的建设和服务状况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掌握用户对联盟的服务需求。为了了解用户对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的具体需求,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云南省8所重点高校用户群为例,调查分析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现状、用户对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功能认知、服务满意程度、宣传情况以及对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功能期待,尝试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RFID技术在我馆整体成功应用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读者满意度的角度选择评价指标,对RFID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拟用或正在使用RFID系统的图书馆提供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胡海鹰 《情报探索》2013,(12):122-124
从数字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与个性化服务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校图书馆用户为样本(N=531),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N=258)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273)的方法,构建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量表。结果发现,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适合从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借阅环境和网络信息服务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所开发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9.
馆际互借服务是图书馆联盟的主要功能之一,而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是保证馆际互借服务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服务运营模式的构成因素,并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馆际互借服务为例,分析了馆际互借服务的特点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了解服务的真实状况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对服务进行质量评价。本文提出在LibQual+的基础上,结合Ridit和乘积标度法构建特色服务质量评估方法的构想,并以广东药学院图书馆特色服务为例对此方法进行了实践应用和结果分析。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减少权重赋值的偏差,相对准确地鉴别和区分用户对不同题项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