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正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尚习俗一样.长期流传在白族地区的白族民间舞蹈,它随着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等,以它特有的形式沿袭下来,它是凝聚白族人民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结和纽带.  相似文献   

2.
白族服饰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成果,它具有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含意.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物质的服饰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白族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王锋 《大理文化》2001,(2):58-61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除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外,在昆明、保山、丽江、楚雄等地州市以及贵州、湖南等省,也居住着少量的白族人口.在昆明,白族主要聚居在西山区.现将昆明西山区白族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 古往今来,各民族都有大量的咏唱爱情的情歌.在白族诗歌的百花园中,有一束特别耀眼的诱人花儿,那就是白族情歌.在传统的白族情歌中,主张自由婚恋,反对买卖包办婚姻,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爱情忠贞不二,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反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主张男耕女织,诚实劳动,反对好逸恶劳,坐吃山空等等,是反复咏唱的主要内容.白族情歌是白族民歌海洋中最为闪光的部分,它集中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大理州白族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7月27日在大理古城风花雪月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位白族同胞代表相聚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共同回顾白族学会成立18年来走过的岁月,共谋白族学会未来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6.
由著名民族学家马曜先生作序,白族青年学者李晓岑先生撰写的白族科学技术史专著<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是迄今系统研究白族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第一部专著.著者李晓岑先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自然科学史硕士学位,发表过自然科学史论文十余篇,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因受父亲的影响和对本民族的热爱,近几年来潜心研究白族科技史,终于写成了<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一书.  相似文献   

7.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以前,白族地区就出现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稻作文明.直到今天,白族社会仍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多元的白族文化也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形态存活于中国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白族本主崇拜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白族本主崇拜中的和谐思想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曾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社会主义和谐思想相比,白族本主崇拜中的和谐思想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李明璋(公元1936年一1985年),云南省大理市海东名庄人,白族,是建国后自学成才的白族民间艺人,是广大白族人民公认的白族大本曲演唱家,经过不断发掘和创新,他对白族大本曲唱腔、曲调研究有自己的独到的创意.生前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反映新生活,为白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本曲唱段和本子,他常年深入广大白族农村演唱,汲取了大本曲南腔、北腔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对白族大本曲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被誉为大本曲艺人中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0.
白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白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由于受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不断吸收外来服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绚丽多彩且地域特点突出的白族服饰,其中剑川三河白族少女服就是一种融合了多民族服饰文化特点的典型服饰.  相似文献   

11.
菡芳 《大理文化》2003,(5):58-62
白族除信仰佛教、道教和儒教外,还普遍崇尚"本主". 在洱海区域,凡白族村寨,几乎村村都有"本主".过去相传白族所崇拜的"本主"共五百位,俗称"五百神王".其实,这"五百神王"还不够全面.经调查,大理市所辖的400多个白族村寨有200多位,而仅鹤庆县,就有530多位本主.  相似文献   

12.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白族是开放而宽容的.白族文化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都是通过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之后形成的.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时,白族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将其有机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新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董泽,字雨苍,云龙县宝丰乡宝丰镇人,白族,是云南省高校建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为云南省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教育家.1925年获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  相似文献   

14.
洱源县的西山乡境内散居着古朴的白族山民.因交通信息等原因,受外来文化干扰甚少,所以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白族原始文化的痕迹.独特的"火把婚礼"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漂河灯习俗,各地有之,而云南大理白族的漂河灯会,就更有情趣.我家乡鹤庆的白族姑娘,凡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都要相互邀约,成群结伙地到村边的河溪中漂灯乞巧,人们戏称姑娘会.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晚,各村各寨的白族人家,又要倾巢出动,到河溪中漂灯,称之为漂灯会.  相似文献   

16.
白族与鸡     
雄鸡是中国白族祖先的图腾.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节微的图案就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金鸡.白族先民把鸡作为民族的图腾有悠久的历史,直到现在,还可以在民间风俗活动中找到它的踪迹.  相似文献   

17.
杨堃 《大理文化》2009,(4):52-56
一、白族的来源问题   谈到云南白族的来源问题,是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然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说,白族乃是一种外来的民族,而不是云南省的土著.至于说,究竟来自何方,属于哪一支系呢,大别言之,共有四说:(一)傣族说.不仅帝国主义分子拉古柏、杜德等人这样主张,就是我国学人,如丁文江、马长寿、林惠祥等,也是赞成此说的.但已经有人批判过,不必多谈.(二)印度阿育王之后说.自从《南诏野史》载有白子国之后,直到现在,就是在白族当中,也还有人相信此说的.……  相似文献   

18.
游在沙溪     
常华敏 《大理文化》2021,(10):69-73
到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打卡 在大理剑川的沙溪古镇,有个网红打卡点.让人觉得稀奇的是,它既不是名胜古迹,也不是人文景观,而是人们印象中司空见惯的书店,名叫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相似文献   

19.
寅公 《大理文化》2005,(6):31-33
蝴蝶泉,位于大理苍山第一峰云弄峰下,南距大理古城27公里.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且非常著名的地方.五十年代末,这儿曾经拍摄过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反映白族生活的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影片通过画家和音乐家陪伴白族青年阿鹏寻找恋人金花的故事,用诙谐的手法演绎出多姿多彩的白族风情,在优美动听的白族音乐声中,让人饱览苍山洱海的瑰丽风光.虽然时过境迁,但这部曾轰动海内外电影的神韵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洱海、苍山和电影中阿鹏与金花的定情处、仙境般美丽的奇异景观蝴蝶泉,也就随之而名扬遐迩、驰名中外了.  相似文献   

20.
唢呐是我国很多民族以及西亚、东南亚一些地区常用的一种民间乐器.但各民族唢呐的构造和演奏风格各不相同.白族唢呐不但有自己特殊的构造、独特的演奏方法,而且在白族生产生活中还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