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皖籍重要文人、学者,性情洒脱,交游广泛。钱澄之一生按其生活经历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考察钱澄之的中后期的交游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钱澄之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2.
钱澄之作为桐城派的先导,其古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影响较大,然因其文多涉时讳,传世作品较少,其主张未曾引起关注。钱澄之针切时弊、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以气运文的行文法度和语词雅洁的文风主张极大地影响了桐城派方苞、姚鼐、刘大櫆等人,对后世桐城派、文论体系的形成有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遗民钱澄之的记体散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记体散文主要包括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人物论赞以及墓表等,是中蕴含着浓郁的归隐之思;其散文延续晚明小品的写法,语言清新雅洁、精炼传神;在情感真挚、平和冲淡的文风中又寓有些许幻灭的悲凉,形成了钱澄之记体散文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便是遗民诗作,在众多的遗民诗人中,“诗歌古文满天下”的钱澄之当是值得留心注意的一位.许多研究钱澄之的前作,在论述其生平后期的生活状态时多用隐居来概括,笔者认为略有宽泛.考证了诗人生平,提出了“客隐”的观点,以期更为恰切地概括其后期生活.  相似文献   

5.
钱澄之除了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还具有令人曾赞史学之才。明清学者们在相关的著作中多有提及钱氏的史学观点,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近现代以来史学界对钱氏史学的研究并不多见,只有少数的明清史著作中有零星论述。钱澄之在《所知录》及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史学才华是不可被忽视的。钱氏的史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皖籍较有影响的诗人,在诗歌理论方面也很有建树,主张诗歌创作本乎性情,崇尚苦吟,在“理、气、法”的关系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皖籍较有影响的诗人,一生创作颇丰,尤其是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本文试对其诗歌创作稍加探究。  相似文献   

8.
钱澄之《田间诗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遗民诗人如林,钱澄之属其中夺目的一位。其《田间诗集》不仅具有感叹人生、同情民生疾苦、不满清朝统治等重要的思想内容,而且表现出求真尚质、淡语苦情的艺术风格,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皖籍诗人钱澄之是明遗民诗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诸多学者对其关注多在其前半生,本文从其后半生作品《田问诗集》入手,试从诗文情绪来探究其遗民心态.  相似文献   

10.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和诗人,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学基础,而且其史学的思想被世人称赞,其史学思想的代表作品《所知录》中,"寓史于诗",将诗词与史实完美结合呈现史实、史观的风格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田园诗不仅向世人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社会现实和诗人自我,更使人体味到他求真尚质的可贵精神。他的田园诗自成一家,运用白描手法将强烈的爱国精神与闲适的田园生活融为一体,风格平淡、语言真挚。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清初的抗清志士中,不少人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诗人。他们在当时影响很大,作品也流传甚广。但由于清廷统治者的禁毁,后来就很少有人提到,甚至湮灭无闻。钱澄之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钱澄之治《诗》不主一家,而是以“从其是者”为选择标准来兼采诸家所言。他既不盲目信古,也不囿于己见,而是立足客观、注重实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作实事求是的解析,反对毫无依据的主观臆断,体现出与宋代以来诗学研究主流不同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究钱澄之《藏山阁诗存》中提及的其前期(即其归隐田园前)交游对象的情况,将之大致分为同乡与同僚两类,对他们的基本经历和与钱澄之的交游情况进行考索,以增进对钱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李军杰 《文教资料》2009,(18):61-62
<明末忠烈纪实>是一部重要的史料著作,作者徐秉义,在撰写此书过程中,与黄宗羲、钱澄之、万斯同、胡渭等人讨论经史,广搜博采,而成此书,然亦有失实之笔.本文拟就所载吕维祺、马(火广)、焦源溥、吴源长四人史实谬误之处,试图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钱澄之治《诗》不主一家,而是以“从其是者”为选择标准来兼采诸家所言。他既不盲目信古,也不囿于己见,而是立足客观、注重实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作实事求是的解析,反对毫无依据的主观臆断,体现出与宋代以来诗学研究主流不同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8.
明代桐城《庄子》研究之风十分兴盛,学者们主要通过以儒解《庄》和会通《易》《庄》的方法来阐释《庄子》,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表现出独特的学术文化特色。同时方以智、钱澄之等人,又因遗民身份,借《庄子》研究来表达故国之思、爱国之情,使明代桐城《庄子》学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为庄子学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七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古代文学研究”专栏,几年来,该专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一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